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六忌 孙琪斌 作者简介 孙琪斌,嘉定区初中数学教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现为上海市初中数学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公开出版或发表的文字超过100万字,公开教学100余节。 近期一直在看课,读教案。 发现了许多顽症,始终没有解决。不知道为什么? 尽管我们已经反复强调。 利用在地铁上的闲暇时间,且罗列几个现象,提醒有关老师注意。 第一忌: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课堂上或者课件中,别对学生说谢谢。 “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为什么要谢谢学生? 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你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因为学生的发言吻合了你内心的需要,所以你才会脱口而出: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其实,这里的配合,也很耐人寻味。 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哪里? 第二忌:因为时间的关系… 课堂上,尽量少说“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做完练习的同学,我们就不等了。” 课堂上,真正需要帮助的,恰恰就是这些因为时间的关系而被老师忽略的学生。 第三忌:重复提问某几个学生 课堂上,千万不要重复提问某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重复提问某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说明老师潜意识里的教学目标是讲完教学内容。 讲完了教学内容,就完成了教学目标吗? 第四忌:不研究教学目标 教案上的教学目标,不要出现培养学生某某能力的表述。 课堂上,学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体。 理解圆的概念,完成这个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者显然在教学发生之前就已经理解了圆的概念。 使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培养学生某某能力,这样表述的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显然是教师。 行为主体不明,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走进课堂之后,教学者念念不忘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体。于是课堂上大大小小的教学活动都不愿意放手。 其实,看看课程标准,就知道如何表述教学目标了。 第五忌:不关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表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忌用行为动词。 理解圆的概念,这是教学目标,这不是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是从不同的维度刻画教学者对于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与理解程度。教学目标是教学期望达成的结果,也是影响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因素,更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学重点,主要从知识与思想方法的维度定位这节课的关键点。 教学难点,侧重于刻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困难的地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般都只定义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思想方法点。 假如你认为教学重点不止一个,那么不妨做几次减法:假如只有30分钟的时间,你会舍弃那些内容?假如只有20分钟的时间,你又会舍弃哪些内容?不断的舍弃中,真正的教学重点就越来越清晰了。 假如你认为教学难点不止一个,那么不妨做做加法。 某个知识点,如果有5个学生会遇到困难,另一个知识点,有10个学生会遇到困难… 学生遇到困难最多的那个点,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定量研究教学目标,用减法确定教学重点,用加法确定教学难点,这些内容,《在学中教 异步达标》之中都有描述。 第六忌:走进课堂秀自己 要给学生上真课,真上课。 明明知道学生已经会了,还是津津有味地讲解。为什么? 明明知道学生没有学会,还是习惯于因为时间的关系,做错的同学请课后自己找时间订正。为什么? 公开课,不要给听课教师或者给评委上课,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听课教师或者评委不理解你的教学设计意图,故意说一些家常课上不说的句子。其实,你的教学设计意图,大家都能够看懂。 上真课,还是上假课,大家都心知肚明。 为什么总是很多很多人,走进课堂就喜欢秀自己呢? 上述六忌中,我自己的课堂上也会出现重复提问的情况。其他五忌,在我的课堂上或者教学设计中,应该找不到。 吉吉初中数学小站 初中数学微课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