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搜寻引擎龙头Google:掌握市场趋势打败群雄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8-06-01

你今天Google 了吗?

虽然国内无法使用Google,但生活在台湾的许多人生活不能没有Google,想了解台湾人都在疯一些什么吗?那就快上这个网页看看,2017年台湾最红的是世大运及宝可梦。


在仅仅20 年间,Google 如今已经成为搜索的代名词,凡是任何疑难杂症、追星潮流都少不了要Google 一下,相对的,2000 年代曾经的“台湾之光”Yahoo (母公司Verizon,VZ-US) 则被冷落一边。

为什么Google 能后发先制,主宰搜寻产业,成为你我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呢?

这一切要从1996 年说起……


技术与内容之争

1996年1月,赖利·佩吉(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开始合作开发一个「BackRub」项目。有别于当时采取关键字出现次数作为关联性的搜寻方式,他们开发的网页爬虫技术能对网页做更精准的分析,进而强化搜索结果。1997年,他们想将此一技术以100万美元卖给Yahoo,但Yahoo不予理会。Yahoo这一拒绝,引出了未来20年失败之路的导火线。

两人并没有因此放弃,这项专案正是1998 年Google 成立的前身。在Google 成立之后,脑筋很快动到了关键字广告头上,2000 年时,Google 推出了AdWords,自此以后,赚取关键字广告即成为主要营收。Yahoo 一直到2004 年才推出类似工具— Yahoo 搜索行销(由收购Overture 达成)。

二者在搜寻能力上的差异非常巨大,甚至2000 年时Yahoo 与Google 合作建立自己的搜索引擎,最终仍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为什么Google和Yahoo命运差异如此巨大?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1. 技术导向与内容导向

Google 以演算法起家,设立初衷是希望让大家可以借由精准搜索,得到对使用者最有用的资料。相反的,Yahoo 是以「网页目录」起家,创始初衷是希望将网页组织成有条理的目录,也就是「入门网站」的概念,至始至终Yahoo 都没有改变其目录式的首页。

我们可以从下图看出,Yahoo 首页塞满了各式各样的资讯,以及分类版。使用者在使用Yahoo 时,就像是看书的目录,使用「点选」的方式来进入自己想看的内容区域。但对于Google,使用者不需要去寻找目录,可以直接搜索想要的资讯。

在网络发展早期,Yahoo 的方式非常直觉,加上网站数量有限,使用目录的方式是可行的,也能帮助使用者依据自身需求寻找相关网站。但随着资讯爆炸,【目录】无法含括所有网页,甚至无法包含所有分类,在使用者寻找页面上也会造成困难。因此【搜索】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这也是Yahoo 与Google 最大的差异。

在搜索技术方面,Google 由网络爬虫起家,当Google 使用新技术自动抓取网页时,Yahoo仍然使用人力作为网站分类的手段,导致无论是抓取速度或分类精准度,都有很大程度的落后。

2013年时,有博客实测Yahoo与Google搜索结果的差异,Yahoo仍然在抓取网页上非常不精准,甚至有连结错误的情形。相对于Google则第一个结果就指向作者文章。由此可见二者在搜索技术上的巨大差距。

当使用者在主动搜索时,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资讯,久而久之就会转往搜索技术较好的Google。这也是为什么2009 年Google搜索热词超越Yahoo 之后,就一去不复返。

2. Yahoo CEO 频繁更替,却无重大建树

Google 自创业以来皆由两位创办人以及史密特(Eric Schmidt) 三人掌权,直至2011 年才由佩吉回任CEO,2015 年组织改组为Alphabet 后,桑德尔·皮蔡(Pichai Sundararajan)担任瘦身后的Google CEO。

反观Yahoo,Yahoo 自1995 年以来,都将CEO 的位置交由专业经理人主导,创办人之一杨致远也仅仅短暂于2007-2009 年担任CEO,其后因为拒绝被微软(Microsoft,MSFT-US ) 收购而辞职。频繁更替CEO 并没有为Yahoo 带来新能量,反而仍然执着于「入口网站」,在社群、游戏、电商以及影音领域都无重大建树,最终于2016 年被美国通讯龙头Verizon 以48.3 亿美元收购。

3. 错失移动业务

作为搜索引擎龙头,Yahoo 对移动业务非常后知后觉,一直到梅耶(Marissa Mayer) 2012 年上任CEO 之后才开始在相关领域急起直追,到2016 年第一季时,Yahoo 手机业务营收仅占总营收23%。反观Google,2008 就开始开发Android 系统,希望借由掌握手机执行系统(OS),借此推广Google 相关应用。2016 年手机广告业务营收占总营收高达41%。

