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企业上市的一些个人思考|投行实务

 besunnyaR 2018-06-03


作者:K先生

关于企业上市的一些个人思考|投行实务

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经历过多年创业后,其自身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或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走上新的发展阶段,或需要更加规范运作,使企业从家族企业转换为公众公司,因此,上市无疑就成为了很多创业者面对的重大课题。

01

上市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应该说上市好处很多,但是最明显和基础的当然是融资和交易功能,毕竟所谓的上市就是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股票交易。

其实,普通的公司也可以融资和交易,但是上市之后一个公司的融资和交易功能将变得很强大。这是因为公司股东人数可以突破200人的限制,可以采取先进的交易方式和系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交易等等,进而活跃的交易也为融资的便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定价和流动性)。

关于企业上市的一些个人思考|投行实务

关于企业上市的一些个人思考|投行实务

但从做生意到玩资本有很大的差别,做生意是一块一块地赚,而玩资本就是玩杠杆。

比如你公司原来年初股东拥有的净资产是二个亿,经过一年的辛苦运营,公司净利润是一个亿,那么传统意义上,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就是三个亿了。如果你真的要去把公司卖掉,我相信没有股东会愿意以3个亿卖掉,因为公司含有商誉品牌等一些或许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价值”,你或许会要求按照10个亿去卖(对应并购市场常见的10倍PE估值);如果你去上市的时候要募集新的资金,那么或许那个时候的募集资金就是按照100亿元的估值去算的。

关于企业上市的一些个人思考|投行实务

因此,在投行资本眼中,比如A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量级到6000万元量级只是三倍增长;但从资本思维看,公司市值能从2个亿起码涨到30个亿(增长15倍),因为这其中跨越了能否IPO的门槛,公司只要IPO成功,基本的壳价值都在30亿以上。

当然,对于中国很多企业而言,其利润从几百万增长到两三千万这个坎还比较容易过,但是要做到五千万、一两个亿的阶段则非常难。很多企业利润长期徘徊在两三千万之间而难以增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个企业从几百万利润做到两三千万利润的增长,也许依靠特别牛的领头人可以实现。但是若想再往上走,就需要强有力的团队凝聚力、组织管理系统、文化凝聚力以及规范性的运作。如果完成不了这个转型,这个企业就做不大。

总结而言,企业经营就是一个摆脱成功偶然性,不断走向成功必然性的过程。

02

要不要去上市

具体企业是否选择启动上市,除了对利弊(关于挂牌上市的利弊分析下次专门刊文进行分析)进行充分分析,还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第一,企业的发展阶段

每次有创业老板朋友来跟我讨论是否要进入资本市场时,我首先会问现在企业具备多大规模?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做这件事情就水到渠成,太小了暂时还是不要考虑了,揠苗助长肯定是不行的。企业只有到了一定规模,才需要更多外部力量,需要激励员工,需要更多的钱和资源,此时便需要进入资本市场来借力。而“集权不透明,运作高效率”才是适合小企业的模式。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是业务还在高速发展的公司,过早地成为一家受到严格监管及需要详细信息披露的公众公司,也有可能导致公司丧失业务发展和竞争的灵活性,不利于公司成长。

实际上,有的企业本来好好的,结果一上市反而倒闭了,很多15年一窝蜂去新三板挂牌的早期公司应该有比较深刻的教训。因此,这一波赶时髦去港股上市的小企业也要高度注意了!

第二,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

有些行业明显更受资本市场青睐,有些行业在资本市场则不是很受欢迎或者不是很合适。

有些不方便披露过多信息的行业,比如医药销售等;还有些落后淘汰产能的夕阳产业、国家政策限制(房地产)的产业,以及天生财务不规范(农业、餐饮)的产业也应谨慎考虑;同时,明显缺乏核心竞争力(纯粹贸易型)的企业也需谨慎考虑。

关于企业上市的一些个人思考|投行实务

第三,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如果排名在你前和后的竞争对手都进入了各种资本市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需要赶紧行动起来,因为当竞争对手进入了资本市场后,很可能会发展的比你快,你原有的行业地位很快就保不住了。这个时候,企业所处的竞争状态,会迫使其不得不走向资本市场。

比如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于2014年赴港上市,IPO后的新店扩张和业绩增长,让同行看到了资本助力在餐饮行业的重要性。虽然呷哺呷哺和海底捞有着不同的定位和目标市场,前者定位于大众市场的快速休闲火锅,后者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传统火锅,但两者都在积极开展新的业务,开拓新的市场,未来两家火锅业务的目标消费群体会出现一定重合,火锅之外开拓的新业务比如茶饮也会存在竞争。在火锅市场,已经上市的呷哺呷哺对海底捞存在潜在的威胁,这或许也是海底捞赴港上市的重要考量之一。

