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明白,为什么现在总喜欢把中国画和西方绘画艺术拿来比较?似乎这是两种格格不入,完全对立的两种艺术形式。其实不然,早在清朝康熙年间,郎世宁的西方绘画便颇受康熙喜爱,并招进宫廷当了宫廷画师。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郎世宁的西洋画受到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很大,他的油画作品显得更有意境,具有相当明显的东方元素。同时,中国画家也从郎世宁那里学习和借鉴了不少西方绘画技法。 从郎世宁给乾隆和他的十二个妃子的画像来看,他的油画作品不再坚持一贯的写实主义技法,揉杂了很多国画风进去,比如人物线条和用色,都有着明显的国画风味。这足以说明,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艺术是完全可以相辅相成,没必要固步自封,也无需妄自菲薄。当然,那时候的中国画家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心理优势,虽然表面不说,心底里其实对中国画以外的绘画形式都不太重视。也很少有人能真正去学习油画创作。这是时代局限性造成的结果,没必要太过较真。 及至民国时期,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和张玉良等中国艺术家纷纷奔赴欧洲求学,全方面掌握西方绘画理论和技法,可以说成绩斐然。他们学成归国后,大多成为了中国美术教育的领军人物。于是,从中央美院到中国美院,再到上海美专等美术专业学校,其美术教育体系基本都是采用了西方绘画的美学观点和教学方式。直到今天,西方绘画艺术的课程设置仍然大大超过国画教学规模,占据着中国美术教育的主流位置。 看似繁荣的当代画坛,其实充满了隐忧。传统文化底蕴的缺失,让中国的油画家失去了扎根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的个性。尽管油画技法日趋完善和成熟,影响力和绘画成就都很难与徐悲鸿他们那一批画家比肩。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只有学习和尊重我们的传统绘画和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创作出有东方艺术个性的油画作品,这才是可以写入美术史,创作出更多经典作品的重要前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