分享

史上最大双语学习大坑:中英夹杂真的不是一种病!

 昵称413468 2018-05-31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中英文夹杂抱持着比较极端的态度。但是你想过吗?用好了双语说话的方式,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还能增进感情!


在我指导父母培养双语儿童的过程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中英文夹杂说话到底可行吗?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吗?会影响孩子的英文思维吗?


下面,我来举两个最典型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1)  你爱我吗?Tell me.

专业版解释:这种情况属于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句间语码转换。意思是整句句子或从句的转换。


2)  如果你们不去那个地方住,我就把酒店cancel掉了。

专业版解释:这种情况属于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句内语码转换。意思是在一句句子或从句中转换部分词语。


而这第二种情况大概也是常见于某些外企白领人群的中英夹杂现象了。不少人对此颇有微词,吐槽其不中不洋,他们原本想要秀一把英语,没成想反而暴露了自己语言组织能力不到位,画虎不成反类犬。



说实话,我最开始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时,感觉挺奇怪的:怎么会有这种问题出现呢?我们的母语是中文,怎么可能做到全英文说话?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全英文就意味着低质量的英文代替了高质量的中文。


而且,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中国,中文大环境下,你让学中文的孩子用全英文交流也不太现实。就像我的孩子现在在英国生活,我就绝对不会要求她跟我说话的时候全讲中文。


实际上,对于双语人(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不管他们是“中英双语”、“西英双语”还是“法汉双语”,只要是双语人,都可能出现“两种语言夹杂”说话的情况。这种现象其实有个专业术语叫做“code-switching”(语码转换)。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观察到女儿安可来到伦敦后的code-switching例子:


1)妈妈,好奇怪,我的饼干盒子掉地上了,但是biscuit没有掉出来呢。


2)妈妈,没事,用手rub一下就好了,很干净的。


3)妈妈,我想吃scone.


4)妈妈,我画了一个rainbow cup,你看,这是它的handle.


5)妈妈,我会写floating palace,我写给你看。


6)妈妈,我会说好多个以tion结尾的词,我说你听:

contribution,conversation,civilization,caution,potion,injection,pollution,contamination,clapham junction, Paddington station,education.


你知道caution我在哪里看到的吗?我们学校牌子上写着:caution, wet floor.你记得clapham junction吗?我们在那里坐车。Paddington station是帕丁顿熊故事里听到的。Potion是美人鱼故事里听到的……



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过一本书叫Cambridge handbook of linguistic code-switching。我们不妨来看看书里对code-switching是如何解释的:


1. 语码转换是双语人士经常出现的语言行为,而且出现这种现象是有很多原因的。


2. 语码转换其实反倒可以看成是两种语言都比较熟练的表现。所以,我们不应该认为这是反常现象,更不要觉得这个人是在装,而去打击Ta。


3. 作为专业的老师,其实也不应该强制要求孩子们只使用一种语言,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语码转换的现象。


4. 孩子们在学习两种语言,都还没有熟练的时候,语码转换反而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就好像大人在特定的场合使用最适合他们的表达方式一样,孩子也应该被允许这样做。


从以上这4点我们可以看出,Code-switching对于双语大人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并且是有实用功能的。



现在我通过我和我女儿(安可,5岁4个月,在英国伦敦上学前班)以及我观察到的例子具体解释一下Code-switching的好处和实用性。


1

Code-switching更能确保语言质量,

促进孩子认知能力。


安可3岁多在北京上幼儿园的时候,说不想上学,就想和妈妈在一起。我告诉她:宝贝,你不想上学,想和妈妈在一起,是正常现象。这叫“分离焦虑”英文叫“separation anxiety”。不用担心,妈妈现在送你上学,你去和小朋友一起玩,然后放学妈妈再去接你,我会第一个去接你的,放心吧!来,魔法亲亲!你还记得《魔法亲亲》吗?……


你看,因为用熟悉的中文,我们可以和孩子说很多温暖的话,而且可以引出来孩子喜欢的绘本故事,没准还能继续再聊一聊。但是如果我要家长全部用英文来回应孩子的各种问题,不管是情绪上的问题,还是“十万个为什么”,我想中国家长很难做到用高质量的英文来回应。



2

Code-switching可以起到

强调重点词的作用。


比如我买的饼干盒子上有一句话:We are happy to refund or replace any Tesco product which falls below the high standard you expect.


我想和安可强调refund和replace这2个词,所以我拿着盒子念道:我们很高兴refund或者replace…这样果然吸引了安可的注意力。她问:什么叫refund, replace?我就告诉她refund是退款,replace就是换货。如果你觉得这饼干不好吃,你可以拿去要求把你的钱拿回来,或者换一种别的饼干吃。


安可英国学校有一个作业,要求家长和孩子通过阅读积累单词,把积累的单词写在专门的本上。所以我给安可积累单词的时候,只有我要强调的单词我会说英文,其余的解释全部用中文。当然,他们还有一个作业是用英文解释英文(同义替换的训练,我们暂不详细探讨)。



3

Code-switching也会发生在

“用母语不好意思说”的情况下。


比如,一些中国父母不好意思对伴侣甚至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这样的句子。但是用英文他们就觉得说得出口一些。


所以,我的一些朋友,平常和家人表达爱意的时候会用我教给他们的英文句子:I love you. You are my treasure. You are the whole world to me.这样既能表达中文不好意思表达的情感,又能给孩子输入高质量的英文。



4

当你不想让另外一个人听懂你的话时,

Code-switching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比如安可咳嗽的时候,想吃冰淇淋,但是爸爸不让她吃,她就会用法语对我说la glace(冰淇淋),希望我能让她吃一个。


5

当一个人想表明她的身份的时候。


比如我和安可同学的家长聊天时,和外国家长讲英文,但是看到亚洲模样的人的时候,我会讲中文,来表明我是中国人。如果对方也是中国人,会讲普通话,她会用普通话回应我。有一次我对一个亚洲人讲中文,她说:Sorry, I don’t speak Chinese. I am from Vietnam.(不好意思,我不会讲中文。我是越南人。)那我就跟她讲英文了。


6

引用经典的时候。


比如我们硕士课程有位中国老师,她讲课用英文,但是如果需要引用中国某个很经典的句子,她会直接说中文原句。比如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然后再翻译一次英文。



7

确实不知道对应词句时,

只能在A语言里加入B语言。


比如安可很喜欢吃英国的scone(中文叫做司康饼),但是她不知道这种点心的中文名叫什么,她会说:妈妈,我想去吃scone.


根据我提到的理论依据,我的实践经验和我对双语儿童与成人的观察,code-switching真的不是一件坏事,并不会影响孩子的“英文思维”,所以爸爸妈妈们不要过度担心。


另外,想要培养“英文思维”,一定是多读英文原版书,不管是分级读物还是绘本,多读多听,是为上策。在此前提下,家长和孩子平常利用code-switching大胆、自如、用高质量的二种语言多交流,培养一个中文和英文都强大的双语孩子,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最后留个悬念,双语人的主导语言(dominant language)是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这个我们以后再聊。


作者:郑尉,原北京新东方北美部老师,10年一线英语教学经验;现居英国伦敦,女儿5岁4个月,就读于西欧第一家英中双语学校;致力于推广高质量的婴幼儿双语启蒙,分享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