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惜春:一个人到中年才能懂的少女

 采菊东隅 2018-06-01

作者:子鱼 本期编辑:萸葉

小时候读《红楼梦》,那些姑娘里面,最不喜欢的就是惜春,觉得她太冷血无情,也没有一个少女该有的可爱、激情与阳光。

后来人到中年,再读惜春,忽然有惺惺相惜并无比佩服之感。对世界的认知,我们到了中年才懂的道理,惜春在少女时代就懂了。

惜春在整个《红楼梦》里出场都不多,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她还“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周瑞家的送宫花,她正和尼姑智能儿玩呢。

后来刘姥姥进大观园,写过她一笔。刘姥姥想找人把园子画下来带回家去。

贾母指着惜春说道:“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她就会画。等明儿我叫她画一张如何?”

刘姥姥听了,喜得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吧?”

这一段里,交代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惜春好看。前面那么多回,没交代过惜春长相,这里交代了——长得跟神仙似的。

虽说以一个农村妇人的审美来看,稍微好看点的姑娘都可能谓之为美,可是“神仙似的”的形容,也算是到位了。不是真美,也不会用这么夸张的词。

另一个重要信息,由“拉着”二字体现出来,这个下文再说。

然后就几十回没惜春什么事,惜春不好诗词,也不好凑事,她就跟个绿叶一般存在于大观园。

然后就忽然到了惜春的重头戏,那是到整本书的后半部分了。贾家开始倾颓。惜春和嫂子尤氏吵了一场让人目瞪口呆的架。

王夫人抄捡大观园,抄到惜春处,抄出入画的箱子里有一副男人鞋袜,还有三四十个金银锞子。

入画赶紧解释,说这是珍大爷赏的(珍大爷是惜春的亲哥哥),因兄妹俩跟着叔叔过日子,叔叔好赌,哥哥不敢把钱放外面,放到里面妹妹处。王熙凤听了都觉得情有可原,不必追究。

惜春却说,嫂子别饶她......嫂子若饶她,我也不依。

凤姐并没有当面处置入画,惜春却自行加紧处置了。她把嫂子尤氏请过来,让尤氏把入画带走。

这是惜春第一次和嫂子有正面来往。整本书,没见过惜春和宁府那边有什么接触。连她爹死了她都没出场。

尤氏也帮着入画求情,惜春却坚决不要入画了。咬牙不肯收,非常冷酷。

入画跪下哭求,说再不敢了,只求姑娘看从小的情常,好歹生死在一处吧。

小时候看这里是最不能理解惜春的一段。少年人重情义,认为惜春太无情。好歹是从小一直照顾你的丫鬟,得有多少美好的时光。何况你自己跟亲哥哥嫂子都不亲,这个丫鬟无异于亲人一般。

尤其是跟探春作比较,探春都不许他们搜丫鬟,要搜搜她自己,还说丫鬟们要都是贼,她就是贼头子。为了维护丫鬟,她大发雷霆,还伸手打了一个讨厌的奴才王善保家的。

那时候觉得,同样是当丫鬟,给探春当丫鬟,当牛做马也值了。给惜春当丫鬟真是倒了血霉了。

如今想想,探春的做法非常漂亮,但是惜春其实也不是错的。

惜春的决绝也有原因。

看一个人,要看她的出身,来历,看她所处环境和立场。探春再庶出,她是荣国府正正经经的小姐。惜春是借居的。她在荣府摆不出那么大的威风来。本质上她和宝钗黛玉都相像。宝钗没被抄,抄捡集团也觉得抄亲戚屋子不合适,但宝钗事后就搬走了,避嫌。黛玉也不敢耍威风,寄人篱下,哪有那么多脾气敢发。

惜春借居,她早已认可荣府,因为自己家中实在是糟烂不堪。

柳湘莲说他们东府里恐怕只有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其实不然,东府里还有个惜春小姐是干净的。

惜春也知道自己家里那些破事,她没办法,只好自保。为了保住自己的“干净”,必须和东府划清界限。

入画的错误偏偏是和东府相关。这是最亲的人,触了她最大的忌了。

读《红楼梦》每个细节都得琢磨,惜春为何对入画这么决绝?

和入画被搜出来的东西有关。入画的哥哥往入画处私藏的东西,动不动就是几十个金银锞子。想想荣府里,内定的姨娘袭人一个月也才二两银子,正经的姨娘(比如赵姨娘)一个月也才二两。书中另一处说过,一次一百五十多两银子,倾出来,倾了二百二十个银锞子。用简单的除法一算,一个银锞子就该着约0.68两。几十个呢!何况里面还有金的,金的又是银子的十倍。

乌进孝进贡那一节说过,一百两金子,顶一千两银子。

所以,入画的哥哥这笔钱,是笔不小的数目。

细想入画的哥哥,一个小厮,平常得贾珍的赏赐就是这么多,那这么多钱为何而来?

