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他人的痛苦,是缺乏想象力的。 就像女人永远无法对男人的蛋疼感同身受; 就像男人永远无法对女人的痛经感同身受。
这个英国姑娘叫Sinead Smythe,今年20岁。 从她11岁开始,就被一个事情困扰着。 因为这件事,她进过200多次急诊室,丢掉了好几份工作。
这件让她受尽折磨的事,就是——痛经。
每次因为疼痛难忍进医院,医生的诊断都是痛经,处理方法就是开些止痛药。 而她痛经的问题一直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她一直生活在等待下次痛经的焦虑中,甚至她害怕来月经。
直到去年,她才被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医生告诉她,如果要彻底告别痛经,那么她的选择只有,切掉子宫。 这就意味着,她以后不能生孩子了。 刚刚20岁的她,不想做出这样的选择…… 对于刚20岁的姑娘来说,难道只能接受西医的建议,通过切除子宫的方式,来解决痛经吗? 不仅是国外妹子被痛经困扰,有调查显示,国内有八成的女性都有痛经的情况,痛经真是世界范围内的女性杀手。 痛经,到底是什么引起的?难道只有切除子宫才能根治痛经? 中医表示,我不服。 大家都知道,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水是不会结冰的。而到了冬天天气寒冷,水就容易结冰了。人体内的血液也是这样。温度高的时候,血液流动速度快;温度低了,流动速度就会变慢。 用中医的话说就是: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 寒,不光是温度低,还代表了停滞、不通的状态。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在中医看来都是因为严重的宫寒。 “不通则痛”——因为不通,推动力不够,经血就不容易流出来。 这时,身体就会发出“痛”这个信号,提醒身体调兵遣将,抽调更多的能量过来,推动经血往外排。 就像堵车严重时,有人会打电话给交通部门,交通部门就会派交警来疏导。 这个电话,就是“痛”这个信号,派遣来的交警就是身体抽调过来的能量。 那么,不痛经,是不是就说明没有宫寒? 不是的! 妹子们,先伸出自己的小手手,看看大鱼际(图示部位),有没有发青,甚至青紫; 小指的根部,有没有横竖纹,或者井字纹。
如果没有,请一定举手让我看看,因为这种人太少了(我根本没见到过); 如果你的大鱼际发青,甚至青紫,就说明有宫寒的情况。
如果大鱼际发青,有宫寒的情况,而你却不痛经,说明你的身体,比痛经的妹子更差! 不痛经是因为血液质量变差,血不容易凝结了,这时也不需要多大的推动力把经血排出体外,所以不会出现“痛”的信号。 可是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流出来的月经颜色是偏鲜红、没有血块的,而这是错误的月经! 不要再以“我的经血颜色很鲜艳,没有血块”的说法来说明自己身体健康了,我的妹子们! 这个颜色叫“姨妈色”是有原因的!
你的宫寒已经证据确凿,但是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NO!它会让你月经量逐渐变少,月经周期紊乱,月经淋漓,甚至出现闭经、卵巢早衰,不孕不育等重症!
很多妹子备孕前,各种检查一切正常可就是不能顺利怀孕。 温暖肥沃的土地,才能让种子顺利发芽生长,而子宫也是一样。贫瘠寒冷的土地,如何能让种子发芽?
又有些妹子说:我都已经生娃了,宫寒就拿我没办法啦~ Too young too naive! 太傻太天真! 除了影响生娃,宫寒还容易导致很多妇科疾病,如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盆腔积液;宫寒还会让你手脚冰凉、面色发黄。 而且宫寒越重,在上的虚热也越重,传说中的“上热下寒”体质就是这么炼成的。甲状腺结节、咽炎等在上的虚热症状也与你的宫寒有关。
![]() 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要迎战宫寒? 让我来祝你一臂之力! 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取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四横指处)如图: ![]() 艾灸关元,每次一小时左右,艾灸盒的效果不佳,最好直接拿艾条悬灸。一周艾灸2-3次即可。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经方放大招
在应对女性因为宫寒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时,使用经方的思路,就是破小腹的寒,同时还要温着小肚子。 可以考虑的方剂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和温经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炙甘草二两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 生姜半斤 吴茱萸二升
看到吴茱萸,你颤抖了吗? 没错,它苦到让你怀疑人生! 但是,正因为它苦降温宫的作用,才能持续的把你的子宫暖起来! 又有当归四逆汤,来持续破小腹的寒,你感觉到了吗?“宫寒”已经开始颤抖了!
参考剂量: 当归45g 白芍45g 炙甘草30g 桂枝45g 细辛45g 生姜60g 通草30g 吴茱萸30g 大枣25枚 一剂
温经汤原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芍药二两 川芎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烊化)牡丹皮二两 生姜二两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一升 温经汤是《金匮要略》中妇人杂病篇经典方剂,有暖宫、驱寒邪,温补津液之效。 津液不足,局部的循环不好,带不走郁热,虚热就越重。 所以温经汤中,在破寒,温小腹的同时,也温补津液,又加上了丹皮,可以在暖宫的同时有清虚热之效。
参考剂量: 吴茱萸30g 当归30g 白芍30g 川芎30g 红参30g 桂枝30g 阿胶15g(烊化)丹皮30g 生姜30g 炙甘草30g 姜半夏30g 麦冬45g 一剂
宫寒、痛经这些问题,就像没晾干、湿哒哒、冷冰冰的衣服,让人穿着特别难受。 夏天来了,把这些潮湿的衣服拿出来,在大太阳下好好晒一晒,找回干爽、温暖的感觉——这就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道理哦~ 趁着夏天,赶走宫寒,做个暖暖的女孩吧❤️ 特别提醒: 小道经方视频以及文章只做教学指导,不针对具体临床治疗,如果有需要请咨询经方医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