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高效阅读经验:读透1本胜读百本(干货值得收藏)

 帅汤007 2016-06-17

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甚至是未来的概念时代,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实在繁多、便捷。

首选是人,其次是书。

前者对链接的成本和资源要求更高,而后者书,却几乎人人可以买得到、也人人可以买得起。

对于书籍,有不同维度的分类。工具书、专业书、视野书、潮流书是一种分法,虚构类书籍、论说类书籍是一种分法,青春文艺、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励志成功等也是一种分法。从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的角度出发,我将它们分为:

-类别1:娱乐消遣型书籍

-类别2:实用干货型书籍

-类别3:心智成长型书籍

第一类书籍,它们有趣,阅读主要用来满足自己一时的娱乐,消磨无聊的时光,或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走马观花,粗读、略读即可,这类书也不在本次“如何高效阅读”的讨论范围之内(不是说这类书没有可读性,有趣多重要啊!能让我们开心大笑、轻松片刻也是一种价值)。

第二类和第三类书籍,它们有用,阅读是为了成长、收获和增值。如何阅读这两类书就是我要详细分享的。


、为什么我们需要高效阅读


我们会有这样的困惑和错误做法:

1、“海面式”思维,老师、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维。

2、 模糊隐约地觉得对方表达得不对,但无法系统、专业、有说服力地进行反驳,缺乏批判性思维和自己的思考框架,只能干着急。

3、 被微信、微博等碎片化信息,和别人断章取义的二手、三手,甚至四手信息长期侵蚀,不系统、不严谨,越来越缺乏自己的系统性细微,大脑充斥着碎片思维和有趣段子。

4、 做事情不开窍、毫无章法。

5、 越是不开窍越是碰壁和被碾压,越是着急要读很多书。元气满满制订了一年100本的读书目标,拿起一本还很享受阅读的当下,满足于获得的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但读完1本书,甚至是100本书之后,就蒙圈了,我刚看了什么?为什么过目即忘?


结果就是:明明读了很多书,但不能系统性的理解问题、解释问题,更不用说解决问题(业务和专业的区别),所以过不好这一生。

人的大脑好比硬盘,而且是容量无限的硬盘。会读书,就是建立给硬盘分区并建立索引,然后再往里面放资料。否则把吸收进来的知识乱放,结果就是一团浆糊。

所以,我们需要高效阅读,让一本书真正地属于你

1、坚持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时间和精力有如此宝贵,一去不复返,不是每本书都值得精读,但是一定有值得你认真阅读的书。高效阅读,快速、精准、深刻地掌握干货尤为重要。

2、读书重在质量,类型要丰富,而不是追求数量多(有些人读很多书,但一直停留在读观点而不是批判性思考、实践运用的层面)。读100本书,还不如把一本书读通透。

3、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将更懂生命,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毕竟人间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

4、对于阅读过好书,读懂过好书的人,内心深处会觉得阅读是件快乐而且重要的事情。

5、 尊重每一本书籍,尊重每一位参与者(作者、编辑、排版、出版甚至是写手、组稿人)的付出。

6、 做一件事的效果很大部分上取决于你的主动性,读书也一样,你越主动,这本书带给你的认知就会越深。

7、 很多书,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很多书卖得很差其实也挺有意思,值得一读。

8、有时候看一本书觉得受益很大,也许只是因为书的某一个观点与你改变临界点相契合。看书只是打开思维忙去,要改变还是要行动。


二、如何高效阅读:快速、精准、深刻地掌握干货


前提:我们需要知道你读的是哪一类书,以及你为什么读这本书。


不同类别的书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的读书目的也有不同的读法。根据前面的分类,类别1的娱乐消遣型书籍大多粗读、略读即可,几乎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所以,不必花精读、研究性阅读。类别2的实用干货型书籍和类别3的心智成长型书籍就需要用到这些方法了。

方法:阅读有八个层级,又分为四重境界


第一层境界:知道并理解作者讲了什么

第二层境界:能结合作者的经历、自己的经历和阅读目的,来思考作者讲述的内容,并融入到自己的思维框架中去

第三层境界:在实践运用,将知识慢慢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植入潜意识形成习惯,变成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反复运用

第四层境界:能对外输出分享将知识,并拥有能预判未来问题的力量,能够防微杜渐。

具体来说

第一重境界:由了解到理解

1、这本书讲了什么?

2、尝试用一段话简短地概括这本书。

3、找出核心的观点,试着与作者达成共识。

4、从目录、标题或是重要篇章中,设法分析本书的逻辑架构。

5、试着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性格特征等会更有利于理解。

第二重境界:由思考到融合

1、找出作者写本书的目的,或是要解决的问题。

2、这本书写的对吗?全部对?还是部分对?为什么?

3、这本书和你的经历、和你阅读的目的有什么关系?

第二重境界重在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在欧美国家高中教育中就已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而国内还比较欠缺。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会造成人云亦云,开始思考和“批判”,就不再轻信、不再盲从。必须能评论,甚至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阅读。

甚至,有时候,在科学理性的“批判性阅读”过程中,还能体验到秒杀作者、碾压作者的乐趣。


第三重境界:由运用到自觉

1、本书提出的问题作者在书中解决没有?用了哪些方法?

2、我目前是什么状况?原因是什么?可以哪些书中的方法解决?

3、哪些观点、感受和方法让你产生了共鸣?列举自己的经验。

4、多次运用方法解决问题,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方法论和思维逻辑。

第四重境界:由分享到预见

1、在第三重境界的基础上,以读书笔记、演讲等形式对外分享

2、在自我实践、对外分享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内化阅读所得

3、形成洞察趋势,把握规律、预见走势的能力(描述的玄乎,其实就能能够预判,做到未雨绸缪)。

如何做读书笔记:

1、先通读,第二遍再做读书笔记。

2、主要思路:先介绍作者(社会地位、经历、写作时间、目的,时代特点等);再分享精彩片段,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经验;还可以总结本书价值,适合人群、涉及领域的深度等。

关于做读书笔记或分析本书逻辑,或是完善自身逻辑可以用到的方法:

可以参照某读者对柴静《穹顶之下》演讲的逻辑分析方法、步骤、后期运用内化的经验,《穹顶之下》的演讲结构可以用麦肯锡顾问的《金字塔原理》里的SCQA结构解释。

情境(Situation):由大家熟悉的情景引入...

冲突(Complication):这会带来怎样的矛盾?

问题(Question):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案(Answer):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最后,如果要构建或是完善自己在某领域的结构化思维、体系化思维,最好的方法就是主题阅读。

1、确定一个陌生的,想要精专的领域;

2、先找一本经典书籍,形成一个初步的框架;

3、在至少看10本同主题书籍,有结构化、体系化的书籍,也要有细节、概念化的书籍,更要有前沿最新发展趋势的书籍,反复读几本,仔细判断专家的看法,吸收新东西、正确的东西,摒弃错误的东西,不断冲击、不断完善慢慢得出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思考框架。

4、要明白: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就必须先建立专家一样的视野和格局来思考整个领域。

最最后:

1、工具书:选择好的版本来读。

2、专业书:自己要研究的一个方向一定要主题阅读,经典+最新趋势,长期跟踪。

3、视野书:一定要看,只有一种专业思维的人最可怕。

4、潮流书:跟潮流当休闲看,也可以分析他们的思维。

5、好书:摘录观点,梳理作者的思考框架,内化成自己的思维。

6、坏书:差在哪里?为什么只能写出这样的书?思维缺陷在哪里?我应该如何避免?

7、越是使用技能类的书,越需要和实践结合起来阅读。

文内主要来源于读以下两本书的心得,《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