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建随笔(9)从对话到提问

 Richard_X 2018-06-01

常有父母感叹:孩子很叛逆,情绪不稳定。不喜欢跟父母沟通,每天上网玩计算机,该怎么办才好!

我检视他们的家庭生活,发现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从小就缺乏“对话”,彼此缺乏双向流动。父母们听我这样说,往往露出困惑表情。

父母们常误解“对话”。

检视亲子之间常用对话:“功课做了没?”、“赶快去洗澡!”、“快点、快点…”、“当一个学生呀!就是要…”、“不读书将来就没出息...”

上述对话框,不是和孩子谈话。父母象是检察官,是个发号施令的人,或者对话充满道理,像个教授一样说教,这不是对话。

我常问父母,身边有不断命令的人,或者不断说教的人吗?

你喜欢和这样的人相处吗?如果不喜欢,那孩子也不会喜欢吧!一听到父母说话,避之唯恐不及,当然想和计算机多一点“互动”了。

有的父母看见问题,在孩子青少年期,更改与孩子的谈话方式,却很无奈的发现,孩子根本不想谈话了。当亲子失去对话的能力,孩子的经验已经形成,想要彼此连结谈何容易?不止孩子有负向经验,父母去除了命令与说教,也不知道如何对话呀!

常见父母更动语言,问孩子:“今天过得好吗?”、“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呀?”

这样的问话,很制式且无味,孩子往往觉得烦,只能回答:“没什么!”…。

父母需要学习如何对话。


健康的对话带来成长

2014年我去南京,和新加坡的亲子一同活动,一位新加坡妈妈询问,如何改善日益恶化的母女关系?

2016年这位妈妈来回馈,母女关系太美好了,女儿也表现太好了。我问她怎么改变了?她分享关键的两个字:“谈话”。

我无从检视她们的对话。但是妈妈来听讲甚久,我知道妈妈在对话的姿势、语态专注度上,都一一注意了,这是和谐对话的基础。

对话的“内容”呢?从我在演讲场合,孩子问我的问题,读者不妨检视自己如何“接话”?才算是对话,而不是敷衍、指责与说教?

15岁的女孩问:“人为何要读书?”

12岁的女孩问:“人为什么要活在世界上?”

18岁的男孩问:“人如果没有目标怎么办?”

9岁的女孩问:“老师为什么要骂人?”

不妨思索一下,你会怎么开启对话?并且能够理解孩子?

在此我提供一段和幼龄小孩的对话,供父母思索如何开启对话?五岁的孩子,捡到一颗小石头,兴奋的跟我说:“阿伯,我捡到一颗石头。”

我蹲下身子,接过石头以后,专注看这一颗石头。问他:“在哪里捡到的?”

孩子说:“我在门口捡到的。”

“你怎么会看到石头呢?”

孩子说:“因为有一只蜥蜴爬过去。”

“你不怕蜥蜴呀?”

孩子说:“怕呀!”

“那你怎么敢捡呢?”

孩子说:“因为蜥蜴跑走了啦!”

“喔!因为你先看到蜥蜴,才发现石头,是吗?”

孩子点点头说“嗯!”

“你怎么会想检这颗石头?”

孩子说:“因为上面红红的,很漂亮。”

“你以前捡过石头吗?”

孩子回答没有。

“这是你检的第一颗石头呀!”

……

你会如何对话呢?可以和孩子互动五句以上吗?

比利时的莱特学院做过研究,当父母专注与孩子对话,或者透过故事互动,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与情绪都会正向发展,带来健康的成长。


提问是积极参与对方

从上述的对话检视,可以看出我的对话,几乎是以提问进行,开启了对话的丰富性。然而提问并非质问,不是咄咄逼人的态度,而是真心的想了解,好奇对方的故事、想法与期待。

我曾经不喜欢和父亲谈话,父亲常重复“想当年”,我听着都会背诵了。直到我懂得提问,真心好奇父亲的经历,不仅掌握对话的主导权,也认真参与了父亲的生命。我从父亲重复的故事,好奇他是如何选择逃难?如何面对战争?如何在每个困境中抉择,从而了解他与母亲认识的细节,了解他求学的经历,了解我的名字“崇建”寓意于“重建家园”……

因此我与父亲更亲近了,谈话更有质量,也更加有趣味。我明白无论是老人、小孩、伴侣或学生,只要有真正的对话,懂得提问参与彼此,都会让彼此更感到亲密,一同在对话中成长了。




推荐:2017年6月25、29日、7月1日,崇建老师在西安会有几场演讲和一次亲子沟通实践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去学习学习!

详情请点击:亲子沟通实践营情绪与对话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