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必学|词林典故50则

 郭一墨 2018-06-01

荐读 -  词林典故50则



1、【鹪鹩一枝】 

《庄子·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尧时隐士许由,以鹪鹩巢林不过一枝比喻自己栖身所需极其简单。后因用以比喻栖身之所或所任低级职位。 唐·杜甫《永州杂诗二十首》其二十,“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此用以比喻有意觅地栖隐。



2、【酒浇块垒】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忱);‘阮籍何如可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阮籍与司马相如相仿佛,唯籍心怀不平,经常饮酒浇愁。 垒块谓胸中郁结的不平之气,或写作“块垒”、“块磊”。后常称以饮酒排遣郁闷和不平为“浇垒块”、“浇块磊”等。 宋·刘弇《莆田杂诗》之十六:“赖足樽中物,时将块磊浇。” 明·李贽《杂说》:“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胸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一身剩有须眉在,小饮能令块垒消。”



3、【聚米为山】 

《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 汉光武帝刘秀亲自率军西征隗嚣。马援聚米为山为谷,在光武帝面前。分析指说战争形势。此可谓一开以沙盘模型部署和指挥战争的光河。后因用为咏布阵用兵的典故。 唐·韦应物《酬豆卢仓曹》诗:“运筹知决胜,聚米似用兵。”宋·刘鹭《旧将》诗:“囊沙泽畔知兵法.聚米山前识阵形。”



4、【罗浮梦】

根据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记载,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日暮在松 林酒肆旁见一美女迎出,淡妆素服,说话间,芳香袭人,就与她一同在酒 家饮酒。师雄醉后睡倒,醒来时发现自.己在一棵梅花树下,上面还有翠鸟欢鸣。后来诗人用为咏梅花的典 故。唐·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元·岑安卿《次韩明善题推篷 图》:“江南烟雨正愁绝,一枝唤醒罗浮魂。”明·高启《梅花九首》之四: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5、【聚蚊成雷】

 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靁,朋党执虎,十夫橈椎,是以文王拘於羑里 , 孔子厄於陈蔡 ,此乃烝庶之成风,增积之生害也。” 。蚊子的声音虽小,但众多蚊子聚集在一起,就会像打雷一样响,因此像文王、孔子这样的人也因谗言攻击而遭陷害,后因以“聚蚊成雷”比喻众口谗毁,危害极大。 梁启超《变法通议》:“全国千万数之守旧党人,不谋而同心,异喙而同辞,他事不顾,而唯阻挠新法之知。语日:众口铄金,聚蚊成雷。不有以安顿之,则其为变法之阻力。未有艾也。”



6、【君子固穷】 

《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退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粮,随从饥饿得病,不能行走。子路愤愤地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只有君子才能安守穷困。后因用指于困窘之境君子能固守其道。 宋·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先生在野固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



7、【看人眉睫】 

唐·李延寿《北史·崔亮传》:“崔亮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曰:‘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北魏时崔亮家贫好学,却不愿依附权贵以求得温饱和好的学习条件.后以“看人眉睫”泛指做事不敢自主,看人眼色行事。 元·脱脱等撰《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翼推挽乎?”



8、【康猧乱局】 

唐·段成式《酉阳杂姐·忠志》:“上(唐玄宗李隆基)夏日尝与亲王棋,……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枰子将输,贵妃放康国(唐时西域城国名)猧子(猧,音wo小狗叫猧)于坐侧,猧子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 唐玄宗有一次同一位亲王下棋,数子将输的时候,立在旁边的杨贵妃就把随身带领的康国进献的猧子放开,祸子跳到棋盘上,搅乱了棋子,唐玄宗非常高兴。后因以“康猧乱局”用为取悦于君王的典故。 清·吴伟业《观棋和韵》诗之一:“康猧乱局君王笑,一道哥舒布算迟。”



