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松涛云海njd6p2 2018-06-04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甘肃省农牧厅 程浩明

苹果产业是我省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 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为了全面掌握我省苹果产业发展的成效, 找准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与关键环节,以便整合资金,重点扶持,加快发展.笔者最近与省直相关部门的同志一起,深入陇南,天水,平凉, 庆阳等苹果重点产区开展调研.通过现场查看规模化生产基地,果品交 易批发市场,苗木繁育基地,种植大户,相关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与 市县领导,业务部门,专业技术骨干,果农协会(果农专业合作组织) , 企业代表广泛座谈交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对我省苹果产业 的发展成效,存在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同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苹果产业发展的成效 ()优势产区基本形成 苹果是我省分布范围最广, 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树种, 全省 14 个市, 州都有苹果栽培.2008 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 369.78 万亩,产量 164.14 万吨,产值 29.05 亿元,分别占全省水果面积,产量,产值的 59.86%, 66.15%,71.07%.主产区平凉,庆阳,天水,陇南 4 322.79 万亩,产量 134.66 万吨,产值 23.84 亿元,分别占全省苹果面积,产量,产值的 87.29%, 82.04%, 82.07%. 农业部确定的 18 个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 306.59 万亩,产量 125.09 万吨,产值 22.14 亿元,占全省苹果面积,产量, 1 值的 82.91%,76.21% 76.21%. 从产区分布看, 位于陇东南黄土高原的平凉, 庆阳, 天水, 陇南 (礼 县,西和)是我省苹果主产区.该地域光热资源丰富,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危害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适宜苹果栽培,具备最适宜苹果种植的 7 项指标.生产的苹果以着 色鲜艳,外形美观,肉质细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好,风味佳, 耐贮运,营养丰富而畅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农业部划定 的苹果优势产区.这一区域栽培面积大,产业基础好,产量高,品质好, 效益显著,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已成为 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的重点产区.天水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元帅系苹 果生产基地,平凉,庆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 2008 年苹果面积, 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13.27% 5.89 %, 种植面积由 2002 年全国第 6 ,跃升到 2008 年第 3 ,仅次于陕西,山东两省.因新建 果园面积大,苹果产量居全国第 6 ,与第 5 位相当.2003 年农业部启 动实施的第一轮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我省仅静宁,庆城两县进 入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2008 年启动实施的第二轮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布 局规划,将黄土高原优势产区向西拓展,增加天水及陇南部分地区,使 我省进入国家规划的苹果生产重点县由原来的 2 个增加到 18 .同时, 2008 年农业部在平凉,天水各建立一个国家级苹果综合试验站.由此可见,甘肃苹果在"国家苹果产业基地由东向西转移,黄土高原优势产区 由南向北发展 "的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主产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08 年全省苹果挂果面积 210 万亩,亩产值 1384 ;丰产期果园 160 万亩,亩产值 1761 ,分别比一般农作物平均亩产值高出 900 元和 1400 ,比较效益显著.从农民收入来看,2008 年全省农村人口人均苹 果收入为 139.7 .,天水,平凉两市为 445 元和 730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0.7% 30.2%.据业务部门统计,天水市苹果收入超过 5 万元的农户达 2928 , 平凉 2150 , 庆阳 1530 . 主产县静宁县 2008 年苹果产值达 4 亿元,农村人均苹果收入达 890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 的 50%以上.,苹果收入 3 万元以上的农户已突破 8000 ,5 万元 以上的 1130 ,10 万元以上的 18 ,苹果面积,产值分别占全县农作 物面积,产值的 35.1% 60.7%.我省苹果由于品质优良,销售价格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国苹果产地收购价格最高的省份.苹果在全省农作物产值和农民收入所占的比重呈较快增长态势,已成为主产区 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渠道. 从一些高产高效的典型看,苹果的增产增收潜力巨大,苹果收入占 农民纯收入的 85%以上.麦积区伯阳镇曹石村种植苹果园 1800 ,占总 . 