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暴卒于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死后晋赠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文忠。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谥号始于西周,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对于文臣而言,一般认为文正第一,文忠第二,欧阳修、张居正、李鸿章、荣禄死后也就是“文忠”,林则徐死后谥号“文忠”,可见朝廷对他的贡献是十分认可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林则徐晚年结局算不上惨淡。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朝廷上下一片议和之声,尤其直隶总督琦善议和归来,说英国人只是不满林则徐一人,只要严惩林则徐,一切都好谈。道光皇帝扛不住压力,明知道林则徐冤枉,但事已至此,锅总的有人背,于是亲自下旨:“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到了新疆的林则徐喂过马,扛过木料、站过岗,尝尽冷暖,但林公对国家的忠诚从未改变,去新疆前他愤然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以避之。在新疆四年,他位卑不忘忧国,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 林则徐后来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材料托付给一代名臣左宗棠,并对他说道:“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 后来左宗棠抬棺入疆,曾对人言:“每遇艰危困难之日,时或一萌退意,实在愧对林公”。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此时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朝廷财力吃紧,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陕西民变不止,林则徐一边平叛,一边安抚当地百姓,为稳定陕西局势做出巨大贡献,陕西安定后林则徐作为救火队员调任云贵总督,两年后被清廷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但此时林则徐年事已高,身体多病,经不起折腾,病逝于途中,享年66岁。 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此处有争议,也有人认为魏源才是第一人),林则徐一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生不逢时,他打开了大时代的大门,却就此开启了中华民族百年乱世,这是他不曾想到也无法想到的,但正是千千万万林公这样的人,忧国忧民,精忠报国,才有了今日民族复兴的希望。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
|
来自: 丰少少爷 > 《历史!人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