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唐太宗的救赎之喋血玄武的反目兄弟

 刘政人性本恶 2018-06-03

作者:张宗磊

二、喋血玄武的反目兄弟

对于帝王而言,最核心的是兵权,最敏感的是兵权最危险的也是兵权三军统帅非但需要出色的军事才干,更需要对自己的忠肝义胆,而与李渊血缘关系最近的天才帅星李世民无疑成为了最佳领兵人选。命运的安排让李世民的军事才华得以充分展现,连年的征战,非但让李世民功勋屡建,还让一大批运筹帷幄的谋臣和一大批冲锋陷阵的武将凝聚在自己身边。特别是当这位决神机而若疾雷,驱英豪而从如偃草三军统帅荡平郑(王世充)、夏(窦建德)两大割据政权胜利凯旋,李世民的人气和威望爆棚到了极点。然而,辉煌的背后往往是黯然,李世民不会忘记“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警世格言,一次次挽澜于既倒的丰功伟绩对于一个藩王来说是福是祸还很难言。

老二太优秀,老大很烦忧,老爹也犯愁。毕竟嫡长子相继的传统由来已久,毕竟废长立幼需要充足理由,老大李建成虽比不上老二李世民出风头,但李建成处世为人还算稳健仁厚,治国理政也算一把好手。也许纠结的李渊心中曾经有过立李世民为太子的优柔,但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念头,还通过让李建成领兵剿灭刘黑闼建立军功的办法来压制李世民日渐崛起的势头。维持现状,剪除李世民羽翼,使其不能对太子构成威胁,起码老二可保性命无忧。废长立幼,仅凭废太子的尴尬身份,恐怕老大就很难长久。可是,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有哪个儿子能够真正悟透?

世上有很多路,但摆在李世民面前的却没有一条坦途:要么是委曲求全的苦路,与世无争,平平碌碌;要么是手足相残的血路,拼死相搏,刀兵相戮。每条路都充满艰辛和苦楚,梦想与亲情注定是无法兼顾,李世民的抉择也注定是非常痛苦。

也许李世民不止一次仰问苍天“为什么自己要求贤若渴?为什么自己要功勋赫赫?为什么自己不是大哥?为什么自己注定只能是配角?为什么自己要梦想缔造一个空前绝后的盛世帝国?为什么实现自己的梦想要背负沉重的道德枷锁?为什么?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冥冥中他仿佛听到:“这就是命运的阴差阳错”。

也许李世民也曾想做一个乖巧的好儿子,一个恭顺的好弟弟,一个忠诚的好臣子,然而,随着一次次陷阵冲锋,随着一次次盖世奇功,随着一次次爵位晋升,随着越来越多的文臣武将向自己聚拢,李世民心中渐渐萌发了攫取最高权力的冲动。武德四年,刚刚平定窦建德、王世充,李世民与房玄龄微服私访来到一道观中,“真人”王知远给李世民算了一命,半仙一句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的预言使得李世民攫取帝位的欲望更加坚定。

权力斗争向来都是你死我活,因为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只有一个。武德四年,虎牢关一战使得李世民声名显赫,凯旋后的李世民受到了大唐天子、文武百官和长安百姓最隆重的欢迎,并被册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麾下更是聚集了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长孙无忌、秦叔宝、尉迟恭、程知节、侯君集等一大批文臣武将,成了李唐王朝最耀眼的政治明星当然也成了太子李建成最隐忧的政治克星。自此,兄弟二人渐生嫌隙,李渊也开始对李世民有所猜忌,并不断对其进行打压排挤,当然,性格强悍而又多谋善断的李世民也不会坐以待毙。

武德五年以后,天下初定,虽说外部的斗争日渐平息,然而秦王集团与太子集团的内部斗争却日趋加剧。到了武德七年,随着诡异的杨文干事件”爆发,使得秦王党和太子党之间的斗争已然公开化、白热化

胜利者编纂的史书记载,“武德七年夏,李渊带着李世民、李元吉幸仁智宫避暑,留太子居守京城。李建成从亲信庆州总管杨文干处募得精兵送往京师,又遣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赍甲以赐文干。谁料尔朱焕、桥公山等行至豳乡,惧罪驰告太子和杨文干图谋造反。李渊一听勃然大怒,立刻将李建成召到仁智宫训诫并软禁起来,同时派使者宇文颖传唤杨文干觐见,也不知宇文颖对杨文干说了什么,杨文干听罢居然立即造反。李渊意识到事态很严重,便派李世民率兵征剿,并许诺事后封李世民为太子,未料,李世民大军还未到,杨文干就被部下斩杀。按说太子的亲信杨文干造反,太子肯定要受牵连,然而事情的发展很诡异,在李元吉、封德彝和后宫宠妃的努力下,李建成居然逢凶化吉,太子还是太子,秦王还是秦王,李渊仅仅以兄弟不能相容为由,各打五十大板不了了之,仅仅流放了东宫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及天策府兵曹杜淹”。