耕地的 76.7%,2008 年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 6537 ,占人均纯收入的 96%;秦安县莲花镇冯沟村种植苹果 4000 ,占总耕地的 75.9%,人均苹果收入 4969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 94%;静宁县仁大乡高沟村种植苹 果面积 3443 ,占总耕地的 78.5%,2007,2008 年人均果品收入 4300 ,占人均纯收入的 89%;泾川县飞云乡元朝村种植苹果 1362 ,占总 耕地的 92.6%,2008 年人均苹果收入 4590 ,占人均纯收入的 84%;礼 县永兴乡文家村种植苹果 3700 ,占总耕地的 81%, 人均苹果收入 4750 ,占人均纯收入的 87%.静宁县仁大乡南门村陈芳明家有 0.9 亩果园 连续 5 年产量均稳定在 3.5 吨以上,收入每年在 2 万元以上,2007 年高 达 2.8 万元,折合亩收入高达 3.1 万元;静宁县治平乡雷沟村雷托胜家的 1.5 亩苹果园, 连续多年收入均在 3 万元以上, 2007 年高达 3.5 万元. 3 全省苹果优势产区内,苹果亩收入万元以上的果园比比皆是, 充分说明, 苹果产业是高效产业,致富产业. ()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全省已建成 1000 吨级以上现代化果品气调库 130 ,5001000 吨级气调库 578 ,机械低温冷藏库 220 ,以土窑洞为主的各种简易贮 藏果窖 3.2 万个,总贮藏能力达 72 万吨,占全省苹果产量的 44%.静宁县已建成贮藏营销企业 15 ,500 吨级以上气调库 26 ,果品总贮藏 能力 16 万吨,占全县苹果产量的 70%.,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 在苹果主产区治平乡建设了贮藏能力达 1.8 万吨的气调库,2008 10 月份以 4 /公斤价格收购的苹果,贮藏至 2009 5 月份出售,每公斤 价格上涨至 10 ,增值效益非常显著. 全省有各类苹果加工,包装,产后处理,苗木繁育等相关企业 150 多家.,有苹果浓缩果汁加工企业 8 ,浓缩果汁设计生产能力 12 万吨,可处理原料果 80 多万吨,生产的浓缩苹果汁 95%出口;全省有自 营出口权的果品企业 16 ,2007 年直接出口苹果 3.2 万吨.2008 年虽 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但仍实现直接出口 3.6 万吨.建成果袋 生产企业 24 ,年各类果袋生产能力 26 亿只;建成苹果采后商品化处 理(清洗,消毒,分级,打蜡,包装等)生产线 11 ,年处理能力 20 万吨; 100 亩以上苹果良种苗木繁育企业 4 ,苗木生产能力近千万 株.还有苹果醋,苹果酒,苹果脆片等小型加工企业 9 ,处于起步阶段. 全省建设小型果品批发市场,产地交易市场 60 多处, 年交易量约 60 多万吨,占苹果总产量的 35%左右.随着苹果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 业 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4 ()品牌创建成效明显 我省天水"花牛苹果""平凉金果"等苹果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有 , 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 "静宁苹果" , "泾龙" , "赤诚" , "陇蜜" , "董志塬" , "礼县苹果""秦安苹果"等一批苹果品牌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国 , 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花牛苹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花牛"商 标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 并进入了甘肃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防伪系统, 获准使用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心专用 "产地质量合格" 防伪标志; "平凉金果"先后取得了原产地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 5 项国家级认 证,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 "静宁苹果""秦安苹果"均获国家地理 , 标志产品保护.品牌创建,保护,认证工作对提升我省苹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规范市场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名优品牌发挥了 重要作用.在历次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国国际水果展览会等大型 展会上,花牛苹果,平凉金果,庆阳红富士苹果等成了每次展会的一个 亮点,以其独特优势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荣获一系列金奖和"奥 运推荐果品""华名果"等称号,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竞争力明显 , 增强. ()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 苹果新优品种和以提质增效为主的先进实用技术,旱作栽培技术得 到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标准化果园创建已经展开.全省先后制订发布无公害,绿色苹果和地理保护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 产品质量标准等甘肃省地方标准 21 .富士苹果全园全树果实套袋,元 帅系苹果果形剂应用,果园生草与覆盖,高光效树形改造,高接换优, 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穴贮肥水,滴灌,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等实用技 5 术广泛应用.无公害,绿色标准化建园, "果草畜沼窖"生态果园建设推 广,苹果 GAP 基地创建等开始推行,果农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各 地积极配合农业部启动的标准化果园创建活动,标准化果园建设已经起 步.