讽刺的是梅耶在担任Yahoo CEO 之前还是Google 创始后第20 位员工,显示过去历任CEO 都没关注到移动业务的发展。

Google 依靠网络爬虫技术起家,以技术导向的优势后发先制,成功于2009 年后取代Yahoo 成为大众在网络搜索时的首选。而Yahoo 一次次的尝试补救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落到被并购的下场。

然而,在搜索引擎之外,Google 也进军许多其他的服务,像是Android、Google+、Google Drive、Google Cloud 等等,有些获得巨大的成功,而有些则仍维持鸡肋的地位,在我们看这些【业外】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现今Alphabet 的组织架构吧。

Alphabet — 集各种业务于一身的【字母表】公司

2015 年,Google 为了让投资人更能看清每年拖累Google 获利的【业外活动】,做出重大的改组,将Google 以外的业务独立出来,再由Alphabet 作为控股公司,取代原来的Google。


就让我们从上图来看现今Alphabet 各部门的专注领域:

  1. Google — 即原来的搜索引擎相关业务。

  2. Access — 2014年成立,目的是为了拓展网络普及率,让世界上没有网络的人能连上网,然而发展并不是很成功,2016年时负责CEO离职

  3. Calico — 2013 年成立,名称为California Life Company 的缩写,从名称能看出这个部门专注于癌症治疗、抗衰老以及延长寿命等相关技术。

  4. CapitalG — 2013 年成立,为Google 的私募股权机构(PE),投资标的主要为已有稳定基础的公司,目前投资领域涵盖金融技术、医疗保险和电子学习等领域。

  5. GV — 2009 年成立,为Google 的风险投资公司(VC),主要投资科技新创。

  6. Nest — 2014年被Google并购,现为温控设备公司,由于管理问题以及业绩差强人意,传闻未来将重回Google硬件部门,未来将加强在智慧家居上与Amazon (AMZN-US)的竞争。

  7. Verily — 2015 年成立,原为Google X 实验室的生命科学部门,聚焦生命科学相关研究,如机器人辅助手术、生物电子药品等。

  8. Waymo —为Google自动驾驶部门,2016年由Google独立出来,为最早的自驾车OS,具备超过400万英里的公路测试。今年将与克莱斯勒合作,开启无人计程车的项目,尽管以前有质疑 Google在相关领域进展相对同业过慢,但在近期UBER特斯拉皆双双出车祸的状况下,让Waymo有追赶的机会。

  9. X – Google 最神秘的实验室,许多Google 新创事业都从这里发迹,里面也有许多天马行空的理念,如:无人飞机、用热气球布建无线网路,甚至是太空电梯、瞬间移动等等。

除此之外,Google 还有许多业务,如:Google cloud platform、Android 系统、Google 翻译、Gmail、Google Map、Chrome、Chromebook、Google drive、手机(Pixel)、Google+等等,上述大部分业务目的都是为加强以搜索为主的生态圈,希望能提供用户一站式的体验,但整体来说,Google 仍以广告业务为主。其中,Chrome 浏览器以及Android 系统取得巨大的成功为Google 2010 年之后持续成为网络主宰者订下基础:

1. 浏览器大战:

1990 年代,微软为了打击网景(Netscape),选择采取将浏览器内建在Windows 系统底下,此一策略非常成功,让整个2000 年代大部分人都使用IE 浏览器,尽管许多人抱怨IE 很慢,常常有安全性问题,但微软对此处理的差强人意。而自从Chrome 于2008 年9 月推出后,取得非常大的回响,除了IE 既有的推力之外,Chrome 也有效整合了Google 既有的许多服务,最终Chrome 市占率在2016 第二季超越IE成为第一。

2. 移动系统竞争:

尽管苹果(Apple,AAPL-US) 不是第一个发明智能手机,但iPhone 于2007 年带起智能机的风潮,Google 在相关领域也不落人后。2005 年Google 收购Android 公司,在2007 年11 月成立开放手持装置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相较于APPLE 的封闭式系统,Google 利用其软体技术优势,让HTC、三星等厂商能藉由Android 系统与APPLE 在手机市场上竞争。2010 年时,Android 市占率超越iOS,成为手机市场的主流系统。


小结

Google 依靠搜索引擎算法起家,成功击败Yahoo 成为网络搜索龙头。同时, Google 也完善其周边服务,让用户能享有一站式的使用体验,让他成功在2010 年之后的移动时代站稳龙头地位。其他业务尽管不是主要获利来源,但Google 仍持续投入资金尝试许多新业务,近期推出的Google Home 以及小有成果的云端业务都逐渐成形。时至今日,Google 俨然成为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深入你我的日常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