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

 冬可燃冰 2018-06-03


历史图片精制

中国视觉巅峰


       烟花三月,雨雾朦胧,扬州瘦西湖堤畔弱柳扶风,景色苍翠玲珑透,十里清波皱的水色,幻化成诗人口中“比那西湖更俏丽,俊在妖娆瘦”的美丽词句!扬州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口,是苏北的门户,这是一座优美的城市,城市格局典雅,居民生活悠闲,商业繁荣,文风鼎盛,集城市生活的各种优点。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历史可溯至春秋时期,吴国在此筑邗城,开辟邗沟,连接长江、淮河。三国时代,吴魏争胜,广陵一地成为江淮边防重镇。隋唐以后,此地称扬州,大运河的开凿,成为四通八达的要道,农商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大量作坊,也是盐、铁、钱、草、粮的运输口、对外交流的中心,来自波斯、日本、伊斯兰、新罗等地的商贾侨居于此,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宋元至明清时代以来,虽然历经各朝代的兵祸,名城几度残破,但扬州总能一次次地复苏,恢复生机。除了城市的变迁历史,扬州城还是个人文底蕴浓厚的艺文古都,名士辈出,孕育了丰硕的诗书画成果。

 

       民国时代,扬州受现代商业影响,出现各种新型行业,古老的城池和石板路小巷仍在,但逐渐有了洋房和现代化的设施,居民过着传统和现代混合的生活。1949年后,由于快速城市化,旧城墙遭到拆除,老房子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水泥大厦。近年,文化保护的意识高涨,一些古老的市街得以保留和重建,原来的城门也重新修缮,但古老扬州完整的风貌,仍旧一去不返,唯有从现存的历史影像,一窥当时的繁荣盛况!

 上色后

 原图

(点击小图可放大,建议手机横放观看)

江都县城福运门外的古运河

民国时期,江都县城福运门外的古运河,晚清以后运河失修淤泥,水道日窄,只能做短期的水运使用,岸边有三两居民挑担取水,附近有酱园店铺,醋酱风味独到,盛名天下。远处是福运门,今日江都古城墙已拆除,此照片反映城墙犹存时代的景观。

 上色后

 原图

(点击小图可放大)

江都县城福运门

民国时期,江都县城城门“福运门”,城楼上写着:“大家起来建设一个整齐清洁的新江都”,署名为“江都县城厢卫生实验区办事处”。民初南北统一后,中国进入快速的发展期,江浙城市四处可见建设标语。有趣的是,城墙上福运门牌匾两侧还张挂着“五华牌”、“香宝牌”香烟的广告,广告上还附带着“物美价廉”的字样,令人莞尔!


 上色后

 原图

(点击小图可放大)

人声鼎沸的商业街口

民国时期,江都县城内的商业街,人潮摩肩接踵,一派生气勃勃!各式各样的招牌充斥在街道上,有桐油漆庄、茶庄,甚至还有当时盛行的营养药剂“人造自来血”,其中“德和祥桐油”更是镇江老字号的店铺。街道铺设了石板路,也出现电线杆等现代化设施,足见城市规划的进步。


 上色后

 原图

(点击小图可放大)

形形色色的江都商店街市招

民国时期,江都县城内的商业街,地上铺了坚固的石板,从建城时就已有了。商店林立,主要以皮鞋、帽子等百货商品为主,另外还有买卖黄金的商铺。人潮来来往往,热闹非凡!洋楼与传统建筑并立,有着电线杆和路灯设施,是江都城迈向现代化发展的标志。


 上色后

 原图

(点击小图可放大,建议手机横放观看)

转型中的古运河

民国时期,穿越江都的大运河,晚清以后运河失修淤泥,水道狭窄,民国时期多用来运伐木和简单物资之用。唐朝诗人李白送孟浩然时赋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足见扬州在诗人离情中之风华。


 上色后

 原图

(点击小图可放大)

汶河文昌阁故影

民国时期,江都县城内美丽的水道和屋宇,两岸的民居外皆有坚固的石墙区隔,显示出江都城的城市建设已臻完备,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拓,水运商贸发展兴盛。水道远处是著名的文昌阁,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其名称乃取自昌明文化之意,原建在汶河的文津桥上,如今汶河水道已不复见。此为民国时代文昌阁与当时汶河水道的实景照片,弥足珍贵!







江浙名城老照片上色系列图文 


南京:秦淮缓缓流,盘古到如今 江南锦绣地,金陵风雅情

上海:海天富艳景物饶人 十里洋场城开不夜

无锡:烟水乘湖阔,云山适越初

徐州:野壁山墙彭祖宅,塺花粪草项王宫 千古兴亡争战地,莫将蕞尔视徐州

戳原文,即刻获得您的老照片上色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