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名字由来的五种说法

 hhqing63 2018-06-01

关于长沙一名的由来,历来文史学者众说纷纭,没有断论。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五种说法。

一、得名于星宿。这是流传最广,最为人接受的一种说法。古天文学根据天空方位将天上的星辰分为 二十八宿,分别个立一方。二十八宿中有一轸宿,为南方朱雀七宿的最末一宿。轸宿有星四颗。《西步天歌》中有“轸宿四珠不等方,长沙一黑中间藏”的记载。 轸宿对应的地面南岳衡山,星相学里,轸是衡天地之重的星宿。附属它的小星星——长沙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中云:“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命”,又云:“长沙星明则主长寿,子孙昌”。古人认为:上有星象,下有相应的星野。《史记·天官书 》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列域”。于是长沙星相对应的地面即叫长沙。故长沙又名星沙。星相学这一说法符合古人的认知程度和心理需要,故流传甚广,影响最大;

二、得名于万里沙祠。晋·阚骃《十三州志 》说:“汉有万里沙祠,而西至湘州,至东莱万里,故曰长沙”。唐·杜佑《通典》中潭州“秦为长沙郡”的自注云:“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于是,以后各代地方志多引此说作为长沙得名之源,并加以阐发考释,认为长沙在古代有祭礼沙土之神的活动;

三、得名于沙土之地。长沙的地质结构为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页岩等为基础,经长期的外力 作用,底层崩塌的岩石经风化、流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沙石聚积地表。特别是湘江流域一带,至今枯水季节犹能见到大量的沙滩、沙洲等。尤其是沙粒长大:白如霜 雪,长如米粒。故曰长沙;

四、得名于沙洲(即橘子洲)。橘子洲是位于湘江中部的水陆洲,长约5公里,宽约0.1公里。关于此水陆洲的出现年代,有不同的认识。据宋《太平寰宇记》 说“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此州生”。但地质工作者在对长沙的地质结构做取样分析时,确认水陆洲为第四纪全新世时行成的一级阶地的典型地层,年代至 少在一万年以上。1986年发掘的“长沙县南土乇遗址”与水陆洲的南头相去不远,位置就在低于水州的河滩上,遗址年代距今7000年以上,其地层基本属于 第四纪全新世地层。因此,水陆洲应早于东晋以前就出现,且有人类活动;

五、得名于古蛮越祭礼之地。在古蛮越语言中,沙,指原始女神;长,指祭坛。在楚“南平蛮越”之前,长沙居民属蛮越族。长沙是故蛮越先民祭拜女神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