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东地都镇邹堂 上

 奇人异士 2018-06-03

    邹堂,本地发音为“樵堂”,其背倚广东东部潮州、汕头、揭阳三市交界处的桑浦山,南临榕江,是一个由十八个规模不一的行政村、自然村组成的大型古村落。十八乡沿着国道206线分布,自最东的乌美村到最西的南陇村长达十余二十公里。此处自古有睡狮地之称,村后山峦蜿蜒,如长龙起伏飞舞,故而这一地带又合称邹堂龙(陇)。据资料上说,晋代邹堂已经先民生息,而至宋元时期,为邹、黄、程、林、杜、郑等十多个姓氏聚居之地。相传元末明初,农民义军陈友谅军师何野云在鄱阳湖一战失利后南逃湖广,一日来到桑浦山脉樵东山上游览,见山下村前面田野广阔,海水茫茫,感叹:高山苍郁当靠背,流水缭绕为过堂,真好一个邹氏面堂也。这一赞言被村中的邹员外听到,遂将把村名定为邹堂,而村的后面樵东山亦改为邹堂山。明代期间,邹、郑成为本地的主要姓氏,然随之发展,邹氏及其他姓氏逐渐没落并外迁,而郑氏繁衍生息,成为一方巨族,至现代,整个邹堂郑氏达2万余人。

    没来此之前便有在朋友处看到关于邹堂的照片,那诸多古建筑古聚落的人文气息十分厚重又有些特别,开始让我错以为是潮州市的地方,问过才知是揭阳揭东,顿感好奇,然作为一个县与县之间的地域交界过度区,在文化上总会有呈现出不同,邹堂便是如此。邹堂并非行政上的村,是一个由十八乡组成的大型村落统称,其中最老村落是乌美,郑氏便发源于此;次之是枫美,是目前郑氏人口最多的村落。1月21日,与捕快兄、咸心藤走访京冈村时候,便有打算看完了就出发去邹堂,结果时间有限,只好改日隔天再来。22日一早我们便出发来到邹堂乌美,停车之后就开始走逛,先是借了一处高楼俯览全景!这样刚刚进入邹堂就看到全村聚落的景象,不禁让人赞叹起来,结果这一天我们就全泡在这里了,上午逛乌美,下午逛枫美,可惜时间仍是远远不足以仔细的看看。
    乌美村的聚落从山后往山前埕阶梯状分布,建筑基本是坐北朝南走向,少部分朝东。国道206线及其北侧一条平行的村道,把整片聚落分割成三块区域,最南是最新的聚落,全是现代楼房;中间一块是现在村中最主要的起居地,有楼房,也有传统的下山虎、四点金等厝局,建筑年代大多是以现代为主,此外学校、村委、市场等就位于此;最北一块区域,便是村里最老的聚落所在了!这里头,寨围和老建筑一个连着一个,中间有起起伏伏的阶梯小路东西相连,要走起来走遍,并不容易。我们最先去的地方是乌门寨,其最前面是两处并联而建的寨围,其内分别以梅峰公祠、兼约公祠为主座。最后方山坡上则是郑氏祖祠,是全邹堂最核心的地方!祖祠左右,是一些具备一定规模且年代较为久远然已破落失修的祠堂、公室、民居等建筑,比如坦斋公祠、诰封兵部公祠、南庄公宗祠,及许多无法辨识名字的。乌门寨向西,是沟尾,这边同样是成片的老建筑,在最东侧路边,有邹堂古庙、养易公公祠,而末端则是乌美小学,小学的西边则是枫美村了。



