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葱储藏方法和简易保鲜技术

 摘文缘 2018-06-03

大葱一般在下霜后管状叶由厚变薄,呈现半枯黄状态时采收。影响大葱储藏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温度和湿度。温度偏高,不仅加快了大葱储藏的呼吸消耗,而且其叶子易黄化和腐烂;湿度偏大,大葱易长根;低温、低湿有利于延长大葱储藏期,提高储藏大葱的商品质量。低温储藏的适宜温度为0℃;微冻储藏的适宜温度为-5~-3℃;冬储干葱要求较低的相对湿度,一般为65%~70%;青葱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5%~100%,湿度低易失水;大葱储藏的适宜氧气含量为1%,二氧化碳含量为5%。大葱简易保鲜储藏方法如下:

1. 假植储藏

在院内挖1个浅平地坑,把葱假植在地坑里,用土埋住葱根和葱白部分,不要埋住葱叶。也可在初冬收刨大葱时不动原土,随气温转冷,顺葱沟两边培土保持葱白不受冻,不失水,待冬末需要大葱上市时再收刨,应随刨随上市。

2. 沟藏

在阴凉通风处,挖深20~30厘米、宽50~70厘米的沟;收获大葱后,将大葱晾晒半天,选无伤病、株形整齐者,去掉根上的泥土,捆成12~15千克重的把,于通风干燥处堆放5~7天,使大葱表面的水分充分阴干;往沟内灌足底水后,把葱一捆靠一捆地排入沟内,用土埋严葱白部分,四周用玉米秸围1圈,以利于通风散热,在严寒到来之前,再用草帘或玉米秸秆稍加覆盖。

3. 地面储藏

在背风平地上铺3~4厘米厚的沙子,把晾干捆好的葱密密码在沙上,根要朝下,葱堆宽可达1~1.5米;然后,在四周葱根部培15厘米高的沙土,上覆草帘子、塑料薄膜防雨。

4. 架藏

用竹竿或其他器材搭成2~3米高的储藏架,层间距50厘米,每架4~6层;然后将采收并晾干的大葱,捆成7~10千克重的捆,依次堆放在储藏架上,中间留出一定空隙以利于通风透气。露天架藏要有覆盖物防雨雪,储藏期间要定期开捆检查,及时剔除发热变质的大葱。此法通风好,占地少,但水分损耗多。

5. 窖藏

将采收后的大葱先放在地里晾晒数日,待其表层半干后捆成7~10千克重的捆,直立排放于干燥、有阳光、避雨的地方晾晒,每半个月检查1次,以防腐烂。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入窖储藏。储藏期间要注意防热防潮,如发现有潮湿现象,应及时通风散湿或直接将葱捆搬到有阳光的地方晾晒一下。有腐烂株时要及时剔除。此法适于产地和采种大葱种株的储藏。

6. 冷藏

冷藏法是在冷库内储藏,主要用于青葱的短期保鲜。将大葱捆成7~10千克重的捆,装入筐内或木箱内,放入冷库堆码储藏,保持库温0~1℃,相对湿度80%~85%。储藏期间要定时检查,及时剔除腐烂葱。冷藏青葱时,为防止失水,可在青葱上洒水,也可把青葱(小葱)适当包装在打蜡的纸箱或有塑料薄膜衬的容器中,保持库温0℃左右,能使青葱储藏3~4周。若再配合调气,使氧气含量达到1%,二氧化碳含量达到5%,青葱最长可储6~8周。

7. 微冻储藏

在东西向墙的北侧,挖0.1~0.2米深、1~2米宽的浅沟,将经过晾晒的大葱捆成7~10千克重的捆,竖排存放于沟内,储藏初期将葱捆上部敞开,每周翻动1次,使葱叶全部干燥,天气转冷至葱白微冻时,给葱培土,顶部用草帘子盖住。

8. 冻藏

大葱比较耐冻,冻藏法应用比较普遍。采收后的大葱须晾晒数日,使其叶子萎蔫,然后将葱捆成捆,放在通风背阴处或干燥的阴棚下自然冻结。冻结后的大葱不要轻易翻动,以免解冻时因细胞壁破损而失水,不易恢复原有的新鲜状态。冻藏不易腐烂变质,但用于采种的大葱种株不宜采用冻藏,以免影响种株定植的正常生长,降低采种量。

9. 空心垛藏法

在地势高、平坦、排水方便的地方架仓栅,或在露地用土垫垛基30~40厘米高,把经过储前处理捆好的大葱,根向外叶向内垛成空心垛。为保持稳定不倒塌,每当垛高70~80厘米时,可横竖相间放几根小竹竿,这样一直垛到2~3米高。垛顶覆盖苇席或草苫,以防止雨淋造成腐烂变质。

10. 懒葱封土储藏

在冬初刨大葱时不动原土,随气温转冷顺葱沟两边培土保护葱白不受冻、不失水,待冬末需要大葱上市时再收刨,且随刨随上市。此法简易,且储藏效果较好,但不利于冬季看管。

11. 盆内假植

用大花盆、旧脸盆等容器装适量湿沙,放到阴凉地方。葱买来后,先向盆内倒5~6厘米深的水,待水渗下后将葱放入盆内假植,每4~5天从盆的边沿浇些水,这样可保鲜30天左右,需要时随吃随拔。

12. 家庭干藏 对收获或买回的大葱要敲落其根上的泥土,剔除病株、伤株,晾晒2~3天,待大葱有七成干时,扎成1~1.2千克重的葱把,单层放在干燥通风处。在储藏期间要注意防热,发现有发热变质的大葱要及时剔除,避免腐烂蔓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