以上是正史记载的杨文干事件梗概,然而细细推敲起来,不免让人觉得疑点重重:其一,私运军用物资当属绝密,这事李建成肯定会交给自己最信任的心腹,尔朱焕、桥公山怎么会这么不靠谱,这么轻易就将主子给出卖了?此二人是不是被人收买或被人胁迫,抑或本来就是卧底?其二,要说李建成从地方抽调精兵加强东宫卫队用于防范李世民可信,但要说李建成勾结地方武装进行谋反确实难以置信,因为自己本身是储君,尤其是在平定刘黑闼建立军功后,太子之位非常巩固,自己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其三,就算是李建成真要谋反,在李渊仍然牢牢掌控全国政权和兵权的前提下,要想取得成功,只能在长安城或仁智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同时对李渊和李世民实施斩首行动,李建成为什么要傻乎乎勾结远在庆州的杨文干起兵?其四,使者宇文颖究竟给杨文干传达了什么信息?如果实情相告,讲明太子正在被皇上召见调查私运赍甲之事,杨文干应该不会仓促起兵,因为仅仅还在调查阶段起兵就等于把造反的事情给坐实了,主子李建成岂非“浑身是最说不清,跳进黄河洗不清?宇文颖是否撒谎?又是受了谁的指使撒谎?其五,平息杨文干造反后,李渊为什么没兑现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承诺?是不是冷静后也觉得李建成是被人诬陷的?如果李建成是被人诬陷,那么李渊为什么不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而是各打五十大板,仅仅以耐人寻味的兄弟不睦(不相容)为由流放了李建成手下的王珪、韦挺和李世民手下的杜淹这几个相关人员不了了之?

种种迹象表明,“杨文干事件”就是一个局,一个精心策划构陷太子的局,而有实力、有动机精心策这个大局的幕后黑手极有可能就是秦王李世民。事实真相极有可能是:李世民一直在密切关注太子的一举一动,当秦王党发觉太子私运军用物资给杨文干时,收买或胁迫(不排除卧底)尔朱焕、桥公山出卖李建成,东窗事发后,如果李建成失去理智孤注一掷,那就正中李世民下怀,李世民就可以名正言顺领兵平叛,如此太子之位自然非李世民莫属。谁料想在幕僚赵弘智的规劝下,李建成选择了理性的诣上请罪以期皇帝查明真相予以宽恕。李世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收买或胁迫李渊使者宇文颖(不排除卧底)用谎言刺激杨文干造反,达到坐实太子谋反的罪名。可是,李世民低估了李渊的政治智慧,冷静后的李渊发觉了这是场阴谋,也断定了是谁策划的这场阴谋,却以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草草了结了这场惊天大案。

不少史学家对李渊这种和稀泥的处理方式颇有微词,可有谁能理解李渊作为政治家的明智之举作为老父亲的良苦用心。其实,有一种智慧叫做看透不说透有一种父爱叫手心手背都是肉。试想,这种兄弟相残的丑闻公之于众,当爹的是否颜面上挂不住?如果将整个事情查个水落石出,李世民诬告是否要因诬告反坐而受诛?也许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接下来的李渊、李建成要做的就是凭借皇帝和皇太子的身份优势,一步步不动声色地将这个不能安分守己的二皇子羽翼一根根剪除。

“杨文干事件”李世民打草惊蛇,很快就引发了一系列不利后果,既然二弟不仁,也休怪大哥不义。在从杨文干事件结案到玄武门之变爆发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世民麾下的段志玄、尉迟恭、张亮等心腹爱将和亲信谋士或被收买、下狱(未遂),或被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调离、外放(如房玄龄、杜如晦、程知节等)。到了武德九年,太子党更是借口突厥犯边,决定对秦王党釜底抽薪:李建成举荐齐王李元吉督军北伐,欲抽调秦王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又追秦王府兵帐,简阅骁勇,以益齐王府。如此以来,秦王府的精兵猛将皆归太子党统辖。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眼看秦王府大势已去,李世民是否会坐以待毙?李世民的心腹是否会坐以待毙?

