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角兽养成记之主人篇:群雄并起与三国演义

 悲壮的尼古拉斯 2018-06-03

Felix曾就职于国内一流的投资机构,拥有丰富的风险投资经验和创业经验,深解风险投资,实操不少项目,构建了自己的一套投资理论体系。同时,他对世界格局、宏观经济也有很好的理解,更期待他的下一篇文章。




开篇简述一下股权投资的发展情况,不用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的报告网上一大堆,还是高大上的投行券商出品,适合了解行业概况,但对使用者有一定的要求,能不能透过数据看本质就另说了。我将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群雄并起


国内股权投资的发展源于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第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兴起,但一直是小打小闹、不温不火,因为当时属于改革初期,限制多,还是有点国家说开就开、说关就关的味道,权责不清。

合伙企业法和中小板法实施后迎来股权投资的第一波小高峰,合伙企业如公司法明确了权责,但宽松灵活,中小板也给予机构更多的退出。此时单一化的退出渠道依然是投资机构最头疼的事情。新开板的创业板开始了股权投资的第二波高峰,创业板不仅更好的解决投资机构的退出问题,极高的市盈率也给它们带来了更高的投资回报,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还可以投到基金中,形成良性循环。当然次贷危机后各国的宽松政策和国家四万亿政策也功不可没,为股权投资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为日后爆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千团大战正式开启了股权投资行业的大爆发时期,股权投资也正是这时候进入大众视野,因为千团大战的团购属于普惠行为,吸引海量的消费者。但千团大战第一次采用“唯快不破”的烧钱战术,此后的打车、外卖、共享单车等大战也极大的放大该模式,只有“一将功成万骨枯”才能形象的表达这情形,众多机构葬身于火海中。国相在巅峰时刻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纷纷进场助威,大家应该所了解,因为没参与其中就好像你不属于这“大跃进”时代一样。此时,彼岸宣布第一次加息,预示着世界开始进入一个新时代,但还没有人感受到它的威力。


三国演义


巅峰时代吸引了大批看客进场,如上市公司、房地产企业、实业企业等,开创了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但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新局面。


顶级基金


93年IDG开始进入国内市场,为其他美元基金探明了道路,随后软银中国、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启明创投、淡马锡投资、高盛、KKR、华平投资等大量机构进军国内市场。次贷危机后,更多的美元基金进入国内市场掘金,达到新的高潮。

美元基金基本处于国内市场的最顶层,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美国历经一个世纪的积淀,美元基金的产业周期的经验和投资的专业性,在国内无疑扮演着启蒙和引导者的角色。其次,美元基金的LP更加成熟,基金存续期更长,退出的资本市场更加成熟,灵活度高。然后,美元基金的管理团队大部分是中美一流大学毕业,国内优秀项目的创始团队大部分也是毕业于中美一流大学,还有不少跨国企业、上市公司等高管,校友关系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优秀项目,同门关系也使得投资顺理成章,少了很多培养信任的时间。

成熟的LP,专业的能力,核心的人脉关系,使得美元基金始终能投出优质的项目,赚取丰厚的投资回报,建立品牌优势,加剧了马太效应,虹吸各种资源,进入良性循环。

只有少数的人民币基金能进入顶级基金行列,如深创投、达晨创投等,它们凭借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经营策略耕耘十几二十年才得到的成果,未来这个行列中的人民币基金会越来越多。


国家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创业氛围和股权投资市场渐渐冷却,此时国家成立如国投创新、国中创投等基金入场助威。这些国家队基金的资金雄厚,有的规模在数百亿甚至千亿之上,如规模1500亿的国新央企基金,还有国家的政策和资源加持。当然,规模庞大是优势也是劣势,在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一定收益的情况下,如何投出去是一个大问题。

国家队基金一方面配合国家的战略需要,投资资金量大、回报时间长、风险极高的特殊领域,如芯片、生物技术等领域,一般机构不轻易碰。另一方面集中在成熟项目上尤其是独角兽项目,并联合美元基金、AT等一起抱团投资,降低风险。

