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请功臣,连上四个硬菜,刘伯温说:我们死定了,后句句应验

 江山携手 2018-05-3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朝代,首先它被称最有骨气的朝代,其次它是汉人的最后一个王朝,第三它在朱棣手里被搞得很有名气,也就是所谓的“享誉世界”,因为朱棣弄了一艘大船满世界发钱,让菲律宾之类的小国十分膜拜,达到“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

明朝的水师也十分厉害,明朝的大船相当于后来的泰塔尼克号,在当时世界上未遇敌手。如果照这个样子发展下去,荷兰、英国算什么,海上霸业原本就是属于中国的。

但明朝中期以后,朱元璋的后代子孙一个比一个不争气,不仅不理朝政,而且还广泛抢掠美女充实后宫,总之一个比一个荒唐。加上明朝国策上也有问题,由全面对外,兼容并蓄改为关闭港口,闭关自守,这就造成了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很快萎靡了。

但其实明朝的颓势从朱元璋开始就渐露端倪,为什么?这要从他屠杀功臣说起。

得一国易,因为可以“胜之不武”,可以“天时地利”,得人心却难。尤其是草根出身的帝王,能够拽着一帮兄弟跟他打天下,靠的就是人心。兄弟个个都肯帮你,肯信你,肯扶持你,你才能够建功立业,所向披靡。

朱元璋是建立明朝最大的功臣,他不仅推翻了元朝还多次讨伐蒙古,朱元璋还一举收回丢失了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陈友谅是何等强大的敌人,朱元璋都能沉住气,直到将陈友谅彻底消灭,最终收太平、占领信州、安庆,直捣陈友谅老巢江州,后来攻克江西、湖北,朱元璋一路走来,所经历的惊险不知道有多少。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还是没能取得天下,只能跟张士诚平分天下,他为西吴,陈友谅为东吴,朱元璋在百官的推举下成了“吴王”,以龙凤纪年。

后来朱元璋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发布命令,也就说他已经是个皇帝了,但是自封的。直到彻底消灭张士诚,他才是真正的皇帝。

朱元璋能这么牛,人生如开挂一般顺利,和他手下的功臣是分不开的,跟他身边的谋臣更是密不可分的。其中刘伯温是他最信任的一个人,他遇到什么难事,只要问刘伯温,无不一一解决。

在攻打陈友谅时,是刘伯温让他“诱敌深入,制造战机”,朱元璋才取得胜利,所以朱元璋登基后,依然事事都问刘伯温。

刘伯温的聪明才智也让他十分忌惮,据说刘伯温从小就是神童,别人看书一行一行地看,刘伯温“七行俱下”,而且都能记住。

刘伯温在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还给他出了很多主意,在朱元璋营造中都,准备消灭扩廓时,刘伯温说:“凤阳虽是陛下的故乡,但不宜作为建都之地。”

刘伯温又说:“王保保不可轻视。”

后来朱元璋攻打定西果然失利,扩廓逃亡,成了明朝的边患,而朱元璋心里愈发看重刘伯温,要给他加官进爵,刘伯温固辞不受。

刘伯温知道加官进爵是真,忌惮也是真,他越有能力,朱元璋就越怀疑他。

自从朱元璋坐稳皇位后,就露出屠杀功臣的意图,而这个意图是刘伯温先发现的,因为他太聪明了。

有一次马皇后过生日,朱元璋请功臣吃饭,功臣都去了,但到了上菜时间,桌子上的菜让大家傻眼了,胡萝卜、豆腐、青菜,没有一样荤菜,让人没有食欲。

朱元璋看大家没人动筷子,就说:“你们不喜欢吃,那就上其他的菜。”

没过多久几盘硬菜上来,清蒸燕窝、红烧兔肉、鼋汁狗肉,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大家赶紧开始吃,都很尽兴。

但只有刘伯温不吃,闭着眼睛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他其实早已吓出一身冷汗。

他看到这几个菜,已经明白朱元璋的意图,怎么能吃得下去?

徐达比较心细,就偷偷问刘伯温为什么不吃,怎么回事?

刘伯温说:“前面的菜是让大家谨小慎微,注意廉洁,没人吃,而后面的菜是警戒,也是最后的警钟,它代表的含义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徐达一听吓出一身冷汗,忙问他要怎么办?刘伯温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跟在皇帝身边,不要单独行动。”

几年之后朱元璋开始屠杀功臣,当年庆功楼的都被屠杀殆尽,只有徐达和刘伯温没有,徐达正是听了刘伯温的话才保住自己的性命。

朱元璋这么做,也是为朱允炆扫清障碍,毕竟他是一个懦弱而善良的皇帝,如果朱标活着,朱元璋也未必会这么狠。而朱标做了24年太子后病死了,朱元璋伤心之余,才会有了斩草除根的想法,而这个想法最先发现的就是刘伯温。

所以刘伯温着急告老还乡,任凭朱元璋诱惑之以高官厚禄,他都不肯出来,刘伯温是聪明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