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的重复性规律,原因是什么?

 东东Wr 2018-05-31

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因为有很多因素在主导着中国的王朝更迭。

历史性的重复规律最典型的要数秦汉以及隋唐了。秦朝和隋朝前面都是长达数百年的乱世。然后秦朝和隋朝完成了大一统,进行了很多开创性的建设,比如“车同轨、书同文”,比如“兴科举,开运河”,然而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亡。

然后都是经过了短暂的动荡后,新的王朝重新建立。这时的西汉和唐朝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开局都不行,被北方少数民族欺负,然后经过卧薪尝胆完成华丽反杀,进入一个新的盛世时代。

盛世之后,出现外戚乱政,汉朝出现了王莽代汉,而唐朝出现了武周代唐。短暂的统治之后,唐朝和唐朝继续进行后半段统治,又经历了一个繁荣期后进入不可挽回的衰败中。

汉朝和唐朝后期都有宦官干政,然后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

最后,末代国君都是被禅位,取代汉唐的,都是军阀,汉朝叫诸侯,唐朝叫藩镇。然后,中原大地再次陷入动荡分裂时期!

简直就是二次回放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样的巧合呢?“静Yes”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地兼并

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绝对是影响帝国兴衰的第一要素。

在小农经济圈中,地主和农民是对立的阶级。

王朝更替的实质,是一个地主集团取代另一个地主集团。在新的地主集团消灭消灭旧地主势力之后,他们会继承旧地主所有的土地和农民资产。

在新地主取代旧地主的斗争中,往往会爆发激烈的战争,农民自然不能幸免,他们需要参军,服徭役,是打仗的主力。这样的情况下,战争规模越大,对农民群体的伤害就越大。而在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后,农民数量大大减少,在土地资源没有发生大规模增减的情况下,单位农民拥有的土地数量就会增多,农民的收入就会增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种了地主(皇帝)的田,就要交税。由于王朝前期,皇帝都比较俭省,所以对农民的剥削也不是很严重,因此农民能够剩下更多的粮食养家糊口,粮食多了就能生养更多的孩子。因此农民人口越来越多,单位农民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

而和农民数量增加相对应的是,地主开始不断侵吞田地,也就是土地兼并,这为地主带来更多的收益,因此土地越来越少。

在农民和土地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农民就会揭竿而起,发动起义,动摇王朝的统治根基。

然后天下大乱,割据势力趁机崛起,然后其中一个势力击败其他势力统一全国,进而开始下一个阶段。

汉朝和唐朝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因此他们的享国时间也很长。秦朝和隋朝之所以短寿,就是因为没有彻底地消灭前朝的地主势力,缓和人地矛盾。

2、政治制度的演变周期

纵观古今中外的改革,几乎没有一次是顺顺利利的,绝大部分都是剑拔弩张甚至刀光剑影。

因为改革,触动了旧贵族的势力,如果不对旧势力进行彻底扫除,他们就随时有可能疯狂反扑。

秦朝和隋朝就是两个大力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王朝。

秦始皇创立了皇帝专制集权制度,将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影响了其后数千年的发展;而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使寒门学子有机会进入政治决策层。

这都是对旧势力的巨大冲击。

以往分封制,诸侯可以世袭,只需要向中央称臣纳贡就行,而现在所有的官员都要听从皇帝调遣,而且不能够世袭,这让东方六国的旧贵族十分不爽。而隋朝的科举制直接瞄准了庞大的关陇贵族集团,对已有的九品中正制度进行了巨大冲击。

这样的条件下,旧贵族如果再不反抗,就没有天理了。

所以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各地纷纷爆发了反秦起义;而隋炀帝一死,十八路诸侯马上裂土分疆。

有意思的是,在新王朝吸取了教训后,对旧王朝的弊端进行了种种革新,最终完成了旧王朝没有完成的任务,比如汉朝彻底解决了分封制的问题,唐朝时期,关陇贵族势力彻底瓦解。

而在中央集权加强后,后宫势力也随即加强,外戚开始翻云覆雨。而在新皇帝年幼时,这些外戚就开始干政。而如果小皇帝不愿意受到摆布,就会联合宦官对抗外戚集团,然后出现太监乱政局面。

因为轨迹基本相似,因此几方势力的消长也如此雷同。气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够典型和规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