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任远与伊玛堪

 芸斋窗下 2018-06-01

  自《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来,拜访了不少当年参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专家学者,他们收集抢救民间文学的经历有不少教益。今年暑期到访黑龙江,有幸拜访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伊玛堪史诗的研究专家黄任远先生。

 

座谈会现场

黄任远先生

  伊玛堪是赫哲人口耳传唱的英雄史诗,讲述了氏族社会时期部落之间征战与联盟、氏族之间的血亲复仇、民族兴衰、维护民族尊严和疆域完整的故事,包含萨满求神、降妖伏魔、追求自由和歌唱爱情等内容,也反映了当时的渔猎生活和风土人情。伊玛堪有说有唱,无乐器伴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文学,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采录整理了大批民间文学作品,出版了《伊玛堪》《黑龙江伊玛堪》《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选》《伊玛堪集成》《女真神话》等一大批著作,在早年编纂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黑龙江卷”时收集整理各地市、县的文本资料约2.7亿字,这是一批非常宝贵的文献,也是黑龙江省编撰“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重要基础。伊玛堪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伊玛堪的研究、传承和保护成为国际课题。

 

黄任远发表的部分著作

黄任远发表过论文的期刊

  谈及伊玛堪,黄任远先生感慨万千,他的人生命运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紧紧联在一起。黄任远1947年出生于杭州,1969年中学毕业后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来到黑龙江同江农村。同江是松花江与黑龙江汇流处,自古以来便是赫哲人的故乡。从江南水乡来到白山黑水,年轻的黄任远被郝哲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结识了吴连贵、吴进才、尤树林、尤金良、葛德胜等知名伊玛堪歌者,采录整理了许多珍贵的一手材料,与赫哲文化、伊玛堪史诗结缘一生。1987年,他从同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工作岗位调到省社会科学院,开始专职研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期间担任省文学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主任十年,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八年,仍耕耘在赫哲族伊玛堪学术田野里。

 

1986年黄任远和伊玛堪歌手董凤喜合影

  回想48年来行走田野挖掘、记录、整理、研究伊玛堪史诗的经历,黄任远感叹结缘赫哲族文化、结缘伊玛堪出于偶然。1969年刚到农村插队时,黄任远遇到的公社领导尤志贤是赫哲族的长者,在交流中时常会讲一些赫哲族的故事,唱赫哲族的民歌,介绍赫哲族的伊玛堪。日子长了,黄任远逐渐被赫哲文化的魅力吸引,当时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以赫哲族民歌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的“乌苏里船歌”,这首民歌红遍全国,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东南亚民歌教材。黄任远感受到赫哲族文化的珍贵,自觉地把老人所讲的全部记录了下来,以便用于自己的小说创作。当时还没有“文化遗产”的概念,也没想过几十年以后伊玛堪会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黄任远遵循的主要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理想。此后,黄任远决然放弃了读大学和返乡的机会,走上了伊玛堪挖掘、抢救、研究之路。与他相识的几位伊玛堪老歌者在临终时曾留下了遗言,伊玛堪老歌者吴连贵跟他讲“把它(伊玛堪)记录下来,保存下来,让族人把它传承下去”, 另外一位老歌者尤树林同样嘱托他“把我讲的这些东西发表出来,能让这个民族的东西留下来”。两位老人的临终嘱托深深地打动了黄任远,让他觉得有责任有义务把老人讲述的东西保存下来并发表出去,让赫哲族的文化永远传承下去。从1969年至今,黄任远出版研究著作40多本,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用实际行动答复老人的嘱托,践行自己的承诺,传扬赫哲族文化和伊玛堪史诗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1987年5月黄任远参加在街津口召开的省民族文学研讨会

 

