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核算的比较(重点)

 陈合强 2018-06-03

1.购入材料

(1)货款已经支付,同时材料验收入库

实际成本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计划成本处理如下: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说明:在计划成本法下不管材料是否验收入库均需要先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核算

(2)货款已经支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实际成本处理如下: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计划成本处理如下: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3)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发票账单已经收到)

实际成本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计划成本处理如下: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4)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月末发票账单尚未收到,需暂估入账(2011年多选)

实际成本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暂估价值)

贷:应付账款等科目

计划成本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账款等科目

(5)结转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实际成本处理:

计划成本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仅仅是验收入库部分的材料(不包括在途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暂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说明:该步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阶段。

借方表示超支差异,贷方表示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

实际成本处理如下:

按照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实际成本)9 F- v& e. [3 O) L& U& `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处理如下:

按照计划成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3.计划成本法下的单独核算

(1)

考试时要求计算四个数据:

(1)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2)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2)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超支差异(正号)

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负号)

(3)材料成本差异率(含义,每单位计划成本负担材料成本差异)

=(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 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100%

节约差异用负号,超值差异用正号。(四个公式记住即可)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 材料成本差异率)

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 材料成本差异率)

说明: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计划成本 本期入库计划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4)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贷: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说明:此步骤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