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清一||解读《道德经》

 Richard_X 2018-06-04

  导语  


上一篇我们推送了:张清一解读《道德经》录音整理版  序言1:返璞归真。


下面我们来继续收看  序言2:文质彬彬



一       合       行      知


清一:

我自认为我文章中水平最高,对大家最有价值的文章,是老子道德经解读部分。我所有的思想来源,做事方式等等,都来自于这部经典。真想学会我的东西,就好好看看这部书。



01

文质彬彬


以文为主的这种东西,在中国古代是行得通的。为什么?因为我说了那么多,大家就相当痛恨,怎么咱们这样教。小孩子小时候就教一些乱七八糟的鬼东西,你们有机会看看语文书,反正我看了以后恨不得打编语文书的这帮家伙几个耳光,觉得他们在败坏整个民族。


孔子还说过一句话“迂乎文哉”。这样的东西为什么它又存在呢?我先告诉结论,它存在是合理的。为什么?中国古代讲一个词,叫“文质彬彬”,质是指人的自然,生下来的那个东西就是质,也就是老子说的“如婴儿乎”的那个东西,就是我们的天然;文,是非天然,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文质彬彬的时候,就是说这个人他的天然和非天然的东西,结合到了一个良好的状态。这种人是不是一个最佳状态?是个很好的人。


但是现在我们说一个人文质彬彬,意思是这个人纤纤瘦瘦、孱弱不堪,但是他嘴上懂得一大堆文辞,这跟古人的话是胡扯淡,古人说的是很好的东西,拿到现在就把它变味了,变成一个像林黛玉一样的,林黛玉文质彬彬,林黛玉是文有余质不足,质不但不足而且是严重不足,根本不叫文质彬彬,叫文彬彬吧。



02

我们缺什么


古代是合理的,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古代每天生活在天人合一当中,因为古代生活的一切都是仰赖自然的。我们是一个农业社会,草长出来禾苗长出来,第一要依据天时,天有周期,地有地气,天地你都不能忽略,忽略了你没办法做。因此他随时都在和自然打交道,他一直强调天人合一。


那纯粹天人合一的话,难免少一点情趣,少一点梦幻气质。中国的古人,为了创造这种梦幻气质,所以就创造出了唐诗宋词元曲,这些艺术、文学的东西。而且我们喜欢加一些非常夸张的东西。大家去过偏远的农村,那里有什么夸张的东西?你会发现他的服饰很夸张,喜欢大红大绿。这种大红大绿在城市里面感觉特别土,但是在乡村你看那大红大绿,是很鲜艳,而且也很有活力的样子。这就叫人的一种心理补偿--由于我们太自然了,就会去拿一些很不自然的东西来平衡一下,这就是所谓的阴阳合一。


中国古代生活在这种太自然的环境当中,所以我们的文就非常的繁荣。而且文也代表人提升自己的质的一种标志。使我们的质更加具有一种修饰,我们不是一个野人。现在呢?现在各位你们离自然近吗?你们离得很远。在座的各位有很多到田里都说不出植物叫什么名字来,不说全部,有相当部分。让你们去种田,有几个能种田还行的?包括家庭里面是农村出来的。


因此你们都已经脱离自然了。而且我们这个教育本身就希望把他教育成一个脱离自然的人。因为中国的话有一种对土地的天然的依恋,现在变成一种对土地的逃离。我们一天到晚都想脱草鞋穿皮鞋,要跳龙门。在这样的社会里面,我们缺的不是文,缺的就是质,一种天然。



03

孩子缺什么


小孩子缺什么呢?他缺的也是天然。


他本身有天然,但是他自己要学这些东西。在我们学堂里面,大家现在理解我一直说要教百科、博物、生命科学、地理、自然,这一切的东西,反正就是不教你文学。那些酸唧唧的,说要我们教古典文学,世界文学,我说偶尔教教,偶尔让他们玩一下,像我们唱唱音乐剧这种文的东西,主要是让他们好玩。


但是让他们知识吸收,包括他们的语文,我们的语文课本就是博物课程,我们没有所谓的语文课程。为什么?就是让他养成一种自然的思维模式,到了15岁之后才教文。为什么?这个世界是虚拟世界起决定作用的,虚拟世界你尽可以玩虚,但虚拟一定离不开一个实,只不过九虚一实,那个实仍然少不了的。


