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兰兰为了女儿的遗愿而坚持做公益

 追梦一往无前 2018-06-04

 

 

央视《面对面》节目—《王兰兰:女儿离开之后》,

王兰兰在访谈中道出了自己坚持做公益的秘密。

看了《11年前瞿佳丽留给母亲王兰兰的“人生锦囊”》等文章信息,

觉得昆明好人王兰兰很伟大高尚,难能可贵,实在不容易。

 

昆明好人王兰兰今年50岁。

26年前的3月,她生下了女儿瞿佳丽。

如今,女儿已经离开她11年了。

她把女儿的照片翻拍下来发到微信朋友圈里,

还写下:“她走了,告诉了我后面的生活要怎么过。”

——去世之前,放心不下的佳丽,

给母亲留下了一个“人生锦囊”(教妈妈如何度过余生日子)。

 

佳丽被确诊为白血病是在2001年,

不出5年,她的病情就恶化急剧。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面色苍白如纸的小佳丽,

反倒趴在王兰兰的肩头,给妈妈慰藉。

 

一天,躺在病床上的佳丽突然对王兰兰说:

“妈妈,我明天要走了。”

她嘱咐妈妈,把自己火化之后,骨灰要全部撒掉。

“胡说什么呢!”王兰兰赶紧打断她的话,认为“不吉利”。

第二天,女儿又虚弱地开口,说自己“马上就要走了”。

王兰兰当时没有意识到,

那就是唯一的女儿对她最后的告别话语。

 

她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熬过那段被泪水淹没的日子。

性格外向的她把自己锁在家里,

不再想跟任何人说话,因为“这种丧女之痛,别人体会不了”。

带着混混沌沌的状态,不知度过了多少日子。

直到有一天,她偶然发现了女儿留给她的“锦囊”—那是一沓日记。

佳丽自打生病后开始偷偷地写起,最后把它们藏进了书桌的抽屉里。

 

翻开日记本,王兰兰大滴大滴的眼泪瞬间晕开了女儿娟秀的笔迹:

“妈妈对不起,来到这个人世间跟你做母女一场,还没报答你,我就要走了。”

整整一个下午,她把那一沓日记一页一页地读完,

“哭了一大场”,泪奔如雨。

女儿说,这个地球容纳不了这么多人,肯定要收走一部分。

“收就让它收吧”,佳丽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像刀割在王兰兰的心里,

“把我们这种身体不好的人接走,身体好的留下来。

身体好的人有用,身体不好没得用了”。

 

常说自己“心粗”的王兰兰早已忘记了日记本的样子,

但是她还清楚地记得,在最后一本的最后一篇日记,

15岁的女儿写下了自己的心语:

“如果我能医好了,将来一定挣很多钱,做个慈善家。”

留给王兰兰的是日记中的最后一句:

“妈妈,我走了以后,你不要哭也不要气,你要好好回报社会。”

 

做了10多年的母女,王兰兰明白女儿的心思。

佳丽生病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

一些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前来捐钱捐物(以示支持、鼓励)。

兰兰“心疼又欣慰”地感受到,

自小缺失父爱的佳丽,在临走前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爱意。

母女两人依偎着躺在床上的时候,

佳丽会反复跟妈妈交代:“一定要回报社会。”

“我又没有钱又没有能力,拿什么回报?”王兰兰生疑。

佳丽已经想得很清晰:

“有钱人做有钱人的事,没钱有没钱的做法。”

她告诉妈妈,要“力所能及”,

看到有人拿不动东西就去帮一把,

还有她的衣服都不要烧,收拾收拾给有需要的人送去。

“老是她来教我,到底她是妈还是我是妈。”王兰兰苦笑言语。

对于这个“锦囊”里的嘱托,

王兰兰几乎没多想,就决定照单执行,一直坚持。

 

多年来,她一直觉得有愧于女儿。“她是个苦孩子。”

王兰兰扯过纸巾沾沾眼角,

“那么懂事的娃娃应该有个健全的家庭,而我这个娃娃我给不了她”。

 

