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浓缩老上海记忆,田子坊的两面墙最近火了……

 老沈阅览 2018-05-31
摘要:弄堂生活场景浓缩于田子坊墙头画作,让游客领略了叠加的上海风情和海派文化。

  弄堂口修鞋的老鞋匠、卖着“固本肥皂”的烟纸店老板、正在忙活的修车摊师傅……

  近日,一幅反映老上海弄堂生活的海派连环画现身上海田子坊一号口外墙上,再现了上海老弄堂的真实生活场景,吸引游客立足品味,拍照留念。

  据悉,该公共艺术作品系田子坊管委会请来罗希贤、罗一父女和徐鹏翔三位艺术家打造而成,主题是“居者之心——再现石库门”,作为之前“上海·情怀”的续篇呈现在田子坊墙头。

  罗希贤是沪上知名风俗画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传承人,从事连环画创作30多年来,他擅长用画笔讲故事,来保存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忆。他从孩童到青年时代生长在静安区西康路北京西路口一条叫“恩庆坊”的石库门小弄堂里,本次主创“居者之心——再现石库门”,场景也都是生活记忆。

  作为上海首个创意园区,田子坊浓缩了上海都市弄堂景观,是海内外游客品读上海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这次以巨幅连环画形式,描绘出海派文化的韵味,体验者仿佛身临其境体验老弄堂石库门房的乐趣。

“居者之心——再现石库门”作品位于田子坊一号门东面建筑外墙,再现罗希贤先生对石库门的记忆,其间运用“修鞋机”“公用电话亭”“烟纸铺”等真实物件的结合,加以弄堂生活声音装置背景,将整个环境还原到石库门生活场景中,为游客以及新上海人呈现石库门的风情。

  画作中浓缩的昔日的老上海风情,增加了大众在生活娱乐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多样性和交互性。

  旅居美国多年的朱国梁老人如今已70岁,这次他回到家乡特地来田子坊怀旧,看到画作中的“210”号(泰康路)便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该地址及附属建筑彼时为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他于1968年至1992年曾在此挥洒汗水24年。

  严金馨阿姨是朱国梁叔叔的老伴,看到实物钉鞋机便俯下身来转动体验,一边发出爽朗笑声。她年轻时,一度被分配到皮鞋厂,工作就是钉鞋。

  从深圳来沪出差的苏小姐,很喜欢来田子坊踱步,她在画作前伫立品味良久。她觉得石库门生活方式很能代表上海文化,逼仄的空间中有着精致的生活,历练了上海人的精明。

 游客置身其中感受,仿佛沉浸到弄堂生活中。

 画作吸引了摄影爱好者们多角度拍摄创作。

 弄堂内屋檐上小猫横卧,一派静谧祥和。

 彼时弄堂中普通人家屋内的生活场景。

 弄堂儿童向往的地方、卖“固本肥皂”代售邮票的烟纸店。

 几代人共同记忆——昔日弄堂口常见打电话的人们。

 彼时弄堂商业场景——修鞋。

 彼时弄堂商业场景——修车。

 游客走过,仿佛刚从画里弄堂出来。

 不断被游客拍照传播,体现了该街头公共艺术作品的吸引力。

 约两米宽的通道内,有人蹲下拍照时,进出的游客快速通过,不忘摆个手表达歉意,正如彼时弄堂生活内的和气礼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