天水市围绕"花牛苹果"由省上发布甘肃省地方标准 7 ,在麦积 区城郊南山建立起了集连片,规模化,标准化花牛苹果基地 5.1 万亩, ,,林配套, 3800 亩连片山地果园配备滴灌设施,统一技术, 标准化管理, "公司+基地+协会"的产业化模式运作,起点高,发展态势 好.2008 年天水花牛苹果标准化示范区已列入了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平凉市率先探索苹果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创建与认证,果 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工作,已认证苹果 GAP 示范基地 5034 , 建成标准化基地 32 万亩,注册出口基地 6 万亩,建成绿色苹果原料基地 60.4 万亩. ,存在的突出问题 ()种苗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种苗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从调研的情况看,近几年我省苹果主产区新建果园增速较快,每年新增 4060 万亩,老果园改造在 5—8 万亩,苗木需求量在 22003300 万株.而我省果树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明显滞后,苗木供求矛盾突出.省 内仅有的几家苗木繁育企业基础条件薄弱,总体规模较小,年生产量约 750 万株,约占苗木需求量的 30%.新建果园所需苗木大量从山东,陕西 等省调入,品种混杂,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新建果园质量不高.部分农 民为了确保品种质量,在栽植的第二年全部平茬重新嫁接,无疑延长了 结果时间,增加了生产成本.加之苗木繁育大量使用普通无性繁殖,病 毒侵染退化比较严重,直接影响产量,品质和效益. ()栽培模式落后 6 我省现有果园绝大多数采用乔化栽培,树体高大,枝条密郁,通风透光不良, 尽管这几年一些地区进行了疏密改形,但目前10 年生以上的 大部分果园依然密闭, 枝叶交叉,旺枝和见不到光线的下垂无效枝并存, 树形紊乱,未形成稳定的树势,果实大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果园产 量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但新栽果园仍然采用乔化 栽培,若不及时调整,任其发展,过不了几年,又需进行疏密改形,走 过去的老路 .国外和国内其他省份已有较好的栽培模式(低砧密植) , 但缺乏示范引导. ()技术培训明显滞后 技术培训明显滞后 明显 苹果产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更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全省苹果栽植 面积的迅速扩大与先进实用技术,常规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不同步,不 对称,技术培训明显滞后.掌握技术,管理精细的果农还不足 10%.管 理精细的果园能保持连年丰产稳产,实现优质高效,不论元帅系,富士系苹果盛果期果园亩产均在 2.5 吨以上,亩收入可达 0.81 万元, 最高的可达 3 万元;而管理粗放的果园,单产和优质果率很低,大小年结果 现象严重,亩收入一,两千元,甚至数百元.效益高低之差在几倍,十 几倍.这既是问题,也是增产增收的巨大潜力所在. ()产业体系还不完善 我省苹果产业链产产前,,产后环节极不配套,尤其是产后环节更为薄弱.从贮藏能力看,气调贮藏不到总产量的 10%,冷链物流 体系还是空白.就目前仅有的这些冷藏营销企业来看,由于受流动资金 制约,不能实现满负荷贮藏,大部分果库以出租形式维持运营,调节鲜 果均衡上市,实现增值的作用没能有效发挥出来.从苹果加工能力看, 几家大型企业均为浓缩果汁加工企业,品种结构单一,市场风险大. 7 ,没有建立起果汁加工专用品种生产基地,均以等外果为原料,产品 酸度不够,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虽然已有苹果醋,苹 果脆片等加工厂,但这类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乏力. 从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看,采后经清洗,消毒,分级,打蜡,包装 等严格处理的果品极少,特别是省内研发的纳米果蜡等新型保鲜产品的应用更少,仅有的产后处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分级包装上. ()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 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 全省苹果主产县,,村虽然创建了一些果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但大多数合作组织基础条件差,覆盖范围小,服务领域窄,功能不健全, 运作不灵活,缺乏体制和服务模式创新.同时,受资金困扰,多数不能 正常发挥作用.加之果品经纪人培训,认证工作滞后,导致果农与市场 的有效联结机制不完善,果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 动能力较弱,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实现产销有效对接. ()管理体制不顺,科技支撑能力弱 管理体制不顺,科技支撑能力弱 能力 我省水果的归口管理渠道比较乱,有些市,县归农业部门,有些归林业部门,与国家统一归口农业部的管理体制不一致.管理渠道不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20032007 全国苹果规划期,农业部仅苹果套袋技术推广经费达 2.5 亿元,陕西,山东等主 产区都得到了近亿元的扶持,而我省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扶持.苹果主产 区归口林业部门,苹果生产方面的技术力量不足,经费困难,队伍不稳, 技术和信息服务滞后,难以支持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另外,我省大部分苹果园为旱地果园,没有灌水条件,部分山地果 园配制农药用水都很困难,田间道路状况较差,给生产管理带来极大不 便.全省几乎所有苹果园均无防雹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