GP母基金化LP基金化是当下的趋势,深创投、IDG、红杉资本是GP母基金化的代表。深创投管理的各类基金总规模约2876.63亿元,单靠深创投的自有体系是绝对不可能将这么庞大的资金量投出去,成本太高,庞大的团队超出管理半径,也难以保证项目的来源和质量。因此母基金化对它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深创投与政府联合成立FOF引导基金,海选一批优秀或新锐的机构作为GP设立子基金,可以将覆盖面一下铺开来,子基金投资的优质项目,培养成熟后深创投可以再投资。深创投相当于将投资中的“筛、投、管”三个最重的部分外包给其他机构,提高自身效率,重心放在公司的品牌和收益上。例如,深创投和佛山政府共同设立引导基金,双方共同出资、深创投管理,这是典型的“政府资金 机构能力”模式,各取所需。


AT


群雄涿鹿中原,慢慢变成,二马奔腾九洲,竞技全球。往年的互联网枭雄、富豪榜的状元,光芒消逝后,只能一一站队,尾随二马,征战商场。皆因两“队长”手握杀手锏,众人难脱:

一是人与物的连接,交易可有情也可无情,有情是品牌的粘性,无情是实时的需求。交易可线上亦可线下,相辅相成,也相克相生,成本高的模式可随时转到成本低的模式进行交易。但物绕钱转,钱随人流,人是核心,流量是个终极问题。

一是人与人的连接,人属动物,须生存得群体,交流是第一需求,关系圈内的交流属于稳固高频(亲情友情工作),是常说的熟人社交。圈外的交流基于需求(兴趣娱乐感情),也是常说的陌生人社交。交流可线下但难逃线上,线下是必须的、高效的,线上是刚需的,因为人与人不可能总是在线下交流的范围内。流量是核心的核武器,也是大多数公司爆发的源头。时代有潮流,人有代差,造就了不一样的人际关系和交流方式,顺应时代是它们的首要生存之道。

当年挖来刘炽平才算开始了腾讯的投资之路,但它以大力投资内部孵化的项目为主,如微博、微视、拍拍网,偶尔收购外面的项目如易迅。这是它投资的1.0时代,此时自我感觉无所不能、天下无敌、凡事亲力亲为,因为它手中的现金可观,也拥有国内最大的流量。1.0时代也埋下隐患,它几乎涉足了所有互联网服务领域,大部分相当成功,以至于被称为“全网公敌”,直接触发了3Q大战、微博大战等。四面楚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能形容此时的它,外力迫使自我反思战略问题,开始转型之路,将许多不擅长的业务直接关掉或剥离,尤其第一阶梯外的业务。

首先是战略投资和剥离,它是站在产业链战略协同的角度出发,重在谋求相对控制权,日后并不打算进行财务退出。如腾讯以2.14亿美元入股京东,腾讯数码、电商(包括拍拍、QQ网购)、易讯物流、腾讯广州并入京东,战略投资搜狗、搜搜将并入搜狗,还战略投资58同城等。战略投资的上市公司构成腾讯核心业务外的内环层,内可巩固核心业务,外可防御抗敌。其次是如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的早期投资和战略布局,这是面对市场的变幻莫测,腾讯抢先占好位置,再依据未来及投资企业发展好坏伺机而动,重点培养或是收购,如战略投资滴滴打车、美团大众点评、同程旅游等近六百个项目。战略布局的独角兽形成核心业务的外环层,犹如卫星城,合纵连横的构建产业生态。

阿里巴巴与腾讯的战略并无大的差异,同样内外并重,可谓高手过招、棋逢对手,大杀三百回合不分胜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两者将会处于均衡状态。只是阿里巴巴更注重战略控制像政府,支付宝、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物流、口碑网等都是内部孵化出来的项目,延续淘宝、天猫的平台控制者的情结,要掌控一切,构建属于自己的平台。但消费者在平台上建立的关系是消费者和商家品牌的关系,阿里不愿意承担平台上假货的责任,又想拉近和用户的距离,这是很困难的,让人在心理上有隔离感。人与物的连接要转为人与人的连接,比人与人的连接延伸到人与物的连接难几个级别以上,核心在于社会关系总和不可能瞬间复制转移、信用无法像交易一样快速建立,交易建立在产品的品牌和平台的管控上。阿里巴巴无疑清楚自己的弱点所在,除了加强旗下的平台外,大力探索社交领域如支付宝社交圈和企业级应用钉钉等,也大量布局早期投资和产业链的投资如设立文娱产业基金,构建外环层生态,避免与腾讯的直接厮杀。

