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则徐被贬谪,临行前随口吟诗与家人告别,不料其中一句流传千古

 海曲上人 2020-06-17

从《诗经》开始,中国古典诗词,在时光中沉淀了几千年,于是它光耀了文化的长河,感动着芸芸众生,我想我们都有为之动容喜爱的诗篇诗句吧。历史滚滚的车轮,无情向前,可这些诗词却不会在尘埃中湮灭,因为它们是有情的。

林则徐被贬谪,临行前随口吟诗与家人告别,不料其中一句流传千古

或是追忆缠绵悱恻的爱情,或是纪念高山流水的友情,或是思念血浓于水的亲情;又或是对民生疾苦的呼喊,又或是为理想的歌唱,在众多主题的诗歌中,最令我感到动容的,还是那些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诗歌名句。诸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晚清时期,朝廷腐朽无能,令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有识之士,无论是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高,都在积极为国家强大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林则徐就是这样一位清朝官员。林则徐,字元抚、少穆,是晚清名臣,曾官至湖广总督。

林则徐被贬谪,临行前随口吟诗与家人告别,不料其中一句流传千古

对外他誉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因为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时,他最先从封建自大中觉醒,开始引进外国人的知识技术,以及国际法。对内他是一名优秀的水利专家,治水有术,并且他还镇压了祸乱百姓,令朝廷十分头疼的“刀客”组织。

我想林则徐最著名的,还是主持禁烟了,虽然禁烟是大快人心之事,林则徐也因此为后世所称颂,但同时因为这件事,林则徐无端获罪,被贬谪至伊犁。对于这件事,林则徐是十分愤怒的,临行之际,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强作欢颜,吟了两首诗与家人告别。

林则徐被贬谪,临行前随口吟诗与家人告别,不料其中一句流传千古

诗名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所谓“口占”就是不打草稿,随口吟就的诗篇,这十分考验诗人的创作功力,其中有一句诗更是千古流传。林则徐以这个诗名写了两首,留名千古的诗句在第二首当中,即: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接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首诗有劝慰家人的意思,故而首联是林则徐的谦虚之语。他言自己能力低微,但是责任重大,一直不敢有松懈,所以有精疲力尽之感,如果再以年老衰竭之身躯、平庸无为之才能在朝中任职,定然支撑不下去。言外之意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远离朝廷这个漩涡,可能会更轻松一点。

林则徐被贬谪,临行前随口吟诗与家人告别,不料其中一句流传千古

如果说首联是从个人得失来劝慰家人的话,颔联则是从道义上来体现自己的行为。《左传》记载,郑国大夫子产曾经受到诽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林则徐此句典出于此,意思就是如果对国家有利,便不应计较生死,身为官员,应该为国为民,而不是趋福避祸。

颈联说贬谪之事,林则徐说道光让他远离朝堂,正是对他一种施恩的做法,是保护他,不至于使他处在风口浪尖上。做人需要藏拙,做官更是如此,而林则徐认为,在边疆做一名戍卒,是藏拙最好的方式。当然,这一句是他的自嘲之语。

林则徐被贬谪,临行前随口吟诗与家人告别,不料其中一句流传千古

宋真宗曾寻访天下隐士,杨朴奉诏入朝,宋真宗问他是否有人作诗相送,杨朴答自己的妻子作诗一首相送,其中最后两句是“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后来苏轼赴诏狱,其妻哭送,苏轼笑道,说你怎么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一般,送我一首诗呢?

林则徐被贬谪,临行前随口吟诗与家人告别,不料其中一句流传千古

所以尾联林则徐巧用典故打消妻子的顾虑和担心,体现了他一种豁达无畏的精神。因为是口占,诗中有一些不工整之处,比如颈联“君恩”对“戍卒”,但林则徐此诗成就非常之高,特别是颔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一种无视时空的至理,故而这一句流传千古,是实至名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