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即熟悉又陌生,我们从懂事开始读书,读了十几年或几十年,可是很可能你仍然没读明白。 读书,是最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我们很容易就能跟顶级智慧的人进行交流,进入到他们的思想世界,汲取他们的能量,几乎没有啥门槛。 很多时候我们读书是无效的。有时为了读而读,比如上学时;有时读了也只是浮光掠影;有时读了也只是喝了点鸡汤而已;有时读了却是饮鸩止渴。 今天我们聊聊如何高效的读书。 甄选书籍 高效读书从选书开始。 你去书店看看满满的各种书籍,就会头大。每天,都有大量的书籍上市,各种夸张的宣传和捕促眼球的活动,应接不暇。 如何选出好书,不被一些垃圾书耽误时间,是高效的基础。
了解作者,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他的思想。在选书时,先看看作者,看书的内容是否跟他的经历和擅长相关。 一个研究国学的人成天去讲管理,可以肯定这样的书不值得看,它只会是一些粗浅的结论;一个从来没有做过企业的人在告诉别人怎么当老板,这样的书只是充满意淫的胡思乱想;一个从来没有带过团队的人告诉别人如何领导别人,这样的书只会是东抄西抄的拼揍。 看作者是否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去表达和书写,否则相关的书尽量不看。
1、逻辑是否清晰 整体看看书的逻辑结构是否充分,还是只是胡乱的拼揍。 很多口水书,各个章节之间没有联系,一些毫无关系的内容拼揍在一起,就像散乱的蓬麻一样。 而好书,各章节一定是充满严谨的逻辑关系。 2、论证充分与否 书籍是要表达想法和观点的,我们要看每一个观点是否有充分的论证。 市面上很多书籍,充满了主观感性的观点,只是个人化经验的论述,没有严谨的逻辑和论证。这些鸡汤似的感悟,往往无法深入事物的本质。 而好书,每个观点都会经过充分的论证。
经过历史沉淀的书籍,被大家认可的经典,才值得我们花时间去读。 当然新出版的也有好书,我们可以找来相关的书评和网上的评价看看,以便对选书进行参考。
读书为啥?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积累知识,还是为了增加谈资,还是为了认知进步。 大多时候,我们读书是为了认知进步,让自己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和迭代,以便更好的指导自己的行动。如果只是为了娱乐、积累知识或增加谈资,那就简单了,不用这么费劲,想怎么读都行,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 为了认知进步,我们读书就不能只挑一些易读好读的书。真正让自己认知进步的书,需要用啃的精神去读。因此,不能急于读完和读多。 精耕细作 深打井,还是广挖坑? 对于一些口水书,我们只需要翻翻就好,而对于一些好书,就需要精耕细作。
书里都会有大量的概念,想要充分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内涵,首先需要把这些概念搞清楚。 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短期看会比较费时,因为你需要花时间去理解和思考,但最终会让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整体提升自己的阅读效率,还能增强自己的理解力。
粗读十本书,不如精读一本书。 在读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在书上写下笔记,或做上记号。我读书的习惯就是在书上随意的书写和做记号,这本身就是很爽的事情,有种挥洒自如的感觉。 读完书后,要整体梳理书里的内容,并符上自己的理解。一份完整的读书笔记,会让自己充分的理解作者的意图,也是一次系统消化的过程。
好书,不只读一遍。反复的读,能让我们汲取更多营养。 翻看读书笔记和自己做的记号,翻看书的目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回顾书的内容,随意的跳跃到某个章节深度一番,或从头到尾再累读一遍,这都能自己温故而知新。
教是更好的学。 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整理后再教给别人,帮助别人的同时又让自己系统深入的进行理解。可以说,教别人能让自己最深刻的理解书中的内容,这是任何其它方式都无法企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