 

 

,发展对策

()发展思路 我省苹果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稳定现有 面积,适度扩大规模,加强果园管理,提升生产水平;加强营销,扩大 出口,增加效益.从种苗抓起,建立规范的良种苗木繁育供应体系,优 化品种结构,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培训,建立现代栽培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提升果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丰产增收; 加大保鲜贮藏设施建设,均衡上市,稳定价格,实现季产年销;加强新产品研发,发展多元化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注重产后商品 化处理能力建设,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 全面提升苹果产业的组织化,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为农民增 收做出更大贡献. ()发展目标 根据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全省苹果产业重点应逐步向 优势区域集,压减淘汰次适宜区苹果栽培,适度扩大优势产区生产规 模. 2012 , 到全省苹果种植面积发展到 450 万亩, 结果面积 350 万亩. 苹果产量达到 300 万吨, 产值达到 80 亿元. 优质果率每年提高 2 个百分点, 达到 65%以上. 鲜果出口达到 15 万吨, 鲜果贮藏能力达到产量的 60% 以上,产后加工处理占总产量的 30%.,18 个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面积 420 万亩,产量 250 万吨,产值由 2008 年的 22.14 亿元增长到 75 亿元以上 (见附表 5) 分别占全省面积, , 产量, 产值的 93%, 89% 93.5%, 农民收入实现翻番增长, 2008 年的 628 元提高到 2000 元以上. 2015 ,全省苹果面积稳定在 500 万亩左右,重点是优化产业和 品种结构,提质扩产增效.18 个重点县苹果面积达到 450 万亩,平均亩 9 产值力争达到 3500 ,年总产值 150 亿元, 主产区农民人均苹果收入由 2008 年的 628 元提高到 5000 ,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 ()战略定位于区域布局 1,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根据我省黄土高原区适宜苹果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和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经过 4 年的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国一流的出口苹 果基地;把天水陇南建成全国最大的元帅系列红苹果生产基地,产量, 产值跻身全国主产省前三位. 2,区域布局:平凉,庆阳列入国家优势区域规划的 11 个县区,原 区域布局: ,川台地等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重点发展富士系列鲜食苹果,重点 推广惠民短枝, 礼泉短富, 烟富 6 , 宫崎短枝, 长富 2 , 烟富 10 , 2001 富士等新优品种;天水,陇南列入国家优势区域规划的 7 个县区, 重点发展元帅系鲜食苹果,做优元帅基地,巩固"花牛"等优势品牌. 重点推广阿斯,俄矮 2 ,瓦里短枝,天汪一号,首红,超首红,矮鲜 等新优品种.在立地条件较次的区域,重点发展加工型高酸苹果,突出 绿色生产,逐步创造条件,发展有机果汁. ()发展重点与支持环节 四 发展重点与支持环节 根据我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和目标任务,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资金筹措整合扶持力度,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力推动发展. 1,加强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加强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产业发展 在天水,平凉,庆阳,陇南 4 个苹果主产市,每个市扶持建立 12 5001000 亩规范化育苗基地,满足全省苹果产业发展新建果园的苗 木供应.支持无病毒,矮化,半矮化砧木优质大苗繁育,缩短新建园进入结果,丰产期年限;强化苹果苗木生产,销售许可证制度,实行定点 10 生产,专业销售. 4 个主产市新建或改扩建规范化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5500 , 年产两年生优质苗木 2000 万株, 三年生优质大苗 500 万株,基本满足全 省苹果园建设苗木供给.对两年生苗木每亩每年补贴 500 ,对三年生 优质大苗每株补贴 0.5 .承担育苗单位和农户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 定. 2,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加强技术培训, 一是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与技术提高培训.委托省内外 科研院校, 18 个重点县每年选派 34 名专业技术干部脱产系统培训 6 个月,连续实施 3 ,共培训 300 ,每年 100 ,使每个县有 15 名以上专业技术带头人.每人补贴培训经费 6000 . 二是对苹果主产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通过 3 年的强力培训,培训 果农技术员 12 万名, 使优势产区 10 亩以上的种植户每户有一名懂技术, 会管理的明白人.每年 4 万人,每人 300 , . 同时,加大苹果主产区两后生的果树专业学历培训,使每个苹果生 产重点村有 23 名有专业学历的果园管理技术能手,让他们扎根当地, 发展苹果生产,确保可持续发展. 