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过千年间战乱与兴盛的变迁层叠,承托着西行路上人们的虔诚信仰 辽阔苍凉的戈壁大漠深处,敦煌莫高窟已伫立千年。如今,它也老了。 壁画起甲 莫高窟现存的4.5万平方米壁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起甲、粉化、脱落、发霉、变色、空鼓、盐霜、酥碱等病害。抢救这些千年佛窟已是迫在眉睫。 李云鹤 从23岁的翩翩少年,到86岁的耄耋老者,李云鹤在63年的时间里,只干了一件事——修复“伤病缠身”的壁画和塑像。 “文物修复界泰斗”,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前副所长 86岁高龄,至今仍坚守在敦煌文物修复第一线,这在全国的文物修复岗位上也是独一无二。 从洞窟清洁工干到了壁画修复“匠”,自学成才,是敦煌莫高窟最早的“御医”之一。 从故宫到西千佛洞、榆林窟、敦煌莫高窟……李云鹤参与修复壁画4000余平方米,修复、复原塑像500余身。 “我一推开161窟的门,洞窟受到空气对流的影响,起甲的壁画就像雪花一样哗哗啦啦地坠落。”李云鹤看着壁画残片,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修复好。 1962年,研究所把晚唐的病害最严重的161窟交给李云鹤来修复。 “起甲”这种莫高窟壁画最严重的病害,据统计莫高窟约有106个洞窟、1246平方米的壁画有此病害。 壁画修复现场 壁画的修复,要经历除尘、“打针”、回帖、滚压等工序。看似简单,实则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一块千年前凝结祖先心血的文物就彻底泯灭了。 修复师使用的部分工具 给壁画打针用的黏合剂,是敦煌研究所研究了两三年,经过数百次实验,才筛选出来。 纵使是李云鹤这样的资深修复师,平均每天修复壁画也不到0.09平方米。就这样,李云鹤在洞窟里,每天面对壁画7、8 个小时,一呆就是700多天。 ![]() 在他的精修细织下,60多平方米起甲、酥碱、烟熏等病害缠身的壁画,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光彩照人;如今,161窟修复至今年50多年了,保存状态良好,也没有再产生病害。 网络图 作为研究所首个自主修复的洞窟,该窟被称为敦煌研究院壁画修复保护的“起点”。 ![]() 百年前未被破坏的敦煌莫高窟壁画 ![]() 敦煌壁画 壁画的退化“不可逆”,但文物修复师们至少可以尽自己所能,为千年壁画延续寿命,将退化的过程延缓降至最低。 ![]() 李云鹤先生在培训年轻工作者 匠者,心也。因为心在,李云鹤舍了名利,没有华丽转身为艺术家,而是守着千年的洞窟,用一生成为一名“传世匠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