堂 上 (101).jpg
乌美村乌门老厝。

    乌美村,在广东揭东县城东南22.4公里处的地都镇,处桑浦山西南麓、榕江东岸。全村东西长2.5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全村皆一姓郑,人口0.61万,村民多数出外经商务工,少部分留守以农林为业。由乌美、东乡、小坑3个自然村组成。相传,村于晋代便已有多姓氏聚居。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郑氏一支自潮阳神山移居于此,后繁衍成包括邹堂、沟头、东乡、乌门、小坑、枫榔、仙埔、南陇、中翰第、陇头、钱前、钱后、沟尾等大大小小十八乡。民国32年(1943),立塔东区,始改乌美,取原有18乡之中的乌门、沟尾(美)二村之首字和末字为村名。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传统贝灰三合土结构潮式民居,及现代部分混泥土钢筋水泥楼房。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300亩,其中水田2196亩,旱田104亩;山地面积3300亩,鱼池面积90亩。农业以种水稻为主,兼种果树,特产“邹堂青皮梨”名扬海内外。有工企业6家,有石板厂、制衣厂、食品厂等。有小学1所,与枫美、光裕三村合办初中1所。村中有宋代建筑石埕,有始建于明代的郑氏祖祠,为氏文物保护单位,另还有石佛寺、风雨圣者庙等多处古迹。国道206线从村前经过,是潮汕三市的交界。在与汕头交界处的北山寮山上有北回归线标志塔。明嘉靖贵州布政使郑旻、当代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郑子南为该村人。

堂 上 (102).jpg

堂 上 (103).jpg

堂 上 (104).jpg

堂 上 (105).jpg

堂 上 (106).jpg

堂 上 (107).jpg

堂 上 (108).jpg

堂 上 (109).jpg

堂 上 (110).jpg

堂 上 (111).jpg

堂 上 (112).jpg
科第世家坊。

    郑氏祖祠,乡中俗称始祖祠,是邹堂郑氏十一世祖进士郑旻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所建。祠建于山坡之上,坐东北朝西南,面阔三间纵深二进,兼双包火巷,门前阶梯下阳埕西侧立有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
科第世家”。
清道光三十年、光绪六年、1989年进行过重修,具备明、清时期建筑风格。1994年8月,郑氏祖祠被定为的一个揭阳市、揭东县文物保护单位。