9、【渴骥奔泉】 

《新唐书·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云。” “渴骥奔泉”原是唐人形容徐浩书法体势,后用以形容书法笔势矫健。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九《次韵张希孟凝云石十咏》诗:“我爱凝云好,模糊老墨仙。痴蛤端食月,渴骥欲奔泉。”



10、【刻画无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庾元规语周伯仁:‘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何乐,谓乐毅邪?’庾曰:‘不尔,乐令耳。’周曰:‘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无盐,古代传说中的丑女。西施,传说中的古代美人。一丑一美是无法相比的。“刻画无盐”比喻为了突出丑的,因而贬低了美的。后以“刻画无盐”指以丑比美,抬高丑陋,贬低美善,不伦不类,绝不恰当。 宋朝诗人陈与义有《墨梅》诗五首,其中第一首写道:“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11、【刻像求贤】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武丁即位……梦天赐贤人,胥靡之衣,蒙之而来。且云:‘我,徒也。姓傅名说。天下得我者,岂徒也哉。’武丁寤而推之,曰:‘傅者,相也;说者,欢悦也。天下当有傅我而说民者哉?’明以梦视百官。百官皆非也。乃使百工写其形像,求诸天下。”《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昔高宗刻像,营求贤哲。” 据说殷高宗武丁曾梦上天将赐贤人,名傅说。高宗醒后命百工按梦中所见刻其形象索求。后以此典喻指帝王求索贤才。 庸·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好入天子梦,刻像来尔求。”



12、【空弦落雁(惊弓之鸟)】 

《战国策·楚策四》:“更赢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魔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悲鸣。飞徐者,故疚痛也;悲鸣者,久失群也,故疚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疚陨也。’……” 更赢未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弦,而曾经受过箭伤的鸟听到弦声便惊慌高飞,挣裂疚疤,落了下来。后以“空弦落雁”或“伤弓之鸟”比喻人受过某种打击或刺激后,一遇到类似情况,便十分惊恐。 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折膈翻飞随转蓬,闻弦虚坠下霜空。”



13、【枯鱼衔索】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衔:含。索;绳子.原喻为串在绳子上的鱼。后用以比喻存日不多,生命短促、后因用为思念已故双亲之典. 北周,庚信《哀江南斌》:“泣风雨于梁山,惟枯鱼之衔索。”



14、【窥宋(东墙)】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斌》:“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英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婉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邻女登墙“窥宋”是宋玉假托之词,与登徒子好色作为对比:登徒子好色,其妻丑陋。而登徒子犹爱之不舍;宋王自言不好色,即使东邻美女偷看他三年,宋仍无动于心。后以“窥宋”为女子爱慕追求男子的典故。 唐女道士鱼玄机《寄李亿员外》诗:“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15、【蓝田生玉】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蓝田山在陕西蓝田县东。古时出产美玉,故名玉山。后以“蓝田生玉”比喻贤德的父亲有一个贤能的儿子。 唐·李商隐《锦瑟》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6、【烂柯人】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后因以“烂柯”的典故指时间倏忽与漫长的相对性,以喻人世沧桑,世态变迁.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7、【劳燕分飞】 

《乐府诗集》卷六十八《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伯劳,鸟名,据说此鸟性喜独栖.黄姑、织女均为星宿名。黄姑星一说指河鼓星,在牵牛北;一说即牵牛星,从诗惫度之,似释牵牛星为善。古辞二句描写自然界的分合离聚现象。后因以“劳燕分飞”比喻亲人或朋友的别离。 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四折:“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巳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



18、【老蚌生珠】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引《三辅决录》:“韦康字元将,亦京兆人。孔融与康父端书曰:‘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端从凉州牧征为太仆,康代为凉州刺史.时人荣之。” 太仆韦端有两个儿子,韦康和韦诞.孔融称羡他们是生自老蚌的双珠。后以喻人老得贤子。 宋·苏轼《苏轼诗集》卷十二《虎儿》诗:“旧闻老蚌生明珠,未省老兔生於菟。老兔自谓月中物,不骑快马骑蟾蜍。”



