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节漫谈 | 古代孩子都怎么过童年?

 闲谈集锦 2018-06-03

不知不觉又到六一,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悄然而至。

玩游戏、看动画、逛游乐场……

如今孩子的童年选择越来越多,

然而在既没有手机电脑,

也没有现代娱乐设施的古代,

孩子们的童年又玩些什么呢?


骑竹马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

一首诗不光写尽了童年里最美的时光,而且留给了世人两个脍炙人口的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竹马是古代儿童最常见的游戏,在汉朝就已经广泛流传。竹马可不是竹子做成的马,而是一根竹竿,孩子们骑在竹竿上,追赶着,欢笑着,像真的骑在马上一样。 



小时候一起骑竹马的孩子,成为最好的玩伴,后来人们就用青梅竹马来形容少年时期男孩和女孩天真无邪的友情。

斗草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


——晏殊《破阵子》

斗草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文斗就是去找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看谁找到的品种最多,最奇葩,而且还不知道名字,就算赢。如果能找到一种大家都不认识的花,简直可以当上孩子王。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的那天,各种小丫头去摘花草玩,她们玩的就是这种文斗。



武斗就比较简单粗暴,就是比谁找的硬,两人把找来的草勾在一起扯,谁的断了谁就输。

演戏

娇婴争晚戏,少妇斗春妆。


——高启《戏婴图》

古代的家长有时候会给孩子买一些木偶或者皮影,让孩子们自己演练各种戏曲故事。


小孩拿着两个人偶演戏,还搭了一个小架子,上面写着“今日头场”,好像真的开了一个戏曲班子一样。前面坐着一个孩子,正在给他击鼓奏乐,另一个孩子一边笑一边看,开心得拍大腿。



如今的孩子们总是记不住历史故事,如果让他们演两遍,便记住了。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开心学习历史知识。

抖空竹

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聚人气。

——曹植《空竹赋》

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种著名的民间玩具。用两根小竹棍拴着线,缠在木轴上抖动,空竹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



早在明末,空竹就成了孩子们童年中不可或缺的玩具了。除了小孩儿,大人也玩。人们在胡同里、院落中抖响空竹,悠扬悦耳的声响便在北京城内此起彼伏。

斗蟋蟀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夜书所见》

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明清时期更是盛极一时,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虫文化”。


孩子们喜欢听蟋蟀的鸣叫声,常常趁着夜晚蟋蟀出来活动的时候,捉之养于小笼之中,第二天再和同伴们一比高低呢!



自制的捕蟋蟀工具,无非是一根长杆,长杆头上涂着有粘性的面筋,小心翼翼地举着长杆,用顶头上的面筋去粘蟋蟀的翅膀,只有粘翅膀才能粘住。

捉迷藏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捉迷藏亦称摸瞎子,是古代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几个孩子围在一起热热闹闹,把其中一人的眼睛蒙住,把他转得不辨方向,然后大家向他这个“瞎子”呼喊取乐,蒙眼者追捕,其他人躲闪。


两千多年前,捉迷藏游戏一度在古希腊非常流行,已不仅限于儿童,大人们也纷纷以此取乐。


这个游戏发展到后来还延伸出了另一种玩法“躲猫猫”。即选定一个范围,一个人先蒙上眼睛数到指定的数,其他人在这段时间内找到一个地方躲藏,数数完成,被蒙眼的人就要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为下一轮的找人者。

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无论古今,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娱乐游戏。


其实,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



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到了宋代,放风筝就成为一种人们喜爱的活动,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清明节习俗,延续至今。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虽然古时候物质生活比较匮乏,

但是孩子们的童年依然充满趣味!

如今虽然科技发达了,

游戏花样多了、更有趣了,

但孩子们和大自然的接触却少了。

在这一年仅一次的儿童节,

不如和孩子一起放个假,

去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

地处秦岭腹地的终南山就是一个

休闲放松、亲近自然的极佳选择。

在那里你可以尽情感受野花的芬芳,

呼吸清新的空气,体验山泉水的清凉,

蓄满自然的能量才能更加从容地奔向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