还有之前号称不上市的顺丰,最终打脸申请上市,应该也有竞争对手“三通一达”的刺激。

K先生在和创业老板们交流的时候一直也说,生在中国,你不想做大做强,想守住现有的一亩三分地也很难,因为别人不允许你守成,整个国家的产业集中度在不断地提升。

03

去哪里上市

至于去哪里上市,一般主要考虑各交易所的上市条件,也就是企业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在符合人家设置门槛的前提下,再去考虑各个市场的估值水平、再融资能力、上市所需要的时间、可控性等等,当然,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主要是沪深交易所和全国股转系统,应该说这些各大交易所还是以错位竞争为主,都有各自的服务目标群体。

关于企业上市的一些个人思考|投行实务

而海外市场主要是美股和港股,一上来和我来说什么韩交所、新交所、澳交所,甚至是荷交所的,我基本都是直接拉黑的...

而最近特别火的就是港股了,K先生就多说几句:从实际交易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香港投资者仍看重上市企业的现金流、稳定度和盈利可预期性,较多地以市盈率定价,对于业务仍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不利;同时,IPO发行量小的公司难以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和关注,上市后流动性较差或股价较低,甚至有可能出现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风险。

应该说,对于短期内受限于监管政策或盈利要求而无法在A股上市的企业而言,如互联网金融,民办教育、电商、社交等行业的企业,如果对于上市时间要求较为迫切,可能香港上市相比A股会更理想。同时,一些拥有国际业务及全球品牌的公司,可以借助香港IPO过程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宣传、推广公司业务。

04

其他注意事项

据公开资料统计,一家企业从开始启动改制到上市成功,平均需要5.56年时间。所以时间上不用太着急申报,扎实打好基础才是关键,待项目成熟,历史不规范的事情得到较好解决,或以时间换空间后,不再存在问题,那时候再进行的申报,或许会在会里审核时走得更快、走得更顺。

曾经就有一位圈内大咖向K先生吐槽,去年很多A股申报项目的材料是粗制滥造的,至少没有等项目成熟就申报了,然后再撤销回来,毫无意义,中介机构浪费了时间和机会成本,也使企业背上了本不该支付的沉重负担。

因此,中介机构是否靠谱对于企业发行上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实很多中小企业IPO之路如此坎坷,与中介团队不靠谱存在很大关系。

而优质机构对公司稳妥、高效上市至关重要。顶尖的机构理解自己的职责边界,并能在危机的时候帮公司解决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关于企业上市的一些个人思考|投行实务

关于企业上市的一些个人思考|投行实务

上图为国内上市主要中介机构的职责

最后,K先生还要提示企业要正确定义中介机构的作用。中介机构是服务机构,不是公司朋友,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向一个中介机构吐苦水来解决的。

而菁财资本这样的卖方常年顾问可以协助企业做好上市时机,及券商、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筛选,并在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进行协调,对企业上市全程进行监控,把握进度与问题协调。同时,随时跟踪IPO上市的最新政策与动态,根据情况调整公司上市的进程与策略。

企业IPO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系统的统筹和长远规划,切忌走一步算一步,拍脑袋做决策。在IPO过程中,走出去的每一步都像泼出去的水,无法回头,因此企业在专业的资本运作团队的指导下,进行这些动作会更加稳妥。因此,企业应该有一个3-5年的顶层资本规划(菁财资本的品牌服务项目--《成长期公司顶层资本设计规划》),并按时间节点按部就班地做IPO准备阶段的事情。

任何人都没有所谓的上帝视角,商业实战也没有所谓的“如果”以及“重来一次”的可能。因此任何事后诸葛亮的评价都于事无补,我们只能在事前保持足够的市场敏感度,至少创始人或者CEO脑子里要有这个意识。

K先生认为,与其去猜审核政策的变化,抓紧时间规范发展或许才是成长期创业公司最重要的事情。独角兽上市的推文、IPO门槛提高的推文可以欣赏和了解,但修炼内功才是更多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于企业上市的一些个人思考|投行实务

★ 作为一家研究驱动的咨询式精品投行,菁财资本主要为大消费及智慧物流等成长期优秀创业公司提供卖方常年财务顾问服务。秉承“以行业最顶级的服务,服务行业最优秀的创业者”的理念,凭借对行业现状和前景的独特理解、强大的研究咨询定价能力、精细化的服务管控力以及优良的品牌信誉度,已服务众多优秀创业公司。关注公众号“菁财资本”,欢迎更多的创业公司与我们链接,实现产业与资本的协同作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