近年来,阿里巴巴、腾讯以及国家队基金的交集越来越多,如八爪鱼触角越伸越长,总会触及到对方,大家的竞争布局越来越相似化优质项目也越来越少,已很难避开对手,构建自有的体系。三国鼎立的格局下,除了拥有强大品牌的一线投资机构、少数术业有专攻及出奇制胜的投资机构外,其他的机构基本上沦为AT或国家队基金的保姆,突围难度如登天。独角兽也得站队,不是背靠着腾讯就是背靠着阿里巴巴,只有这两奶爸才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撑着巨无霸的成长,另外国家队的参与更好的解决独角兽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风险-政策风险


父母式保姆


只生不养


千团大战标志移动互联网的真正开始,先进入移动互联网掘金的是美元基金,还有AT等互联网企业,以及个别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家,企业家的投资是小规模的财务投资。O2O大战也吸引诸多如房地产企业和富豪土豪等进场,他们没有专业的投资能力,只投不管,是首先被烧死的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人人创业、人人投资,全天路演,场面壮观,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时更不讲投资的要求,大家都在抢项目,生怕错过了下一个马云,见一面聊十分钟,先打钱后签协议。很多机构基本不做投后,一来没有能力,二来没有资源,三来没有时间,因为要抢项目。

这一两年机构的投资数量是其他年份总和的十倍以上,有的甚至是百倍或千百倍,每年投资近万个项目,投资金额也是瞬间飙升到2万亿元,增长近十倍。只管生不管养,方能表此意。按一般基金存续期五年、投资期三年,大多数机构已投完手上的资金,而业绩太差无法再募集基金,这也是最近募资难、全员募资的文章屡屡刷爆朋友圈的原因。但离机构大规模倒闭还有一段时间,基金清算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机构与LP的关系正式破裂,机构的声誉破产无法继续。创业项目也会呈两极分化状态,造血能力强的活的很好,造血能力差、没钱可烧的会死的更早,也会有万众挑一的项目没有造血能力也可以活的不错。


制胜法门


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是回归主题:作为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投资机构,如何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我给出一些常规的方法:

首先,你要找一个能长厮相守的好LP作为机构的出资人。什么样的LP算是“好”的出资人呢!第一,不能“后宫干政”,大多出资人喜欢参与投资管理,尤其要有“一票否决权”。原因有三:一是缺乏信任,总是怕机构投到不好的项目,钱打水漂,所以要时刻知道投了什么项目、项目进展如何才放心;二是偷学秘诀,总认为投资有速成之道和秘诀,想从投决会上管中窥豹,看是采用什么决策逻辑决定投资一个项目,学会后自己开干,也是近年来LP基金化的原因,有钱为什么不自己赚;三是引导基金,涉及国有资产,要求多而严格,管理成本高,也是顶级基金不参与其中的原因。这是你挑我、我挑你的过程,马太效应也愈发明显:顶级机构挑LP,一流机构选LP,二流机构找LP,三流机构求LP。当然,很多机构是“来者不拒”,先收管理费再说,不能跟钱过不去,更何况经济环境差的时候,顶级机构也难有选择。

第二,存续期长、灵活度高,不少机构投到好项目无法长期持有,直接降低基金的收益,有的存续期短须要提前退出而导致项目失败,这对出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资金实力、耐心等。第三,提供战略、资源和退出渠道等,只能说,这可遇不可求。中国无法在短短数几年时间内进化到美国一个世纪培养出来的好LP,17年后情况改变了,GP母基金化提供很好的桥梁作用,借助顶级GP的品牌效应募集资金,再投到其他机构的基金中,可以很好的解决各种问题。

