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龙二虎”逼死王延璋

 无法可法 2018-06-01

在大洪山西麓的张集境内,有几座奇山怪岭,名曰“五龙贯”、“卧驹湾”、“狗脚围台”、“二虎山”。说起它的来历,已是千年有余了。

相传唐朝末年,昭宗昏庸,朝纲不正,奸臣弄权,忠良受害,百姓遭难。四方英雄揭竿而起,那时,有位少年英雄姓王名延璋,早有拯国救民之志,但无门进取,只得摆渡与汉水牙口,邀集一伙贫苦渔民,打富济贫。

一日,延璋站立船头,只见一人身骑高头大马,手持一杆长枪,腰悬一口宝刀,要来渡河。延璋一看,心中暗想,这定是朝廷将官来乡间,搜刮民财,我不如将他打落水中,将他的衣物银两散给穷苦百姓。于是,将船划至岸边,开言道:“我这儿摆渡有个规矩,名曰三渡不三渡。”那人问道:“何谓三渡三不渡?”延璋答道:“一、渡人不渡枪;二、渡马不渡装(马鞍行李);三、渡单不渡渡双。”那人一听,心中早已明白,说了声:“就依你。”丢下马匹行李,放下宝刀,只身一人跳上船来。船至江心,延璋将船一停,“刷”的一声,从船舱内抄起一根碗口粗细的船蒿,猛的向那人头打来。他那里晓得,这人不是别人,乃是“中书令”李克用的第七个养子,赫赫有名的无敌大将军,三州节度使李存孝。

“五龙二虎”逼死王延璋

李存孝见蒿打来,轻轻用胳膊一隔,便将那蒿拉成了一个大弯弓。他又顺手将蒿夺来,两手用力一扯,不仅将铁蒿扯直,而且还扯长了两尺。李存孝将蒿一摔,一声冷笑:“量尔这等本事,安敢害我李存孝。”延璋一听,来将是李存孝,倒身便拜:“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冒犯,望乞恕罪。”李存孝道:“本当饶你一条命,怕尔日后反大唐。”“我若日后反大唐,五龙二虎逼死我王延璋。”俗话说:“好汉惜好汉。”王延璋顺口对天发了一誓。李存孝也不计较,两人情投意合,便结拜为兄弟。李存孝年长为兄,王延璋年幼为弟,延璋从此弃船从戎,也是一名骁悍异常的猛将。

话说延璋随存孝,存孝随克用,为保大唐,破庞勋,剪黄巢,黜襄王,战功赫赫,不但未得加封,反而加讨。李存孝被奸臣张存信所害,无从申诉,受五牛分尸重刑而死。延璋见朝廷如此昏庸,心中大怒,便扯旗造反,兴兵反唐。但“流水沟”一战,由于寡不敌众,被官军杀散,延璋只剩下一人一骑,顺汉水一条汊河东上,投奔大洪山,想招兵买马,东山再起。

“五龙二虎”逼死王延璋

那奸臣张存信与李存孝原是同僚,都在克用幕下。他素知王延璋勇悍不亚于存孝。延璋东去,张存信深知是祸,暗中巧施一计,加害延璋,以除心头后患。

于是,他派兵有意撵着王延璋顺汉水河汊逃奔大洪山。这一天,延璋行至一地,只见五座大山一字形矗立河头,河水从中间一山泉眼中喷出。一位道士站立泉头,厉声喝道:“王延璋,这里名曰‘五龙贯’,乃是五条真龙在此,吾奉帝诏,在此候真龙现身登基。你已犯五龙相逼之咒,还不下马受诛,更待何时?”

王延璋一听五龙在此,心想不是久留之地,于是策马绕身而过,又行二十余里,来到一条峡谷之中。那马突然卧地不起,延璋正要持鞭击马,那马突然产出驹来,后人便把这条山沟叫做“卧驹湾”。延璋见马产驹,身无坐骑,只得牵马抱驹,走出山沟,来到一片平畈之上。行走半里,被一条土岭挡住去路。延璋上得岭来,四下观看:左右两山如虎俯视,前有一河一桥,桥头一庙挡道,庙内突然出来一位土地,上前道:“来者莫非王延璋吗?”延璋答道:“正是。”土地道:“王延璋,你左右名曰二虎山,这河名叫五龙河,这桥五龙桥,这庙名叫五龙庙。你脚下土岭名曰狗脚围台,你本是一只獐鹿超生,狗已将你围住,你又应‘五龙二虎相逼’之咒,当死于此地,此乃天命也。”

说罢,入庙掩门。这时桥下跳出五个青面獠牙,手持长棍短棒,口称是“五龙”奉诏来向延璋索命,延璋急待回避,两边山上又下来两个牛头马面,手持鬼头大刀,口称“二虎”奉诏来拿延璋。于是四下鬼哭狼嚎,杀声震天,王延璋人困马乏,又无坐骑,群鬼逼来,料难敌过,于是大喝一声:“大丈夫当战死于沙场,岂能死于鬼怪之手乎。”拔刀斩马于左,拆枪掷地于右,自刎于中。

原来此山、岭、河、庙皆都无名,乃是奸臣张存信原知延璋从戎发誓一事,遂命家将在延璋逃洪山之道上,选择了几座奇山怪岭,随意封名,又命家丁装成五龙二虎、道士、土地一路来逼延璋。王延璋出身武夫,但深信天命,又不识计,可怜这位英雄勇士,竟死于奸臣的“天命”之手。后人为了纪念王延璋,便在狗角围台上筑起了三座大坟,传说是一坟葬马,一坟葬枪,一坟葬人。

“五龙二虎”逼死王延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