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广大摄友有一个展示自己摄影作品,或者需要老师指出照片不足之处的平台,好机友开启摄影点评活动征片。 只要是你觉得拍得还不错的照片就可以发过来!优秀的作品会向各位展示,并点出其出彩的地方在哪里。 看起来有点难受的作品也会指出哪里出了问题,并告知解决办法。 所以,即便你是初学者,拍得不够好。不用怕!好机友会帮你提高! 如果你觉得拍得不错,那就让其他摄友一起学习一下,共同提高! 本期点评 1本期第一张 摄友:好机友 器材:单反 作品名:《初绽》 光圈:f/13 快门:1/800s ISO:1250 焦距:115mm 点评:很多摄友都很喜欢拍花,这张照片的问题很明显——曝光不足。 从参数中发现这位摄友使用的是点测光模式,想必是对花瓣进行测光,但却忽略了白加黑减这一测光原理。 增加1到2挡曝光补偿再进行拍摄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您还不懂白加黑减,可以看看好机友摄影之前的文章:为什么有些摄影师只用一种测光模式就能横行? 另外,使用f/13的光圈,让人很费解。虽然是使用的115mm长焦拍摄,如果想让几朵花卉都清晰,也不必f/13这么小的光圈,使用f/8足够了。 并且即便有风,快门速度使用1/500s也就可以。这样ISO可以控制在600左右,尽量降低画面噪点。 构图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上方的花卉有一点被切割,稍有不舒服,但作为陪体,问题不大。 这张照片通过后期是可以进行挽救的,适当提高曝光,高光,降低阴影,利用色调分离为画面营造一个色调,一个高反差的低调摄影作品就出来了。 类似风格的作品 2本期第二张 摄友:大魔王 器材:手机 作品名:《倔强》 点评:这张照片最大的问题就是,背景为什么要虚化? 现在虚化背景人人都会拍,用什么器材也都能拍。以前只有单反能拍摄的效果,现在用手机也能拍。但能拍,不代表虚化就是好,不代表背景虚化什么时候都应该去用。 比如这张习作,龟裂的地面是很重要的陪体,正因为有地面作对比,这个画面才有了拍摄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像这种会为表达主题,突出主体加分的陪体,就应该把它拍摄清晰,不但要清晰,最好还可以通过后期锐化,来强调这一对比。 因此也希望各位摄友在今后拍摄的过程中,先想一想是虚化背景好还是不虚化好;如果可以虚化,再想想虚化程度多高比较合适。如果觉得太虚了,那就应该适当缩小光圈。形成一个“控制景深”的习惯,可以让你的摄影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更何况,像这种虚化过度的照片,后期都无法补救回来。 类似的表达干裂土地与生命间对比的作品,往往景深都比较大 3本期第三张 摄友:缘然 器材:卡片机 作品名:《秀美云山》 点评:很明显,构图经过了思考,利用栏杆作为牵引线,主体的亭子正好放在了黄金分割点上。 虽说没有什么问题,但画面也没有亮点。如果作为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这个地方的照片,足矣。 但如果想拍摄出摄影作品,则还需要选择有特点的光线或者天气条件下进行拍摄。或者说在构图上、形式感上有所突破,不要这么中规中矩。 比如机位再低一些,离围栏再近一些,让围栏形成的透视感更强一些,是不是会给画面带来一些视觉张力,而不会过于平淡? 另外,个人觉得这张照片是不是用了什么滤镜之类的。感觉不是很通透,就好像是上面糊了一层东西,让观者憋得慌。 这还不是因为对焦或者是手抖的问题,感觉像是某些滤镜的柔化效果。柔化效果用在这张风光习作上显然是不合适的。针对这张习作的后期应该是让画面越通透越好。 优秀的风光作品往往会利用有特点的自然光,让阳光将景物的美感刻画出来,比如经常说的黄金时刻拍摄,构图也会力求新颖。 光线刻画出建筑的立体感 有冲击力的构图 ![]() 黄金时刻的色彩 4本期第四张 ![]() 摄友:gaohan 器材:微单 作品名:《咖啡师》 光圈:f/1.2 快门:1/60s ISO:400 焦距:56mm 点评:摄影是用光的艺术,侧光是这张照片的灵魂,让画面一下子生动了起来。 作为抓拍,构图也很出色,巧妙地运用了前面的人作为陪体,形成了一个框式构图,起到了引导观者视线的作用。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个人认为还是出在景深的控制上。f/1.2的光圈太大了,景深太浅。 如果你对焦在摄影师身上,那么不足以将身前的器具拍摄清楚。所以画面拍摄得有些肉。 因此,为了让画面看上去清晰一点,不得不提高锐度,导致画面出现了大量的噪点。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介意使用高ISO,您的相机,1600以下完全没有问题。把光圈缩小一点,比如f/2.8,把ISO升高到800到1000,拍摄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更何况,后期还可以降噪。关于降噪的文章,各位摄友可以看一看之前好机友摄影推过的文章:三步降噪法,打造完美照片 所以说到底,问题还是出现在景深控制不到位。在平常的拍摄过程中,在惯用焦距下,尝试不同光圈进行拍摄,找一找虚化的感觉。 或者干脆固定焦距,固定光圈,从而确定超焦距,通过控制拍摄距离来实现不对焦拍摄,并确保拍摄对象的清晰。 类似的纪实作品,在有光影的衬托下,画面看上去更精细 ![]() ![]() 总结 通过以上4张作品的点评,需要各位摄友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忘记“白加黑减”,尤其是使用点测光并在白色区域测光时。 2.人人都知道怎么拍虚化,但却不知道要“控制景深”,并不是所有的背景都需要虚化。同时不能盲目地使用最大光圈,或者使用很小的光圈,要培养自己控制景深的习惯。 3.为了避免画面过于平淡,去尝试利用有特点的光线与构图进行拍摄,不要仅仅满足于常规的构图方法,而要让画面有看点,有特点。 4.高ISO不是不能用,尤其是一些高端单反或者是微单,实在不行还能通过后期降噪。 这期的点评就到这里了,摄友有问题可以在文章后留言,并且如果可能的话,欢迎摄友将同一个场景重新拍摄后的照片发送过来,期待你的投片! 投片须知 1.不限制器材。手机、单反、卡片拍摄均可投片 2.文件命名格式:作品名+姓名+器材(单反或者手机)+邮箱 示例:《冷露》+好机友+手机+1274027581@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