投与管

其次,你要挖掘到一个好项目并把它养好。还像以前赶场似的,机构不可能找到好项目了,机构要渠道下沉,潜伏在好项目的附近,才能感知它的存在,并第一时间发现它、投资它,尤其是早期投资。找到好项目只是第一步,双方的选择关系跟LP与投资机构的选择关系很像。好项目希望找个声誉卓越的机构投资,好为下一轮融资做背书,还能提供很好的战略辅导和投后服务。背书和投后服务是项目选择机构的核心原则,但很多投资机构并不看重这些。

投与管是投资机构建立差异化、打造核心优势的两大着力点。机构采用的投资策略只有两个:狙击手机枪手。疯狂时刻,几乎所有的机构都采用机枪手的投资策略,最出名的是某些新三板挂牌的大机构、某些以新三板公司为标的的大机构,抢尽风头后慢慢陨落。现在还有很多以机枪手为投资策略的机构,认为投资是概率事件,只要做大基金规模和投资数量的两大基数,风险会降低,总会出明星项目,树立公司品牌,后期募集基金也就轻松多了。当然,基金规模做大了,首先到手的管理费也非常可观,至于投资收益那是以后的事了。几乎每个省市都有设立引导基金,可以扶持当地企业和引进新项目,它们没能力和时间来管理,更不想直接管理,就海选机构来管理,机构也乐意,没成本的钱不拿白不拿,还白白赚了管理费和后期的收益,其投资的项目也乐意为钱迁册。未来三五年内,肯定很多机构面临强制清算,因为引导基金的投资区域及领域的限制使得机构无法交差,“开始鄙视、中场一窝蜂、出问题一刀切”的作风难改,上面看不过去,为了预防问题恶化,肯定会严查。

狙击手的专业要求极高,须经过极其严格的特殊训练,掌握精确射击、伪装和侦察技能,还有近身搏斗、格杀等。除了硬技术的要求外,狙击手还须有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才能忍受孤独而漫长和快速激烈的战斗模式,才能获得最终胜利。我觉得投资人极像狙击手,专业要求极高,时刻自律节制,忍受孤独而漫长的投前跟踪和投后服务,狙击手以最小的成本使敌军付出最大的代价投资人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屌丝创业时代已过,现是精英创业年代,创业要求越来越高,平台型创业更多是大公司的事,绝大多数人只适合专业、垂直型创业。这需要投资人沉浸行业中,潜伏在行业精英周围,长时间跟踪,形成共同语言,适当时刻快速投资,并抱着父母的心态保姆的态度做好长期培育的工作,这是制胜关键。未来机枪手式的机构慢慢被淘汰,市场进入专业化的运转轨道,形成二八两极分化的态势,投机机构只能尝到残根剩饭,否则市场将没落,社会也因此渐渐停止前进的步伐。

退

最后,你要退出才能赚到钱。投资的项目只有退出才能变现,帮LP实实在在的赚到钱,从而继续募集基金,良性循环下去。肖冰说估值都是假的,退出才是创投本质,道出实际,很多机构也投资不少明星项目,但项目一直烧钱、无法退出,LP一看退不出变不了现就不想继续投资。退出像高考: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只能干着急。机构平时做好了投与管,退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千团大战后,已有少数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进入股权投资市场。外卖和打车大战后,很多上市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增发募集资金设立产业基金,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并购财务指标好的标的,增加营收利润,提升公司市值,同时战略投资新兴产业,寻找新的增长点,增强技术等优势,提高公司市盈率;大型企业联合其他大集团设立产业基金,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增加利润率,也有面临转型寻求新的出路。上市公司或集团公司盛行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投资机构的专业能力与上市公司的雄厚资金实力及产业资源结合,实现强强联合,大大增强竞争力,加速项目成长,同时项目退出有保证,降低投资风险。这类基金可以游离于阿里巴巴、腾讯、国家队基金等三极之外,一般以投资硬技术或上下游企业为主,投资数量少而精构建小循环体系,可以活得很滋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