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母死后,连葬礼都不愿意多掏钱的贾政,算是一个孝子吗?

 玉稻筱麦坊米 2018-05-31

贾政表面上似乎也在努力做一个孝子,但是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就拿宝玉挨打事件来说,贾母晚年,无以为乐,只有这些孙子孙女才足以慰其晚景,尤其宝玉更是其心头之肉。而贾政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却可以下如此狠手,可谓不慈不孝。

清代不少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认为宝玉是“贾母相依为命之溺爱孙也”,作为儿子的贾政应当“以亲心为心,当委曲调停而教育之”;即使宝玉真的犯了什么大过,也应当将宝玉所犯的事情告知贾母,“并以外严内宽之言安慰母心”,“而后数其过而扑之”,这样做,则“家教肃而慈道存”,又不会让贾母伤心。如果他真的打得狠了,“推之小杖待,大杖逃之义,亦且不可”。因此贾政毫无顾忌地打宝玉,实际上是在“与母为难”。

由于贾政平时对宝玉过于严厉,很多情况下,只要他在场,贾母反而不能与孙子孙女一起共乐。第 22 回上元佳节,祖孙三代一起共乐,“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钳口禁言。……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

第 110 回为贾母的丧事,贾政吩咐不许糜费。然而鸳鸯却说道: “这种银子是老太太留下的,老太太这一辈子也没有糟踏过什么银钱,如今临了这件大事必得求二奶奶体体面面的办一办才好。”就连王熙凤也说: “拿这项银子都花在老太太身上也是该当的。”这项银子本是贾母的梯己,留作送终之用的。

而贾政所谓的“不许糜费”更多的却不是为家里节省开支,而是担心抄家之后,再行此举为贾母送丧,会被他人怀疑。洪秋蕃评此事道:“呜呼! 为人子者,而使母死,自己结果自己,已属抱恨终天,又欲从而俭之,其不孝可谓甚矣! 宜鸳鸯唠唠叨叨,向贾母之灵而哭诉也。……”

在贾母的丧葬大事上,贾政如此克减贾母预留的送终之费,可谓为子不孝。对于贾母,贾政既不能娱亲于平时,又克扣鄙吝而遗羞于临终,真当得孝子二字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