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持理智的关键在于:心理距离

 非常名2018 2018-06-01


绝大多数地球人一定都会有下面这样的经历:

场景一:在家里正儿八经的拿出小本子记下接下来逛超市要买的东西,同时心中默念三遍“绝不多买!绝不多买!绝不多买!”,然后无比理性的进入超市,却以大包小包的样子走出了超市,最后以仰天长啸“我为什么总是这样!”的生无可恋脸而告终。

场景二:身边的朋友失恋了,你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憋到脸红也没憋出些什么话,最后你实在是受不了自己的无能,大脑高速运转,最终得意的说出了自己今生所学“哎呀,别这样啦,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个森林嘛!”

话一出口,对方立马大哭还击“我都这样了,你还这么说,我看不见森林啊!你给我搞一片森林来让我看看!”气氛尴尬而又凝滞。

还有很多类似的场景,你们之中一定有一大部分人经历过这些,成为了世间的“倒霉蛋”。

可是问题就在于:是什么让我们陷入这种悲催的场景之中的呢?难道是自制力太差,一进超市自己就控制不住的犹如脱缰之马般各种买买买?还是我压根不适合安慰失恋的物种?

其实都不是。

1.你的心理距离决定了你的理性程度

具身认知理论

这里要给大家引入一个小概念,叫做:具身认知理论(embodied cognition),它指的是将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理论。在这一理论体系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强调了心理距离远近与个体解释水平之间的关系。

什么叫做心理距离呢?

举个例子,你和你最爱最爱的人之间心理距离一定是最小的,比如说伴侣之间、母子之间,而相对应的,你和周围的熟人或是陌生人之间心理距离就很大。

而个体的解释水平就是指你去解释一个事物发生的原因的程度水平。比如说你做算术题的时候,解释水平就较高,因为你的理性思维占绝大多数,反之,如果你很激动,你在与对方吵架,那这个时候你的解释水平可能降至历史最新低了。

心理距离与个体解释水平之间有着很重要的相互影响关系。

案例1:“绝不多买?!”

回到我们第一个例子上面,在出门之前我们的确是做了很详尽的计划,可这个计划在心中其实是以自己的消费目标和所要购买产品的抽象属性所决定的,这些心中所构思好的购物清单因为与我们实际购物还有很长的时间间隔,所以与我们的心理距离很远,因此解释水平就很高。

而当我们一旦进入“魔力”超市,那里充斥着各种光鲜的促销牌,各种明星的代言海报,甚至还有促销人员主动递上的试吃品,这个时候的你,因为这些非常具体、心理距离很近的东西所蒙蔽,你的解释水平就如同滑翔机一般从最高处速降,你的理智已经完全败于你的感性,所以你才会“心甘情愿”的做出了自己之后后悔的举动。

案例2:“我就是忘不了他。”

那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例子。

失恋的人儿久久无法摆脱这种痛苦,除了内心依赖感温存之外,还有身边各种提醒她曾经美好事物的存在,比如说对方曾经送来的惊喜礼物,一起走过的街头巷尾,一起吃过的奇葩食物等等,这些经历都是近在眼前的记忆,她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所以心理距离很近,那么这个时候的她解释水平就很低。

换句话说就是,她只能看见树木。而如果你选择安慰她说要陪她去看看外面的森林,这是行不通的,其他的选择远在未来,是个未知数,是心理距离很远的一种存在,想要把一个失恋者从解释水平极低的状态提升到解释水平较高的状态,可能并不容易,所以单单是这么安慰她肯定并没有什么卵用。

案例3:“我怎么能对你们发火?”

生活中最常见的另一种现象也能够用这种理论来解释。我们常说这个话题简直是人类的通病,那就是我们总是对最亲近的人态度最不好。比如说,在外面受的气我们会不自觉的转移到身边最亲近的人身上,对他发火,并且愧疚感也就那么一丢丢,转眼就忘了。

套用这个理论我们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越亲近,彼此都太过熟悉,心理距离很近,因此其解释水平就很低,一旦个体变得感性,她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在亲近人面前很容易乱发火或是失控也就解释的通了。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缓解这种“距离这么近,我怎么能看得清”的困局呢?

2.距离这么近,如何去看清?

其实这是人的一种特性,所以改不改变都可以。但是如果被这些琐事困扰了很久,那么我来提供一些可行的小建议供你们参考。

①关于剁手

像是购物这类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带上男票,一般来说,男生理性成分更多一些(所以他们总是速战速决),因此带上他并且他能够拉住你不让你乱买东西,那么这个方法就很适用于你;

如果是单身汪,你可以选择那种专门的商店去逛逛,比如说水果就在水果店里买,简单的日用品就不用大费周章跑去大超市,小超市也很齐全并且价廉物美;你也可以通过控制时间、直奔主题或是只带刚好购买所需东西的钱这些方式来提升自己理性水平。

②关于失恋

像是失恋这一类事情,时间或许是最好的良药,时间久了,心理距离远了,就好了;或者帮她介绍新的朋友认识,让她看见森林,那么就会容易摆脱苦海一些。

③关于对亲近的人发火

至于对亲近的人发火这一问题,其实由来已久,所以你所要做的就是在发火之前冷静地想一想,等到自己感受到理性力量又回来了之后再交流;或者告诉身边的亲人自己会有这个困惑,需要对方在自己发火之前给予一些提醒和帮助,通过社会支持也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的概率。

当然啦,如果你控制不了火气,那就拔腿就跑,跑到外面运动运动,或是散散步,回来之后你会发现全新的自己,如果你是足够理性的人,那就没什么问题了,你可以选择把心得分享给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和你一样牛牛哒。

参考文献:
1. Van Kerckhove A, Geuens M, VermeirI. The Floor Is Nearer than the Sky: How Looking Upor Down Affects Construal Level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5, 41(6): 000-000.
2. 李雁晨, 周庭锐, 周琇, 等. 解释水平理论: 从时间距离到心理距离[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17(4):667-677.

作者简介:一只热爱心理学的在读研究僧,小小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一份力把古板的心理学术界内容结合到日常生活当中,让大家乐呵乐呵学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