19、【离鸾别凤】 

旧题汉·刘歆《西京杂记》二:“庆安世年十五,为成帝侍郎,善鼓琴,能为双凤离鸾之曲。” 鸾,是古代传说中凤凰之类的神鸟。鸾凤,古人常用以比喻贤能俊杰之士或美人,也可用比夫妇。离鸾别凤,用喻夫妻离散。 唐·李贺《湘妃》诗:“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20、【藜不糁(讵糁藜)】

《庄子,让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 据说孔子困于陈蔡时,七天曾食不掺粮食的藜菜汤.后以“藜不糁”喻咏处境很难,生活困窘。 唐·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童稚频书札,盘餐讵糁藜。” 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21【力饮勿谏】 

《南史·谢弘徽传》附《谢朏传》:“弟谢满时为吏部尚书,朏至郡,致满数斛酒,遗书曰:‘可力饮此,勿豫人事。’又附“谢满传”:初,朏为吴兴,满于征虏渚送别,朏指满口日:‘此中惟宜饮酒。’……” 谢朏处于南朝宋、齐换代之时,言行稍有不镇,便有灭门之皮。他叮嘱谢满,要多饮酒,不要干预人事,以全身远害。后因用作咏劝人消沉避害的典故。 宋·张咏《晚泊长台驿》:“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



22、【黎丘丈人】 

《吕氏春秋·疑似》:“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消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旦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逆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黎丘丈人被鬼作的假象所蒙蔽,糊涂到从混淆真假,到颠倒真假,以真为假,做出错事的地步。 后因以“黎丘丈人”比喻惑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于错误的人。



23、【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24、【临淄照水】 

《艺文类聚》卷二三引汉,刘向《新序》:“齐王聘田巴先生而将问政焉。对曰:‘政在正身,正身之本,在于群臣。王召臣,臣改制鬋饰,问于妾:“奚若?”,妾爱臣,谀臣曰‘佞。’臣临淄水而观,然后自知丑恶也。今齐之臣谀王者众,王能临淄水见己之恶,过而自改,斯齐国治矣。’” 田巴以照淄水鉴别鬋饰的美丑为喻,劝谏齐王为治理好国家,要注意检查发现自身的过失,及时改正错误。这个典故用以喻指自察自身,以正得失.



25、【临深履冰】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临深渊,履薄冰,形势危险,极恐坠落,故须十分小心。后因用以形容小心翼翼,不敢稍有疏忽。 元·施君美《幽闺记·绿林寄迹》:“我只得临深履薄,悚惧恐惶。” 元·汤式〔中吕·朝天子〕《归隐》:“手执玉捧盈,足临深履冰,固君子知天命。”



26、【霖雨傅说】 

《尚书·商书·说命上》:“爱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海,以辅台德.……若岁大早,用妆作霖雨。’旧题汉,孔安国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殷高宗武丁任傅说为相,希望他能如甘霖解旱那样辅佐朝政。后因用作称美贤相济世之典。唐,李白《蹭从弟例》:‘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27、【伶伦定律】 

《汉书·律历志上》:“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简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伶伦,《吕氏春秋·古乐》、《风俗通义·声音》均作“伶伦”。 伶伦,是黄帝时的乐官.黄帝命他采昆仑竹管,做成十二个定音器,据说能吹出凤鸣般和谐的音调。后用为咏知音律善乐事之典,或借以咏竹。 唐·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诗:“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唐·李贺《苦篁调啸引 》诗:“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遣中分作十二。”



28、【灵照竹篱(卖漉篱)】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者,衡州衡阳人也。……一女名灵照,常随制竹漉篱.令鬻之以供朝夕。”庞蕴女灵照自编竹漉篱出售,以维持生计。后以自食其力,清白度日为“卖漉篱”。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十七《自嘲》诗:“极知勾漏求丹药,不及衡阳卖漉篱。”