堂 上 (113).jpg

堂 上 (114).jpg

堂 上 (115).jpg

堂 上 (116).jpg

堂 上 (117).jpg

堂 上 (118).jpg

堂 上 (119).jpg

堂 上 (120).jpg

堂 上 (121).jpg

堂 上 (122).jpg

堂 上 (123).jpg

堂 上 (124).jpg

堂 上 (125).jpg

堂 上 (126).jpg

堂 上 (127).jpg

堂 上 (128).jpg

堂 上 (129).jpg

堂 上 (130).jpg

堂 上 (131).jpg

堂 上 (132).jpg

堂 上 (133).jpg

堂 上 (134).jpg

堂 上 (135).jpg

堂 上 (136).jpg

堂 上 (137).jpg

堂 上 (138).jpg

堂 上 (139).jpg

堂 上 (140).jpg

堂 上 (141).jpg

堂 上 (142).jpg

堂 上 (143).jpg

堂 上 (144).jpg

堂 上 (145).jpg

堂 上 (146).jpg

堂 上 (147).jpg

堂 上 (148).jpg

堂 上 (149).jpg

堂 上 (150).jpg

堂 上 (151).jpg

堂 上 (152).jpg

堂 上 (153).jpg

堂 上 (154).jpg

养易公祠前的大池塘。


    关于邹堂郑氏源流相关二则资料:
    一、潮阳神山始祖是世邹第六十四世僖公,长子讳徽。六十五世祖: 讳徽:字仲德,行九,号九公,太始祖桓公六十五世孙,莆田露公十世孙,喜公长子。宋徽宗宣和四年,福建乡试解元,官广南三泊漕运货泉都运使。率子二世祖朝奉郎诚,孙三世祖宣教郎宥,宦游潮阳,爱其山川土俗,立籍开基初居城西,妣原配失祀、妣宜人美贞赵氏,合葬于南山,墓地名鸳鸯戏水,因受迁拆,另立碑于鸡笼山。子二,诚(原名坤)、禾(原名组)传至七世、迁居他县,事迹载之旧谱,因元末兵乱失传。神山二世祖: 讳诚:字克忱,行三十徽公长子。官居太学博士,朝奉郎。妣孺人,倪氏。合葬于南山孩儿头。子二,恩(生五子,金、木、水、火、土五房,居他县)、宥。神山三世祖: 讳祖宥:字宏泽,行四十八,诚公次子,官居都郎。妣孺人倪氏,合葬南山大龙溪,墓名:锦鹧鸪。子二:长子开先,次子移住揭阳邹堂乡。
    二、郑清芝,莆田人,原籍河南,南宋丞相。侄子郑虎臣是步军指挥使。宋德佑元年(1275),权相贾似道因抗元兵败被贬往循州(今龙川)安置。虎臣与他有杀父之仇,利用当监送人之便,至漳州木棉庵时,乘机杀贾似道为父报仇。贾似道是宋理宗贾贵妃之弟,此事传到朝廷,朝廷即命郑清芝前往福建捉拿虎臣归案。虎臣自杀,四个儿子逃难入潮,长子居海阳坂上村(今饶平)、二子居海阳程洋冈(今澄海)、三子居揭阳里洋、四子居揭阳蕉塘(邹堂)。郑清芝不能回朝复命,随即入潮隐居三百门(今饶平),家族遂在潮州各地隐居创族。

    郑旻传及邹堂青皮梨传说:
    郑旻,字世穆,号峚山,揭阳县地美都邹堂(今属地都镇)人,生于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少时,就读于海阳儒家。聪明机智,多巧思,人皆奇之。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于乡,三十五年(1556)登进士,年39岁。初时在京任兵部主事。时严嵩专权,广罗羽翼,有意招致郑旻,旻不就,遂被委派办理三殿修缮工程。钱银出入多而杂,严嵩想借此找差错害他。郑旻知其阴谋,处处谨慎行事,步步防备,措置皆宜,严嵩无懈可击。工程顺利,准时完成,得朝廷嘉奖,提升为兵部武选司员外车驾郎中。嘉靖末年,父丧,回家丁忧3年,筑山园别墅,传播理学,从学者甚众。期满返京,复补职方郎中,任务是担负太庙与西华门的防护。在任期间,治安良好,民众称颂。
    隆庆元年(1567),朝廷论功,嘉奖有功的官吏时,郑旻功劳累积很多,得到巨款奖励,但他不入私囊,全分给部属。部属敬服,名卓著。隆庆二年,出任大名府知府,上任时,官绅争取送礼,均被郑旻拒绝,郑旻在裁削杂税时,见“马地银”(一种例行派款)是加重民众负担之繁赋,且官绅又作弊,加码以谋渔利。即冒险上书朝廷,陈述“马地银”的弊端,请求赦免,以减民负,朝廷经一番激烈争论,都认为郑旻陈述有理,乃下旨照准。民众减轻负担,都是郑旻冒死上奏之功,因此民感其德。归德府一向多盗贼,治安极差,人民深受其害。匪首多与地方官府、士绅有交结,所以百姓状告无门,郑旻到任之后,巧设计谋,招募勇士,悬赏格,令其自首,发动群众,配合军兵缉拿,进剿,将杀人越货者,斩于市示众。准人自首,悔过者罪可减轻,恩威并施,贼寇平,四境得以安宁。郑旻平匪有功,得朝廷赏赐,提升为贵州提学使。转山西学政,期间,精选教员,振兴学校,宽严有度,赏罚分明,士民叹服。
    后调湖广参政,四川按察使时有一传说。
    郑旻来到四川苍溪山口时,忽听女子呼救声,停车向山上,见一青衣女子被一山大王捉拿,郑旻令将校上前营救,经一番激战,山大王逃走,女子得救,那青衣女子走近对郑旻叩头拜谢后拂衣而去,消失在山下一遍绿阴中。郑旻上任后,正是暑天,便经常有人送来一种果子,色青皮薄肉脆多汁,十分清甜,既可口又能解暑。原来是苍溪有名雪梨。郑旻问何人经常送梨?守门者说是一位青衣女子,郑旻要把梨钱给她,她不要,也不进衙门,都是飘然而来飘然而去,也不留名道姓。郑旻多次收梨,总觉得十分不过意,只是送梨女子从不驻足,郑旻连见面的机会也没有,部下说她可能是来报救命之恩的梨花仙子,郑旻将信将疑,也只好由她。不久,郑旻告假回乡省亲,顺便带一袋苍溪雪梨,准备让老母亲及家人尝尝,可郑旻一进门就见桌上正放着几个苍溪梨。郑旻忙问母亲,梨是如何得来的?母亲告诉她:“昨晚刚入睡时,忽见一青衣女子,手托一盘青皮梨进来,我问她是何果子,她说是‘郑子梨’,转身便走。我醒来,床头果然有一盘梨,香气扑鼻,莫非昨夜所梦,正是仙女送梨。”郑旻听后,也觉奇怪,把带来的苍溪雪梨拿出一看,完全一模一样,味道也十分相同。莫非世上真的有仙女么?郑旻后来从四川苍溪移植四棵小梨树,种在屋后山上,第三年便开花结果,开始叫它“郑子梨”,后改称“青皮梨”。这样,邹堂的青皮梨便一代代繁殖起来,直至今天。这是民间传说,对郑旻的传略,作个插曲。
    万历四年(1576),郑旻任贵州布政使时,土酋聚众盘踞深山,占地为王,不服统治。对新任官员,以金帛行贿,免纳赋税。郑旻到任后,恩威并施,惩办首恶,招抚士民。又改善交通驿道,制订根治川中运河方案。环境改善、地方乃服。因积劳成疾,于万历四年(1562)卒于官,年59岁。贵州百姓感其德,祀于名宦祠。《揭阳县志》有传。