因为不富裕,王兰兰只能教佳丽

“我们的家庭跟别人不一样,不要跟别人比”。

女儿很听话,不挑穿不挑吃,

小学时的文具用到初二都还爱惜得好好的。

她暗暗发誓,

没能让女儿在生前过上好日子的遗憾已无法弥补,

而女儿的遗愿,她一定要完成(传递)。

 

又哭了一个星期之后,王兰兰擦干眼泪开始行动。

她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收拾东西。

冬天的毛领外套、春天的牛仔裤、夏天的花裙子,

还有女儿没机会穿过的好心人送来的“五百多块钱一双”的鞋子,

统统被王兰兰装起。

打了满满两个大包,

王兰兰喊上几个跟佳丽要好的同学,一起把衣物拉到学校去……

 

女儿留下的“锦囊”开始在母亲的生活里发挥微妙的作用。

很久不愿出门的王兰兰觉得自己被“注入了一种无形的力量”,“去了还想去”。

电视台过来报道了佳丽的遗愿,

王兰兰开始不断地接到好心人的电话,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衣物和文具。

她把收到的东西清洗消毒后打包,分批送往偏远贫穷的山区。  

 

“佳丽啊,妈妈又出发了。”

每次出门,王兰兰都觉得自己可以和女儿说话对语。

一个人坐上公交车、大巴车或火车之时,

她在心里跟女儿汇报行程,偶尔一不留神就说出声儿来,

引得旁边的人奇怪地看她一眼(觉得不可思议)。

 

在捐赠物资之时,

王兰兰时常想起自己的佳丽那些十四五岁的小姑娘,

长着跟女儿一样忽闪忽闪的眼睛,顶着长长的睫毛,

眉宇间冒着勃发的青春和未脱的稚气。

 

去世时,佳丽已经长得亭亭玉立,

头发朝后梳,露出饱满的额头,高高的马尾辫在脑后甩来甩去。

她的个头也已经拔节,

裤子穿在16多的王兰兰身上,还能长出来一截子。

 

“阿姨过去也有个姑娘,就像你们一样。”

王兰兰充满爱怜地扶着一个小女孩的肩膀轻轻地说,

声音微微发颤地吐出后半句,“但是她现在在天上。”

 

她忍不住把从前对女儿的祝福转赠给眼前的女孩子:

这个娃娃啊,以后可得有个好前途,

嫁个好丈夫,做个好媳妇、好妈妈。

说话吉祥如意。

 

王兰兰跋涉的脚步“舍不得停下来”。

用过摩托车,坐过拖拉机。

有一回在怒江遇到不能称之为路的坑坑洼洼的土坡,

她找来了40匹马和骡子,“人背马驮”(艰难而去)。 

背着物资在山路上实在爬不动之时,

王兰兰在心里对女儿说:“佳丽啊,太重了,你伸只手嘛。”

然后,就像是真的有人来托了一把一样,

她觉得背上瞬间就轻巧了,不费力气地就爬上去。

“太奇怪了”,王兰兰睁大了眼睛强调,

“我一点都不夸张,这个感觉是真实的!”

她还觉着,似乎冥冥之中有种天意在保佑着她,

让自己每回在路途上遇到危急情况都能化险为夷。

 

6月是雨季,车走到一半时,道路就被泥石流冲断;

鲁甸地震后不久,车刚一经过,被震松的地面就垮下去一段路基。

还有一次回程时,

盘山路上一个弯转过来,车屁股就甩出了悬崖外(令人震惊不已)。 

 

“其实无常随时都在每个人的身边。”

或许是女儿的早逝,让王兰兰对人生有了更多深刻的认识。

摁着套在指尖的念佛计数器,

她淡淡地说:“要是怕了,下一次就再也去不了了。

不肖(用)怕,该来的都会来,不该来的怎么都不会来。”

这个普通的中年女人觉得自己什么都能承受,

“再大的事情我也不会放在心上,过了就过了。”

 