山雨欲来风满楼,箭在弦上已难收。面对太子党咄咄逼人的凌厉攻势,秦王党也在秘密酝酿一场孤注一掷的绝地反击。李世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每况愈下的处境,无论是自身实力,还是名分道义,秦王集团都处于绝对劣势,要想在这场血腥冷酷的皇城里谋得立锥之地,从感情层面上讲必须六亲不认摒弃伦理,从技术层面讲必须出奇制胜一招制敌。形势已然万分紧急,李世民急召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侯君集、长孙无忌等心腹连夜商议,经过一番缜密的深思熟虑,确认了心腹们个个都死心塌地,李世民最终说服了自己,决定对皇帝、太子和齐王发动一场突袭,一张由欲望、阴谋和杀戮编织的天网正朝着李唐皇族的头顶悄然盖去。

由于李世民对这场不堪回首的政变讳莫如深,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使贞观史臣对政变始末进行了篡改歪曲。如今真相已然面目全非,我们只能通过零星残缺的史料和一般常识来推理还原这段被尘封的历史。

玄武门之变终极目标是李世民要篡位称帝,而仅凭秦王府不足千人(史书记载是八百勇士)的现有兵力要达到目的,就必须针对少数关键人物实施闪击,也就是说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李渊,并除掉最大的政敌李建成、李元吉,而要同时做到这些,必须将这三人引诱到一起,究竟引诱到哪里?思来想去,皇宫大内无疑是最理想的动手之地,因为李建成、李元吉的大队人马无法进驻这里,而李世民则可以通过掌控帝国命门(玄武门)的心腹常何将自己的大队人马放进宫里

根据政变发动者的终极目的和必须采取的犀利手段可以推断,玄武门之变至少要开辟两大战场:一个是正面战场,也就是李世民弯弓搭箭射杀李建成,尉迟恭纵马疾驰追杀李元吉,史料记载基本属实。另一个是隐形战场,那就是胁迫控制李渊,史书对此却讳莫如深,甚至记载的内容让人匪夷所思:正当太子党和秦王党在皇宫内外杀得人仰马翻时,李渊居然正与群臣优哉游哉地泛舟海池(皇宫内人工湖),莫非李渊,还有皇宫里所有的太监、嫔妃、宫女都成了聋子、瞎子、呆子?此外,政变虽说是一项高回报事,但更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事,如果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兼具,万一失败,那可是灭九族的。试想,万一有一个人走漏风声,万一太子、齐王有一人借故不能进宫,或者二人不能同时进宫,政变就几乎不可能成功。“房谋杜断”素来以缜密周全著称,想必玄武阴谋还存在备用的第三战场也极有可能,那就是长安城东门守卫也有可能被秦王党买通,万一政变未成,李世民极有可能由此逃往由心腹温大雅、张亮等人苦心经营的洛阳根据地来与中央抗衡。

透过上述分析,事实极有可能是:为把李建成、李元吉同时引进宫里,李世民费尽心机,以贼喊做贼的自诬式苦肉计,指使善观星象的太史令傅弈密奏谶言: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而早有准备的李世民利用被父亲召来兴师问罪之机,除了向父子申辩太子、齐王诬陷自己,还向父亲密奏了一个爆炸性新闻: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儿子居然把绿帽戴到老子头上了,李渊一听脑子顿觉一阵眩晕,但冷静一想,毕竟是秦王一面之词,如果密奏属实,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秦王没有证据,那就是诬告陷害兄弟,正好以此为由彻底剪除秦王府势力,于是乎,李渊省之愕然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太阳还未冉冉升起,在朦胧的黑幕掩饰下,秦王府的人马通过玄武门悄然进入太极宫,当还沉浸在温柔乡的李渊从梦中惊醒,等待他的噩梦才刚刚开始,而此时的太子、齐王对死神的逼近仍一无所知,直到行至临湖殿时才忽觉由变,可惜为时已晚,李世民弯弓射箭,李建成应弦而毙,李元吉中流矢而走,被尉迟恭追而杀之。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东宫及齐王府将领闻讯率领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直到尉迟恭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太子和齐王卫队树倒猢狲散。紧接着,尉迟恭提着太子、齐王两颗血淋漓的头颅来到李渊被软禁的地方逼宫: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事已至此,李渊和群臣只能默认这个既定事实……

抑或是为了梦寐以求的皇位,抑或是为了济世安民的理想,李世民撇开了手足亲情,摒弃了伦理道德,突破了传统规则,终于,以失去人类内心深处最珍贵而美好的情愫为代价,踩着兄弟尸骨,踏着幼侄鲜血,登上了皇帝宝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