微软的软件它固然可以九虚,但最后实的那点东西,那电脑硬件和光盘,或者某种交换的电流数据,这些物质的东西绝对少不了的。它的载体是物,但是他必须在这个载体之上进行深度发挥,因此虚和实的东西一定得结合。只有实没有虚,这个人可以做科学家,但是他做不了这个社会的领导者。要做这个社会的领导者,他一定是虚实相间的。


中国古人说的也是一样的道理。十五六岁之后学文,第一,经过我们这样的教育,基础已经打得很扎实了。各位现在要补的是非文课程,学那些质的课程,学那些天然的东西,我们的老师在教小孩的同时,也在学这些东西。我们的老师应该越学越踏实,越学越了解天地自然,越学越接近道的精神。



04

道法自然


老子要求的就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学这种东西,他跟儒家不同。儒家一开始让你学诗,“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连话都不会说了,所以孔子是文的提倡者,古代把他作为至圣先师,作为教学的范例是对的。


老子呢,他说我们不仅要活在自然当中,不仅要知道天天这样活着,还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活着。就像我们现在天天呼吸空气,但是没人告诉你之前你从来不知道你在呼吸空气,你不知道空气是什么,甚至你不知道你需要空气当中的什么东西。


老子做的实际上是世界上最科学的东西,它让你知道不仅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且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了解我们为什么需要呼吸空气,以及我们怎样呼吸空气能达到最佳状态。我们能够呼吸,如果到处乱串到一些不该呼吸的地方在那瞎呼吸,由于我们不理解到底需要什么,这会不会有问题?这就叫老子的智慧。道法自然是这个意思,因此可以说老子是西方科学精神的创始人,他一直提倡这种东西,只不过中国一直被文的东西给压住了,所以传统的中国人,普通的中国人,很少体会到老子的这种真精神所在,反而搞得啰里啰嗦的,去搞那些背离天道的东西,中国的落后也跟此有关。


中国如果以老子精神为主导,墨子也是一个不崇尚文的人,也是实,老、墨相结合的话,中国会是世界上最强的,也最有教养,也是生活最宁静的国家,但是竞争力是最强的。老墨结合就是把上等智慧跟最下等的劳工阶层结合。


儒家精神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融合,结成一个中不中的东西,他落不到实处,上,升不到智慧,但是它会彼此之间感情还不错。我个人来说,一直对儒家的东西抱有一定的保留态度,就在于它上不上、下不下。要不就下,就像我的管理方式,下就是要到墨家一层,实实在在的劳工阶层,不跟你讲智慧只跟你讲实作——实际运作;要不就上到智慧,但上到智慧很难,那么上和下结合,最基层的“实”和最高层的“虚”相结合,两者达到最高境界。这是中国的老、墨、儒三家,我个人的评价。



05

文和质,虚和实


西方是什么呢?西方其实是墨家精神,是实体精神。但是西方的实体精神发挥到一定地步,形而上的思想又起了一定作用,而且它本身又善于学习,善于思考,也有了很多虚的东西。现在西方在虚的东西上面已经超越我们国家,而且他从我们学到的,也很擅长地去用我们“虚”的东西,这是西方的厉害之处,所以西方将继续保持它们的强势。


但到哪年不知道,大多数的西方不行,大多数的西方人不懂这些这些东西,只懂实的东西,所以是一个机会。但是虚的东西也不需要很多人懂,拍一个大电影出来,只需要一帮人在那儿做,几个主要演员就够了,但拍出来之后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为它疯狂,全世界的人它他出钱。所以虚的东西是精英的东西,不需要大众,实的东西需要大众。西方恰好也是精英的东西跟大众的东西相结合,大多数的人是做基层,少部分人他是精英,就相当于一大群羊受少数狮子的领导。


中国呢,当羊的不肯老老实实地当羊,狮子又找不出来,就变成了一盘散沙,啥都不是。羊也不是,狮子也不是,中间的动物也不是,就变成了——了不起像野猪。东混西混自以为是,又不集群又无法领导,然后破坏力强大,动物当中它破坏力最强大,所以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凝聚力出了问题。


儒家缺乏这上下两种智慧,只有中人之智。大部分人只有中人之智就容易形成这种状况。野猪绝对比绵羊聪明,但是它没有绵羊的群体性,日本人就是绵羊的群体性,也有少数智慧之人,全部跟从他。中国的话每个人好像都聪明,每个人都是中人之智,所以导致很大伤害。我们了解了一些文和质、虚和实的关系,老子他终其一篇讲的就是这些东西,有和无,虚和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