唯一令她头疼的是钱的问题。

她住着廉租房,每月的固定收入是几百块钱的低保,

而一次送衣服下去,

托运费加上她的车旅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人民币。

 

2012年,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

王兰兰又在自己小区里开了一个爱心食堂,

每天为独居和残疾老人们提供午餐和晚餐,一顿只收3块钱人民币。 

 

由于收取的饭钱远远低于成本,

爱心食堂墙上那项关于“经营利润”的数字前面

永远带着一个负号的数字。

为了把食堂维持下去,

王兰兰还得到处“化缘”,“除了脸不要,什么都要”。

 

她捡别人淘汰的衣服,

两条破了大洞的黑色裤袜套在一起就能穿;

他过着最省的日子。

买生活用品之时,王兰兰喜欢一次囤回一大堆。

如今,市面上已经见不到的老包装香皂,还有好几块放在她的家里。

节省之余,王兰兰还去打零工。只要攒够了路费,她就“上路”去。

 

她亲手帮孩子们试衣。

胖嘟嘟的小男孩举起双手,

她给他套上毛衣,再帮他把小脑袋从领口拔出来。

那一刻,这个失去亲生女儿的母亲,感觉自己还像当妈妈样子。

 

一路走来,有太多东西让王兰兰割舍不下。

有时送完物资,村民们把家里最好的腌肉端出来塞到她手里。

临走时,还有人戴着雨帽,自发地走到村口送她离去。

 

不知不觉间,王兰兰已经在送物资的路上走了11年。

她有些恍惚,“可怪,我都感觉没得”,

虽然她也发现,自己已经踏遍了云南的16个州市。

走着走着,要爬的土坡少了,山村里的水泥路都已经修起。  

 

她捐助过的孩子们也陆续长大。

每到逢年过节,她都会收到许多孩子发来的短信信息。

这些年里,他们长大成人,步入工作岗位,还有的现在已经为人父母。

平日里升了职、添了丁,他们也都知会她一声(相互鼓励)。

每一条短信里,他们都管她叫“王妈妈”。

这么多年来,她早已明白了女儿那个“锦囊”的真正意义。

 

“从完成你的心愿开始,

我山区去了好多好多,一路走来我觉得很快乐。”

去河边祭奠女儿时,她对着河面的波纹说:

“这些快乐都是你教我做的,都是你给我的。”

 

现在,不出门送物资时,王兰兰每天围裙加身,点着口红,

精神满满地出现在她的爱心食堂里。

来排队打饭的100多位老人,

还时常能听到她扯着高亮的嗓门唱歌,东一句西一句。

 

忙活起来时,王兰兰“十天半个月都想不起来女儿”。

晚上10点回到家,她一把扯过堆在床上从来不叠的被子,

两分钟就沉沉睡着,

甚至来不及多看几眼墙上相框里永远定格在15岁的爱女。

 

要不是今年女儿的生日,跟,家的农历节日碰巧在同一天,

她估计自己又是“想都想不起来”。  

 

可是,当有人质疑她是否会贪污善款时,

她把眼睛一瞪,冲着人家说:

“你们担心啥呀?我哪敢做错事情,

天上有那么大一双眼睛在盯着我呢!”

 

她从没感觉女儿已经走了11年,

“总觉得是前两年才走的”。

虽然有时想不起,她相信佳丽每一天都在看着她,“从来没有远离”。

 

思考和感想: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会呈现出不同的人生意义。

会有许多人觉得王兰兰很傻,傻得出奇。

但是,因为她太爱自己的女儿了,

把爱变成了推动自己坚持做公益的动力。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王兰兰觉得:

自己在天上的女儿不但留下遗愿,还在时时监督自己。

有了女儿的“支持”“鼓励”,

还有什么坡爬不上,还有什么坎过不去?

一个50岁的单身女人,坚持11年做公益。

图什么?因为在公益的道路上,

她正在完成女儿的遗愿,快乐不已……

赞一个,给予支持、鼓励!

 

作者:追梦1979

20164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