29、【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典故: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后指人民起义。



30、【刘伶天幕】

《文选》卷四十七晋·刘伯伦(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晋·刘伶为“竹林七贤”之一,他在《酒德颂》中借大人先生之口,表达了以天为幕,以地为席,纵酒适意的豪放情怀。后用为咏狂放嗜饮的典故。 唐·李商隐《假日》诗:“谁向刘伶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



31、【留侯辟谷(留侯却粒)】 

《史记·留侯世家》“及立萧何相国……留侯乃称曰:‘……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世,从赤松子游耳。’夕乃学辟谷,道引轻身。”汉朝功臣张良在功成封侯后,决心脱离尘世,学不食五谷的引导之术。后遂用为弃世学仙之典。唐·王维《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其一:“留侯常辟谷,何苦不长生。”



32、【图穷匕见】

(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典故: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物色荆轲与秦舞阳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于期的人头及燕国的地图让荆轲他们进献给秦王,秦王十分高兴。荆轲展开燕国地图,露出锋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剑抵抗,卫兵乘机上前杀了荆轲。后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33、【流行坎止】 

《汉书·贾谊传》:“贾谊.洛阳人也。谊以鹏飞入舍,乃为赋。其辞曰;‘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驱委命,不私与己。’”贾谊在《鹏鸟赋》中说道,水流顺着地面流动.遇到地面低陷的地方就积存下来了。意思是人也应该顺应环境而进退。宋·黄庭坚《豫章集·赠李辅圣》诗:“旧管新收几妆镜,流行坎止一虚舟。”宋.张榘《芸窗词·金镂曲·次韵拙逸刘直孺见寄言志》:“坎止流行原无定,敢一朝挨却尘泥迹。”



34、【柳下官资】 

《论语·徽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孟子·万章下》:“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厄穷而不悯,” 春秋时,鲁国法官柳下惠,多次被撤职。《孟子·万章下》也提到他‘不辞小官”。后遂以“柳下官资”为官卑禄薄之典。唐·高骈《依韵奉酬李迪》有“柳下官资颜子居,闲情入骨若为除”句。借以表现李迪官卑禄薄。”



35、【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典故: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虽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指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36、【柳生左肘】 

《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斤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意恶之,”柳,一说指疱疖。后以“柳生左肘”的典故指得了生疮疖的病症,又喻指不如意事。启·王维《老将行》诗:“昔时飞箭全无目,今日垂杨生左肘。”宋·辛弃疾《贺新郎·肘后俄生柳阙》词:“肘后俄生柳。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37、【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典故: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后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38、【柳絮才(咏絮)】 

《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博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太傅“子把天降大雪比喻为空中撒盐,矫柔造作,枯燥板滞;谢太傅之女比之为柳絮因风,贴切自然,妙趣横生。后因以“柳絮才”赞誉女子富有才华,工于吟咏。宋·司马光《客中初夏》诗:“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39、【柳毅传书】 

唐·李朝威《柳毅传》:“柳毅下第 归湘滨,至泾阳,见妇人牧羊,日:‘妾洞庭龙君小女,嫁泾川次子,为蝉妾所惑,毁黜至此。闻君将还,托寄尺书。’”柳毅将书信传交洞庭君,龙女因而获救,后两人结为夫妻.原为传说,后用为表示男女爱情的典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织成》:“洞庭得遇龙 女而仙。”即用其事。



40、【一字之师】

(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典故: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后指能够给别人纠正一个错别字或者指出哪一个字在文章语句中欠佳的老师。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41、【六龙回日】 

《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为悬车”注:“六螭,即六龙也。”“六龙回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日神羲和驾六龙以乘车,载着太阳在天空运行,从扶桑至虞泉循环往复,形成昼夜.后因以“六龙回日”用为太阳神的典故。唐·李白《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2、【六凿相攘】 