3,扶持发展果农经合组织,提高苹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扶持发展果 发展 合组织,提高苹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苹果生产的省上扶持发展功能全,服务好,规模大的苹果经合组织.一是在苹 果生产专业乡村扶持发展果农经合组织,3 年共扶持 180 ,每年扶持 60 ,每个补贴 8 万元.二是在 18 个苹果重点县扶持创建苹果产销协 会 18 ,每个补贴 12 万元. 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 针对我省果品贮藏设施条件薄弱, 仓储规模小和吞吐能力弱的实际, 11 加快高效节能贮藏保鲜库和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建设,培育壮大鲜果营 销龙头企业.力争经过 3-5 年的努力,使 18 个苹果重点县贮藏能力达到总产量的 60%以上, 苹果产后处理量达到总产量的 40%以上,缓解苹果采 后鲜果集销售的市场压力,均衡上市,周年供应,实现增效.一是支持保鲜贮藏库建设.利用 3 年时间,扶持建立 5000 吨以上气调贮藏库 20 ,1000 吨级气调贮藏库 30 ,500 吨级机械恒温贮藏库 60 ,新增果品贮藏能力 20 万吨.每千吨奖励 20 万元. 二是支持加工企业.加强苹果多元化加工技术的自主创新,引进消 化吸收及集成创新研究示范,大力发展脱水膨化 ,速冻,干装罐头,果 珍果粉,果酒,果醋等多元化加工产品,重视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改变以生产浓缩果汁为主的单一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对苹果加工 企业按实际加工原料果的数量给予奖励, 每加工 1 万吨苹果奖励 15 万元. 三是用三年时间, 18 个重点县扶持 150 小型清洗,分级,打 蜡等苹果产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购置的苹果产后处理生产线可按实际 价格的 15%补贴,每条生产线补贴 6 万元. 四是扶持主产市苹果市场体系建设.规划 20 万亩以上的 11 主产县 区各建立 1 型果品批发交易市场,每个补贴 100 万元.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由省农牧厅牵头,依托省农科院,甘肃农大,天水果树所及产地果业局等单位的专家,聘请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岗位 科学家担任顾问,组建甘肃省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围绕苹果产业化 各个环节的科技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在重点 产区建立试验站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收集,分析苹 果产业国内外发展动态与信息,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经济政策 12 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一是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在加大河西走廊苹果蠹蛾防控力度的同 时,加大部及陇东南对苹果蠹蛾等重大检疫性病虫害的检疫,监测力 度,18 个优势产区县每县安排 10 万元. 二是支持标准化示范果园建设.近年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学 习借鉴世界其他苹果主产国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陕西,山东等地苹果现 代栽培模式试验研究,已经总结出了比较成功的栽培模式.在此基础上, 农业部在全国启动实施标准果园创建活动,目前国家已制定出了《建设 方案》和《验收标准》 ,并给我省分配了 12 个苹果标准果园创建指标. 要结合农业部项目实施, 18 个重点县创建 100 个规模在 500 亩以上的 在 省级丰产高效示范园.新建果园要引导推广现代栽培模式(高纺锤形, 乔砧拉枝下垂整形及矮砧立架栽培) ,科学施肥,精细管理,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生态调控及生物质循环利用技术. 三是组建甘肃省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指导组,研究攻克一批 关键性技术难题.围绕苹果脱毒优质大苗繁育,现代栽培模式,病虫害 生物物理防控,营养诊断配方施肥,保肥节水与旱作高效栽培,标准化 GAP 生产与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生态循环型果园建设等关键技术 列出 5 个优先支持的攻关课题,以省内科研院校,技术部门,科技企业 为主,开展科研攻关,公开招标,择优组织实施.产业体系专家指导组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开展技术指导,咨询,产业动态调研,科研试 验等. 另外, 新建果园要与省里正在启动的 500 万亩梯田建设项目相结合, 凡是项目区新建的苹果园,争取按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配套道路和上水 设施,改善果园生产条件. 13 6, 逐步理顺苹果管理渠道. 逐步理顺苹果管理渠道. 借鉴陕西等省的经验, 建议省上组建 (或 加挂)专门的果业管理机构,逐步理顺苹果归口管理渠道,切实扭转因 归口管理问题而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局面.目前,由省农业产业化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尽快制定《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并组 织实施,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负责日常技术推广与服务.