    乌美村之行,除了是在看寨围看建筑,我们还在找族谱或乡志,想了解了解邹堂郑氏源流和村里掌故,所以每遇到村民便想问问一下,一则因为捕快兄看中这个村落了,准备要写进他的岭南古村落一书而找资料;二则,我想整理村里图志而所需。不过,在走访期间,遇到的村民并不多,这与很多现代的村庄都是一样的,人都出外去了。而在最早所走访的郑氏祖祠中,老人们虽然很好聊,但十分谨慎,即使我们说明了来意,也不愿意把族谱之类的书籍借出给翻阅一下!倒是问起了村里的游神民俗,获知一二。在后来春节时候,我们凭着老人提供的信息,初十来到乌美看游神民俗,可惜信息不够精准,结果扑空,《年初十邹堂乌美营老爷》。
    在早上的走访中,当我们逛到邹堂古庙时候,遇到庙中一对中年夫妇在拜神,无例外的就上前去请教村里的相关。获知一些:原来邹堂郑氏分为两房——富房和官房!而富和贵并非祖上的名字,而是这一房头做生意的人多,比较富有,故名;官房则是做官的人多,故此。在随后,我们说明了来意,而且想要获知更具体的,所以给我们解答问题的郑叔提议可以去找找村长要些书面资料什么的,遂带着路往村长家里去。可惜虽然正值中午,却也没能遇上村长在家,村长夫人告知下午2点后可以到村委办公室找找。这么一个上午,就过去了。
    下午,我们继续走逛邹堂,以枫美村为主。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图志存有诸多不足,敬请指正。

    20140421
    完。



声明

本作品为【@易图工作室】【普宁青年摄影】【普宁城市网(www.)】荣誉出品。
不包含任何商业性质,仅限于网络分享交流之用,请勿恶意歪曲传播!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本人【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原图片水印和本段声明等。
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谢绝图片图志非完整性转载!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如作品著作权、作品中出现人物的肖像权等。)
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由于是本篇图志内容多为人文照片,免不了拍摄到人物肖像。
如若由此造成不便之处,本人深表歉意,敬请联系本人将照片撤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