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蒙解】第四篇【里仁】

 恶猪王520 2018-05-31

 本篇共26章,是《论语》的第四篇。孔子依然是主要围绕仁、德、孝的主题有所议论。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01-03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和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才是美好的事情。如果和不仁的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安神与平穷之中【约,贫穷】,也不能长久安神与安乐之中。仁者是安于仁道的,而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义对于自己有利才去实施仁道的。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分辨好人和坏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昔孟母择邻处。
现代社会流行“朋友圈”。但是,每一个人选择怎样的朋友圈,努力与什么样的去交朋友,往往就显示出我们自身的修养和品味。
现在男女相亲都流行先加微信,然后看看朋友圈。你的日常生活、你的工作点滴,无不暴露出你的个性和特点,你的修为和涵养。
与高人为伍,自然会受益匪浅;与小人相投,难免沆瀣一气。

04-06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所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去做坏事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但是要是用不正当的得到,就不能享受;贫穷和低贱,是每个人都厌恶的,但是想用不正当的手段去摆脱它,也是摆脱不了的。君子如果没有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这个名号呢?!君子就是在吃饭那么短的时间里也不会违背仁的,时间仓促也是这样,就是颠沛流离也是这样。

孔子说:我还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是再好不过的了;厌恶不仁的人,他实施仁德,是因为为了不让不仁的坏习惯来影响自己。有谁能把自己整天的力量都用在实施仁德上吗?(就算有)我也没有发现(因为实施仁德而)能力不够的。这种人也许有吧,但是我是没看见过。

07-09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总是与他周围的人所犯的错误一样。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知道他是否仁义了。

孔子说:要是早上得知了真理,就是晚上死去了也甘心。

孔子说:读书的人致力于道义,但是却又对自己穿的不好、吃的不好而感到羞耻,这样的人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理。


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道义去做。


11-12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常常怀念的是道德,小人常常怀念的乡土;君子常常思考的是刑法,小人常常思考的是恩惠。


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孔子说:如果能够用礼让作为治理国家的原则,那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如果不能把礼让作为治国的原则,那么怎会实行礼呢?


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自己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能赖以站得住脚的真才实学;不怕没有人知道赏识自己,只求自己能有才干而成为值得别人知道的人。


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曾参啊,我讲的道理是有一个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的。曾参回答说:是的。

孔子出去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呢?

曾子回答说:老师的学说,就是“忠”和“恕”罢了。

“忠”和“恕”,都是从心字。
忠,中心。做人,首先要心正。对待人和事,以正直为基础,不偏不坦,方得公正。
恕,如心。对人要将心比心,他人之心就如我心。爱自己也要爱他们,宽恕他人,也就是宽恕自己。

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就知道利益。


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遇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们学习看起;遇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己反省(防止发生和他们一样的错误)。


18-21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遇他们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导。如果他们心里不愿意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敬而不顶撞违抗;还是要替他们操作而没有怨言。

孔子说:父母在世,就不要远离他们而去异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一定要有明确的方向。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在他父亲去世多年后,仍然不违背父亲的教诲,那么就可以说他孝顺了。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我们不可以不知道要牢记在心。一方要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也为他们日渐衰老而恐惧。


22-23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不轻易把(不能做到的事情)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会以自己不做到而感到惭愧!

孔子说:能够自我约束的人,犯错误就比较少。


24-26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不会孤立,总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在一起。

孔子说:劝谏君主太多,就会受到羞辱;劝谏朋友太多,就会被日渐疏远。

作为君子而言,自身的修养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一门大学问。
在日常行为中,要少说话,多做事;要注意自己的德行修为,正直、博爱之人,自然会有人帮助扶持,正所谓“得道者多助”。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与上司相处、与朋友相处,正直固然可贵,但是要是心直口快也是会遭到排斥和疏远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要学会适当处理各种问题,要发挥高情商,劝谏、意见等也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