向您推荐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产量稳步增长质量有所提高1978年以来,我国苹果的总产量稳步增长,2003年达2110.2万吨,增加了8.28倍;单产增加了1.86倍,2003年平均单产达11.1/公顷。


   
在产量和单产提高的同时,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及栽培技术的提高,苹果质量逐年改善。到2003年,全国苹果优质果率在40%左右,优质示范园区的优质果率达到60%以上。果品外观商品性有了明显提高,口感、风味更加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产品包装改进和品牌创建,以及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标准和基地建设等得到重视。据内在品质分析,我国生产的苹果完全可以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但我国苹果的商品质量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鲜食苹果与国外相比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质量均一性差、包装档次不高;苹果汁(浓缩汁)表现在含酸量明显偏低,影响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栽培区域在集中品种结构有改善
   
我国苹果生产主要集中在渤海湾(鲁、冀、辽、京、津),西北黄土高原(陕、甘、晋、宁、青),黄河故道(豫、苏、皖)和西南冷凉高地等四大产区。至2003年,四大产区栽培面积分别占全国苹果栽培总面积的40%39%12%4%,产量分别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45%35 %15%2%。其他产区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很小,仅分别占5%3%
    
20多年的广泛引种、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品种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和更新,使苹果栽培品种的结构有所改善,良种比例大幅度提高。目前,优良品种比例达70%,其中红富士、新红星、金冠、乔纳金、嘎拉和其它优良品种的栽培面积比例分别达到了49.62%9.72%6.19%3.00%2.83%1.91%,国光和其它老品种的栽培面积比例仅为13.99%11.31%


   
产业化水平提高出口量持续增长
   
我国苹果加工业是伴随着苹果产量的高速增长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浓缩苹果汁是我国最主要的苹果加工产品,占苹果加工总量的90%以上。大多采用国外引进的先进加工设备和技术生产,主要面向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
   
鲜榨苹果汁、苹果浆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出口产品,但规模较小,2003年总产量均在2万吨左右。苹果酒、苹果醋、苹果脆片等加工业虽也有所发展,但还没有形成规模,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产后环节不断加强,近年新上苹果商品化处理流水线近50条,使优选果率显著提高;上世纪70年代全国苹果冷藏量不足10万吨,目前苹果贮藏保鲜能力为500万吨左右,占苹果总产量的24%左右。


   
近年来,我国苹果出口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据海关统计,2003年达43.9万吨,创汇1. 494亿美元。我国鲜苹果主要出口俄罗斯、东南亚和香港地区,占我国苹果总出口量的70%以上。

 

 

平凉林果产业不得了

 

 

-- 赵树丛检查平凉展馆指出

 

 

 

 

 

 

 

 

 

 

 

 

 

 

 

 

 

 

 

 

 

 

 

 

 

 

 

 

 

 

  发布时间:11-01 15:00  来源:市果业开发办公室  【字体:   

 

 

 

 

 

 

 

 

 

 

 

 

 

 

 

 

 

 

 

 

 

 

 

 

 

 

 

 

 

 

 

 

 

 

 

 

 

 

 

 

 

 

 

 

 

 

 

 

 

 

 

 

 

 

 

 

 

 

 

 

20111031830分,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树丛及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司长张蕾一行,在副市长曹复兴的陪同下检查了平凉展馆。 平凉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多年来,我市注册的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现在已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在近几年来国内举办的各种大型果展会上,频频亮相的平凉苹果以个大、色艳、清脆香甜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屡获殊荣,声誉鹊起。目前,全市果树经济林面积发展到180万亩,果品总产量约90万吨,总产值可达19亿多元。其中:苹果面积达160万亩。培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高效果业集中区3个,果带12条,果树万亩乡()56个,千亩以上专业村459个。 830分,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义乌森林产品博览会”的赵树丛来到了平凉展馆,当他看到了布满展馆的一个个鲜红的大苹果,非常高兴,他详细了解了平凉林果产业发展情况后,兴高采烈地说,“平凉的林果产业不得了,你们要下功夫把产业做好,让平凉金果走出去……” 张蕾曾多次到平凉检查指导工作,她对平凉的林果业发展情况比较了解,在赵树丛离开平凉展馆后她还兴致勃勃地向展馆的工作人员仔细询问平凉今年的苹果生产情况,并与展馆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