《庄子·外物》:“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庄子认为眼、耳、鼻、口等孔是通道,重要的感观,如果堵塞不通,则要心乱意烦,诸事不顺。故后以“六凿相攘”喻感观心灵受世事干扰影响之意。宋·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坏。”



43、【龙山朔雪】 

《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赩只。”东汉。王逸注:“连龙,山名也。赩,赤色,无草木貌也。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日连龙。其土赤色,不生草木。”《文选》卷三十一南朝宋·鲍明远(照)《学刘公干休》:“胡风吹朔雪。干里度龙山。’龙山,即逴龙山,因地处极北,天气严寒。鲍照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之句。后遂用为咏雪之典。唐·李益《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龙山不可望,干里一裴回。”此化用鲍照诗句,谓朔风吹雪来自千里之外的龙山。



44、【龙文辫影】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七:“阿难间佛云:‘外道以何所证,而言得入?’佛曰:‘如世间良马,见鞭影而行。”此意原指,世间良善,因受某种利欲的驱使,如良马见鞭影而行。而堕入外道。后因泛指以餐促而造就人才。明神萧良有《龙文鞭影》书名本此。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一《村居》诗:‘生憎快马随鞭影,宁作痴人记剑痕。”此借用佛家语,憎恶世人追逐荣华富贵;也可解为借指时光飞逝之速,参用“白驹过隙”意,后句参见“刻舟求剑”。



45、【高山流水】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46、【爱鹤失众 】

【拼音】: ài hè shī zhòng 

【解释】: 比喻因小失大。 

【成语故事】: 公元前668年,卫惠公的儿子姬赤成为卫懿公后,不思富国强兵之道,整天喜欢养鹤,甚至荒唐到给鹤封官位,享官禄,百姓怨声载道。北方狄国借机出兵攻打卫国,卫国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卫懿公被狄兵所杀。



47、【卢前王后】 

《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杨炯自认才华逊于卢照邻而优于王勃,故有此语。后因以“卢前”为自愧不敢当的谦词。明·王鏊《送四进士归省》诗:“不伐子甘为孟后,虚名吾自愧卢前。”



48、【陇水呜咽】 

辛氏《三秦记》:“陇西开,其坂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乃越。高处可容百余家,下处数十万户,上有清水四注。俗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去长安千里,望秦川如带,又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据《太平御览》卷五十六引) 陇水,指陇山上的流水。古代俗歌谣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之句,借咏流水表现望乡悲叹的情怀。后用为咏思乡伤别的典故。唐·雍裕之《自君之出矣》诗:“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49、【漏壁书(漏痕壁坼)】

 宋·姜夔《续书谱》:“草书用笔,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壁坼,此皆后人之论。……屋漏痕者。欲其横直匀而藏锋。”漏壁书,概似屋漏之痕,因以为名。其笔法横竖均匀而藏锋。后以“漏痕”、“壁坼”等皆用为咏笔法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十九《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临池勤苦令安有,漏壁功夫古亦稀。”



50、【陋巷箪瓢】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赞扬他的学生颜回以穷苦人用的竹篮子盛饭,用瓢饮水,住在简陋的街巷里,这是别人难以忍受的生活,颜回却不改其乐。后因以‘陋巷箪瓢’用为生活贫困或安贫乐道的典故。明·冯惟敏《不伏老》第四折:“饭蔬饮水,陋巷箪瓢。”



51、【卢绾须征】 

《汉书·卢绾传》,“汉既斩豨,其禅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豨所。上使使召绾,绾称病。……又得匈奴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燕使。于是上日:‘绾果反矣!’使樊哙击绾。”汉人卢绾为刘邦邻里,曾跟随刘邦起事反秦,被封立为燕王。后刘邦发现陈豨谋反与他有牵连,干是派樊哙去征剿,绾遂逃往匈奴。后用为比喻叛臣之典,唐·杜甫《暮冬送苏四郎撰兵曹适佳州》:“卢绾须征日。楼兰要斩时。”



资料来源:网络   整理:花月闲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