别忘了,贾珍是个荒淫无耻的人。一个荒淫无耻的人干出来的,必然也是荒淫无耻的事。这是规律。生活中,一个惯常坏蛋难干好事,沾边儿就带腥带臭。

有人推断说入画的哥哥和贾珍有那种同性关系,书中没线索的事,我不敢瞎说。但这二人之间有不光彩的勾连,这个可以肯定。

事物反常必有妖。这样的小厮,偏偏是自己最亲近丫鬟的哥哥。那带累着丫鬟也有不干净的嫌疑。贾府是个是非府,哪禁得住众人口舌磨折。

惜春清醒,一眼看透了事物的本质,所以她的入画必撵了。

惜春是和林黛玉一样清高的人,孤绝方面比妙玉不差,她最重视自己的名节和形象,绝对不允许有人染污自己的形象。

年少只看她无情,如今看来,才知她是年纪轻轻就有常人没有的杀伐决断。

如果只是冷酷地处置了入画,那我们的惜春小姐也摘不掉一顶自私、无情、冷血的帽子。下面还有她和嫂子的一大段对话,这是给惜春提形象的一段话。

她撵了入画,就跟嫂子说要跟东府断绝关系,自绝于东府,跟他们划清界限。理由是很多人编排东府,她听到了,很痛心,也很反感,她害怕自己也被带累。

尤氏一听编排,就已经触了痛筋,非常不自在。因为自家名声不好,小姑子还要跟他们断绝,心里的懊恼可想而知。

惜春堂而皇之地表现自己“自私”。这跟很多人不同,很多人做事,明明心里为着自己,还要妆点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自己遮羞。惜春大胆承认,“我就是怕你们连累我!”

惜春这样做是对的。他们东府确实是别沾为好,沾上真的是洗刷不清。连一个外姓人尤三姐只是借住一阵子,还弄了个自刎的下场。何况她这个本家人。

惜春是个清醒的人,本质上她和凤姐、探春、宝钗、鸳鸯、司棋都是一路的人,都果决凌厉,内有风雷。

她还有一般人没有的透彻。下面这些话,充分证明了惜春的透彻。

她说:“古人说的好,善恶生死,父子不可勖(xu,四声)助,何况你我之间。”

尤氏被气得够呛,嬷嬷们为给尤氏找面子,都说姑娘太年轻,说话没轻重。

惜春又说:我虽年轻,这话却不年轻。你们不看书,不识几个字,所以都是些呆子。

被指不读书,尤氏这回更气了,赌气说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才子!

她马上又说,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他们也有不能了悟的。

尤氏这回直接说这小姑子糊涂,也怪她狠。

惜春又给了一句:不做狠心人,难做自了汉。

表面上看,一个小姑子,这样跟嫂子说话,绝情绝义,确实很难让人接受。可没办法,她说的那些话,都是对的。

善恶生死,确实是父子都不能互相帮助的。

状元榜眼探花也不每个都厉害,也有很多糊涂的。就在今天,很多学问高的人,也不一定智慧高。高学历的傻子多了去了。

再说人不狠心行吗?其实不行。狠意味着清醒,意味着冷静。到现在很多女人毁就毁在不狠,狠心的女人一般过得不错。这个狠,不但要对别人狠,更要对自己狠。

曹雪芹是爱惜春的,他唯恐别人误会她。惜春这几句话,放到现在,随便哪句都能敷衍出一篇文章来。

这姑娘不光是冷,她是真的透,是看破。尤氏说她糊涂,其实她自己才是真的糊涂。

惜春是对照着书中另一个人物妙玉来写的。

论孤绝,惜春可以和妙玉比肩,但她比妙玉要高。妙玉瞧不起人,但妙玉的“瞧不起”,俗。惜春也瞧不起人,惜春的瞧不起,却透。

她们都瞧不起过一个人,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为情所困,因婚姻问题把身体弄得一日不如一日。

惜春说,我看林姐姐这么聪明的一个人,竟也有些看不开。

妙玉瞧不起林黛玉,却是因为黛玉不懂得用什么水喝茶。

这其中境界,一目了然了。

妙玉是身在佛门,心在红尘之人。妙玉修行,典型是着了相了。她喝茶要讲究杯子,讲究水,还要讲究跟谁喝。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喝了口茶,她嫌刘姥姥脏,连杯子都不要了。

惜春是身在红尘,心在佛门之人。上文提过刘姥姥拉着她夸赞了半天,她却一点不恼。

她心中无垢无净。她比妙玉离佛门更近。

惜春才是真正的槛外人。贾母让她画画,她把所有人都画进去,她自己站在画外。她是红尘中的那个出世之人。

年轻的时候我们是理解不了这种人的。觉得林黛玉那种才对,人生就该要爱啊,恨啊,纠缠啊,造作啊。不该清冷。可到了中年才知道,爱和恨,都是自寻烦恼的东西。烦恼多半因情而起,没了情就没烦恼了。

惜春自带佛性。

惜春这么小小年纪,是怎么对世事如此看破的?

有人说是因为惜春的身世,爹不疼娘不爱,有个哥哥也不关心她,养在隔壁府里,有寄人篱下之感。

不是这样的。

迎春地位也不高,跟她差不多,怎么就那么懦弱?

她如此通透明白,还是跟个人有关。是曹雪芹故意安排了这样一个人物,作为一个冷眼人存在。

在前面贾府轰轰烈烈的时候,她几乎无声无息,到贾府倾颓的时候,她突然跳出来做个明白人。

《红楼梦》里的姑娘都是天上的仙子下凡。如果林黛玉薛宝钗秦可卿这些人投胎还转换了一下模样性情,惜春是真身直接下凡了。

曹雪芹让一个少女担纲看破之人,这种爆发更有艺术感染力。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看似好可怜,其实也未必。

在惜春的另一个判词里还有,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长生果处才是她的真正归处。

《红楼梦》里好几个走向佛门之人,大部分都经历了一番情感折磨,惜春没有。

没有是福。

刘姥姥说得没错,这就是个神仙下凡。我们不必可怜她。

—完—

来源:子鱼ziyu

版权归子鱼ziyu所有

读子鱼故事

懂世情人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