1987年夏黄任远在街津口访问

  黄任远回忆,研究赫哲族文化的过程,也是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过程。作为汉族人,在不懂赫哲族语言的情况下,采集收录伊玛堪异常艰难。黄任远拜赫哲老人为师学习赫哲语,每到一个村屯,每到一个赫哲老人家,就一句一句向他们请教。经过大约三四年时间,黄任远整理了一本3000多词的《赫哲语汉语对照词典》作为学习教材,并请尤志贤老师一一校对。后来在访问俄罗斯时,黄任远买了一本俄语版《那乃语词典》,那乃语即是赫哲语,这本词典是他学习赫哲语的第二本教材。自学赫哲语为此后的采录、研究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语言基础。为了能够融入赫哲文化,黄任远从滴酒不沾开始学习喝酒。赫哲人热情好客,民间流传“赫家有酒先敬客,三杯以后尽开言”,到赫哲人家做客必须先喝上三杯,才能说话聊天讲故事。黄任远在从事伊玛堪研究的日子里结识了很多赫哲族好友,喝酒是他们之间沟通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记得第一次到赫哲人家做客,带了两瓶白酒,家里老人高兴地为他做了一桌鱼,当时的他并不会喝酒,但为了表示诚意喝下了三杯白酒,结果酩酊大醉、不省人事,第二天醒来老人夸他够朋友。黄任远说,只有和赫哲人交心交朋友打成一片,跟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调研到“真东西”。调研过程中,黄任远学会了喝酒,学会了吃“刹生鱼”,融入了赫哲族的民风民俗,研究伊玛堪从最初的兴趣转化为事业和生活。黄任远的研究经过了从散论、个案到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的过程,日渐深入。最初,以调查记录研究入手,撰写了《论赫哲族萨满》等民族文化论文;之后进行民族文化的整体研究,完成了《赫哲族风俗志》等代表作;在此基础上进行相邻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完成了《通古斯一满语族神话研究》,并就比邻国家民族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完成了《赫哲族与阿伊努文化比较》等;此后进入伊玛堪专题研究阶段,这也是黄任远付出最多、收获最多的一个阶段,出版了《伊玛堪研究史》。

 

1995年夏黄任远陪同日本学者访问街津口渔村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黄任远对伊玛堪的名称进行了分析界定。他认为,伊玛堪与赫哲语当中的“伊玛哈”,“哈”即汉语“鱼”的意思,同时又和赫哲语“伊玛卡乞”非常接近,“卡乞”连音读作“堪”,赫哲人称伊玛堪歌者为“伊玛卡乞尼奥”或“伊玛卡乞玛卡”,汉语意思是唱伊玛堪的老头儿,从赫哲语读音推断,伊玛堪的读音更接近“伊玛哈”“伊玛卡乞”,最初的含义就是“捕鱼人的歌”,是“赫哲人的歌”。在临近的俄罗斯境内,那乃人也有类似伊玛堪的长篇史诗“宁格玛”,它们都是反映赫哲族英雄故事的长篇说唱,黄任远认为,两者的区别源于生活区域不同,那乃人生活在黑龙江下游一直到库页岛,赫哲人生活在上游地区,下江人叫宁格玛,上江人叫伊玛堪。作为“捕鱼人的歌”,伊玛堪的篇幅较大,篇目也多,且长、中、短篇均有,故事情节大都围绕着赫哲民族英雄莫日根展开。黄任远提炼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形象,大体有莫日根英雄形象、阔力神鹰形象、萨满教神灵形象,以及猛兽、妖怪等形象。作为说唱的歌,伊玛堪虽无伴奏,但旋律优美,演唱是每两句押韵,押头韵和尾韵,不同汉语诗词一二四押韵,它是一二两句首尾两词各押韵。长篇伊玛堪的叙事结构有固定模式和情节,分别是:伊玛堪主人公莫日根出世,莫日根学习神通,莫日根西征,西征中莫日根被人杀害又被神灵救活,西征中莫日根和对手结拜为兄弟,复仇胜利莫日根找到父母或父母尸骨,英雄凯旋,莫日根带领部落族人祭祀神灵,感谢祖先保佑。

 

1997年夏黄任远和曰本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1997年黄任远在街津口访问,和赫哲干部合影

  对于伊玛堪文学艺术形式的认定问题,学界有很多讨论,有学者认为伊玛堪和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一样同是史诗,也有学者认为伊玛堪只是英雄叙事诗没有达到史诗的程度,还有学者认为伊玛堪是英雄歌、咏事诗。对赫哲族及其文化来源深入研究后,黄任远认为,伊玛堪是说唱文学,也是英雄史诗,理由是伊玛堪流传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伊玛堪中有一些因素与蒙古族英雄史诗是配套的、有关联的,理应属于英雄史诗。赫哲族是一个多元化的民族,包括蒙古族、满族、黑龙江下游的少数民族如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甚至包括山东移民来的汉族,此外还受俄罗斯民族及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些民族长久聚居,多种文化互相融汇,慢慢演形成了后来的赫哲族及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伊玛堪。从传承发展方面看,黄任远认为,伊玛堪经历了从原来的长篇伊玛堪到短篇、片段伊玛堪的转变,究其原因是随着原来掌握长篇伊玛堪歌者的逝去,后继无人现象严重,年轻歌者学会的多是短篇、片段伊玛堪了。上述情况给伊玛堪“身份”认定带来了不少困难。

