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凤凰网· 江志如的博客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两句 名言,是其光辉灿烂一生的高度浓缩,不知感动了多少爱国的仁人志士,因而被后人经常引用来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不过,这联语的写作背景有两个版本,下联的字词略有不同。
1840年10月,林则徐因受朝廷内投降派诬陷,被朝廷革去 两广总督之职,旋被流放新疆伊犁,直至1845年才被朝廷重新起用。被革 职流放后,林则徐仍任劳任怨,致力于当地事业的开发与建设,深受人民爱戴。重新起用为云贵总督后,他的报效国家和朝廷之心就更加强烈了,因而积劳成疾,不得不于1849年 辞归故里(福建侯官)。
林则徐在家养病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领袖洪秀全、杨 秀清所领导的拜上帝会会员不断起事,严重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1850年,咸丰皇帝特颁诏令,任命尚在病中的林则 徐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军。林则徐难违圣旨,遂衔命动程。儿子不忍心父亲这般为朝廷卖命,便劝他最好节劳,能暂时休息一下再上路也不忙。林则徐理解儿子的好意,感喟地对儿子说道:“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此时反惮劳乎?”显然说的是他革职流放新疆时的往事,他长叹一声,口占一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敢因患难避趋之!”
于是,父子二人及随行人员继续前行。等到他们到达广东 潮州府普宁县时,林则徐已是沉疴难起,旋即病逝于广宁行馆内。据说临终前曾大呼“星斗南”,意指壮志未酬身先死,自古英雄遭际同。(文天祥有《指南录》,句云:“臣心一片南针石”。此典盖以文天祥之精神自况天不假其更寿。另,有人认为“星斗南”暗喻朝廷应注意来自北边沙皇的威胁,其祸甚于英夷与洪杨;亦有以为乃福建方言。后两种典释百度可查。)
林则徐作为封建王朝时代的一个高级官员,他的爱国主义 精神和忠君思想不可能超越时代和历史的局限,他于赴粤途中口占的对联更能真切地反映出一个忠于国家的贤能大臣的心迹,十分感人。
后人传抄,下联则成“岂因祸福避趋之”。其与“敢因患 难避趋之”,用词不同,细味义实如一。至于有说该联是在流放新疆途中口占,实乃讹传,应是从闽赴粤途中口占。林则徐联语,衍为名言,是实至名归的。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