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麦大枣汤儿科杂病治验举隅

 清茶清清 2018-06-02

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是仲景治疗妇人脏躁病的一首名方,后世医家对其应用多有发挥。笔者研习前贤经验,将之应用于儿科杂病,其效尚可。现不揣浅陋,分述于下。


一、小儿客忤

小儿形体娇嫩,形气未充,气血未定,如骤见生人,突闻异声,目睹怪异之物,容易引起惊吓啼哭,甚或面色变异,惊恐不安,进而影响脾胃以致受纳运化失调,造成吐泻腹痛,夜卧惊惕啼哭,状若惊痫者,称为客忤。余每遇此证,多以甘麦大枣汤加味治之,取甘草、小麦、大枣3味甘缓平和,怡养心脾,少佐酸枣仁、琥珀、茯苓以安神定志,疗效颇佳。


 

二、小儿夜啼

婴儿日间安静,夜间啼哭不安者称为夜啼,多因胎热、虚寒、惊恐等所致。胎热者系孕母性情急躁,或妊娠中喜食煎炙辛辣之品,或母体脏阴失调,初生婴儿禀受胎中蕴热结于心脾,心火炽盛,躁扰不宁以致夜啼。啼哭时见面赤唇红,泪眵较多,小便黄赤,仰面啼哭,哭声嘹亮,指纹紫赤。治疗时以甘麦大枣汤怡悦心脾,外加黄连、灯芯、竹叶导火清心,再加蝉蜕疏风定惊。


虚寒者,多因患儿禀赋不足,脾脏虚寒所致。症见患儿神怯困倦,面白唇淡,肢冷足卷曲,不欲吮乳,大便青绿,指纹淡红,每至入夜阴盛气滞,脾失健运,郁积不舒而出现哭泣不休。故治宜温中补气,散寒止痛。因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所以应当补不宜骤,温不宜过。而甘麦大枣汤甘缓和中,药性平和,正合其治。再佐以砂仁、陈皮、广木香温运脾阳,加艾叶少许以祛寒止痛。


三、小儿疰夏

疰夏一病,多因小儿脾胃虚弱或气阴不足,不能适应夏季炎热,受暑湿之邪而致。因其病程缓慢缠绵,有如虫之蛀物,故曰“疰夏”。小儿脾常不足,肾常多虚,更易罹患。症见持续低热,口渴多尿,纳呆便溏,无汗或少汗,神疲肢倦,肌肤消灼等,此皆属津液内耗,清阳不升,气阴不足之象。余每临此证,若见低热不退,气阴未至匮乏者,常以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之气,加青蒿、白薇、荷叶、白蔻等清暑化湿以退低热。

若气阴两伤,清阳下陷者,则加怀山药、麦冬、石斛、粉葛等升阳举陷,养液生津。同时嘱咐家长注意患儿饮食起居调养,往往收效较捷。此方中山药宜重用(常用量在30g以上)。



 按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决》云: “儿科一道,自古为难。盖以小儿形质柔弱,易虚易实,调治少乖,则毫厘之失,遂致千里缪。”此乃告诫为医者,小儿气血未充,胃气稚弱,辨证用药当谨慎从事,一清一补都必须恰到好处,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上述3证皆为小儿内伤杂病,忌用苦寒攻伐元气,又忌辛燥温补耗津助热。甘麦大枣汤中甘草甘缓和中以缓急迫,小麦味甘微寒以养心气,大枣甘平,能补中益气,坚志除烦,故本方除能养心宁神、甘润缓急之外,尚具“亦补脾气”的作用,故临床用于儿科杂证的治疗,只要辨证准确,加减得当,其效应如桴鼓。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伤寒论》方药组配特点与规律

◆ 胡荫奇教授治疗瘀血痹阻经验

 张仲景调肺四法


   版权声明

  • 本文作者陈光瑜,由铁杆医讯整理编辑。

  • 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 欢迎原创投稿。



至 诚 金 方


至诚金方,由一群爱中医、懂中医的铁杆中医组成。由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制定品牌发展战略,与至信药业、中医药高等院校、多位国医大师和中医名家达成合作关系,特聘全国权威中药专家把控药品质量,凭借着强大的中医药专业优势,为广大患者提供一个“线上+线下”的健康服务平台。


名医坐堂问诊,道地药材专供。

线上图文咨询,线下专业诊疗。

中药代煎服务,快递配送到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