 

1998年秋黄任远在省文学研究所讨论课题

  传唱中的伊玛堪经历着历史的“洗礼”,黄任远总结指出,伊玛堪固有的模式被慢慢打破了,呈现出多样化、灵活化、片段化的趋势,故事情节变少了,歌者的个性化语言逐步显现;伊玛堪的神话英雄慢慢演变成为普通的渔猎劳动英雄;伊玛堪的仪式功能发生了转变,固定地点、固定情景被打破,由祭祀、节庆、婚嫁等仪式说唱逐渐演变为渔摊、猎场、院落、屋内炕头的即兴表演;伊玛堪歌者的身份也在变化,起初的伊玛堪歌者都是部落首领或大萨满,后慢慢发展为普通的渔民、猎人,到今天普通的赫哲人、学生也可以演唱伊玛堪了;从神话史诗到现实生活,呈现出民俗生活化的趋势,史诗固有的特性被不断弱化。

 

2000年夏黄任远访问街津口赫哲族作家孙玉民

 

2000年黄任远在八岔渔村访问

 

2000年9月黄任远在海拉尔学术会和霍帕尔国际萨满敎主席等合影

  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口耳相传是伊玛堪传承的主要方式,而今已发展出家庭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学校传承等方式。即兴发挥是其主要特点,伊玛堪的情节板块是固定的,但为了更吸引听众,歌者说唱时会即兴增添或改变比如故事、民歌、笑料一些内容,这一做法被赫哲人叫作“因特鲁”,指的是“加花点”。伊玛堪似乎有着一种天生的开放性、包容性,每一部伊玛堪故事并非一成不变,虽是父子师徒相传,但父子师徒的伊玛堪又不完全相同,在一代代、一位位歌者的传唱中生枝添叶、枝繁叶茂,这是伊玛堪传承的一大特点,也是伊玛堪史诗的突出特色。

 

2002年夏黄任远陪同日本千叶大学十六名敎授访问街津口渔村

2003年黄任远在伊玛堪歌手吴明新家中访问

 

2004年黄任远陪郎樱研究员访问街津口渔村

  伊玛堪是以说唱的形式记录赫哲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保留了鲜活的赫哲语,具有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学术价值。目前,黑龙江省己有2位国家级伊玛堪传承人和4位省级传承人,举办了伊玛堪学习班,培养了数百名年轻的赫哲族歌者,伊玛堪抢救、保护与传承工作得以推进。黄任远认为,伊玛堪的抢救工作应有全社会、全民参与,他提出可以从健全研究中心组织与人员、申请科研经费、培养研究队伍、培养研究生、联合政府保护机构等方面,推进赫哲族伊玛堪研究工作,让学术研究与保护实践并举。

 

2005年黄任远在北京参加中国民族文学学会年会

 

2010年12月黄任远参加省文代会

  2007年至今,黄任远退休已十年,这期间他继续伊玛堪研究,鼓足了工作热情,甚至比退休前还要忙,他在上班期间写了18本书,退休后写了17本书。回顾伊玛堪研究,他曾采录过吴进才唱的《尤虎莫日根》《阿格弟莫日根》,吴连贵唱的《木竹林莫日根》《木都力莫日根》等,尤树林唱的《马尔托莫日根》《射日莫日根》等,尤金良唱的《希特莫日根》《坎特莫日根》等,葛德胜唱的《香叟莫日根》《吴胡萨莫日根》等,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后来陆续整理发表在《伊玛堪》《黑龙江伊玛堪》《赫哲绝唱:中国伊玛堪》《伊玛堪集成》《赫哲族文学》、《通古斯—满语族神话研究》《赫哲那乃阿伊努原始宗教研究》《伊玛堪研究史》《伊玛堪歌手吴连贵研究报告》《伊玛堪与赫哲人田野调查》等著作中。黄任远完成了老歌者们的嘱托,出版了30多部赫哲民族文化研究的著作,告慰那些故去的伊玛堪歌者。

 

2013年春黄任远在《龙江讲坛》演讲伊玛堪—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春天在日本横滨市全家合影

  现在,黄任远依然行走在伊玛堪研究的田野里,他还有很多想法要去实现:出版一系列伊玛堪研究丛书,整理一套注有国际音标的伊玛堪全集,发起更大范围中国伊玛堪研究,建立中国伊玛堪学,培养伊玛堪学的研究生,出版《中国伊玛堪学》的专著。黄任远说,“自己活一天,就要工作一天,尽最大的努力,把一切都献给民族文化事业。”

 

一起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