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广记》·【草木卷(1 ~ 3 卷)文理木附】

 草庐经略 2018-06-04
(第406卷【草木(文理木附)】第1卷)目 录:“木”  夫子墓木、 五柞、 白银树、 合离树、 玉树、 豫樟、 荔枝木、 酒树、 娑罗绵树、 刺桐、 黄漆树、 木兰树、 椰子树、 菩提树、 婆罗树、 独梪树、 波斯皂荚树、 木龙树、 贝多树、 没树、 槃碧穑波树、 齐暾树、 通脱木、 山桂、 五鬣松、 三鬣松、 鱼甲松、 合掌柏、 黄杨木、 青杨木、 俱那卫、 山茶、 夏州槐、 赤白柽、 楷木、 楮;

  “文理木”  宗庙文木、 文木简、 古文柱、 三字薪、 天尊薪、 太平木、 天王槐、 色陵木、 马文木;


(第407卷【草木】第2卷)目 录:“异木”(两门凡四十目)  主一州树、 偃桑、 不昼木、 蚊子树、 圣鼓枝、 鹿木、 倒生木、 黝木、 桄榔树、 怪松、 枫人、 枫鬼、 枫生人、 灵枫、 破木有肉、 江中枫材、 河伯下材、 斗蚊船木、 交让木、 千岁松、 汗杖、 化蝶树 涪水材、 端正树、 崇贤里槐、 三枝槐、 瘿槐、 荆根枕、 五重桑、 蜻蜓树、 无患木、 醋心树、 登第皂荚、 辨白檀树;

“藟蔓”  藤实杯、 钟藤、 人子藤、 蜜草蔓、 胡蔓草、 野狐丝;


(第408卷【草木】第3卷)目 录:“草“”  柰祗草、 三赖草、 席箕草、 护门草、 仙人绦、 合离草、 老鸦笊篱草、 鬼皂荚、 青草槐、 铜匙草、 水耐冬、 三白草、 无心草、 盆甑草、 女草、 媚草、 醉草、 舞草、 相思草、 无情草、 忘忧草、 睡草、 千步香草、 麝草、 治盅草、 蛇衔草、 鹿活草、 解毒草、 毒草、 蕉毒草、 牧麻草、 龙刍、 红草、 宫人草、 焦茅、 销明草、 黄渠草、 闻遐草、 始皇蒲、 梦草、 汉武牧马草、 水网藻、 地日草书带草、 金橙草、 望舒草、 神草;


【草木卷 1】
《夫子墓木》

  鲁曲阜孔子墓上,时多楷木。(出《述异记》)

  又曰:曲阜城有颜回墓,上石柟二株,可三四十围。土人云,颜回手植之木。(出《述异记》)

《夫子墓木》【译文】

  鲁地曲阜的孔子墓上,生长的多半是刚直的楷树。

  又说,曲阜城有颜回墓,上面生长着两裸石柟树,有三四十围粗。当地人说,这两棵树是颜回亲手栽的。

《五 柞》

  (青梧附说)

  汉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抱,上枝覆荫数十里。宫西有青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肋为文字。是秦始王骊山墓上物也。头高一丈三尺。东边左脚折,折处有赤如血。父老谓有神。皆含血属筋焉。(出《西京杂记》)

《五 柞》【译文】

  汉代的五柞宫,有五棵柞树,都互相连接拥抱着,上面树枝连成一片,遮出数十里的树荫来。宫西有个青梧观。观前有三棵梧桐树。树下有两个石麒麟。石麒麟胸部两边刻有文字。这是秦始皇骊山墓上的东西。头高一丈三尺东边。东边的一只左脚折断,折断处有红色像血。当地父老说有神,都含着血连着筋。

《白银树》

  平原郡高苑城西,晋宁州刺史辟闾允墓,前有白银树二十株。

《白银树》【译文】

  平原郡的高苑城西,晋朝宁州刺史辟闾允的墓前,有白银树二十棵。

《合离树》

  终南山多合离树。叶似江离,而红绿相杂。茎皆紫色,气如罗勒。其树直上,百尺无枝。上结藂条,状如车盖,一青一丹,斑驳如锦绣。长安谓之丹青树,亦云华盖树。亦生于熊耳山中。(出《西京杂记》)

《合离树》【译文】

  终南山有许多合离树。叶子和江离相似,但颜色是红绿相杂的,茎全是紫色,气势像罗勒。这种树的长势直上云天,百尺之内没有枝杈。上边长满密密麻麻的枝条,总体形状就像车盖一样。青红相间,斑斑驳驳有如锦绣。长安人叫它丹青树。也有叫华盖树的。熊耳山中也有这样的树。

《玉 树》

  云陽县界,多汉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杨子云《甘泉赋》云:“玉树菁葱。”后左思以为假称珍,盖未详也。(出《国史异纂》)

《玉 树》【译文】

  云陽县界内,有许多汉离宫的故地。有一种树像槐而叶细小,当地人叫它玉树。杨雄在《甘泉赋》中说“玉树菁葱”,后左思以为假称珍,大概是对此树了解不详的原因。

《豫 樟》文字颜色

  豫樟之为木也,生七年而后可知也。汉武宝鼎二年,立豫樟宫于昆明池中,作豫樟木殿。(出《述异记》)

《豫 樟》文字颜色【译文】

  要分辨豫樟是枕木还是樟木,要等它生长七年之后才能知道。汉武帝宝鼎二年,在昆明池中建起了豫樟宫,造了豫樟木殿。

《荔枝木》

  南海郡多荔枝树。荔枝为名者,以其结实时,枝条弱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劙取其枝,故以为名。凡什具以木制者,率皆荔枝。(出《扶南记》)

《荔枝木》【译文】

  南海郡荔枝树很多。荔枝之所以叫荔枝,是因为它结果的时候,枝条柔弱而结蒂很牢,不能摘取,必须用刀斧把枝子割下来才行,所以就把这种特点当做它的名字了。凡是用木头制作的器具,一般都是荔枝木的。

《酒 树》

  顿逊国有酒树,如安石榴。华汁停杯中,数日成酒,美而醉人。《博物志》:“酒树出典逊国,名榐酒。”(出《扶南记》)

《酒 树》【译文】

  顿逊国有一种树叫酒树,就像石榴树,花汁装进杯子里,几天就能变成酒,味美而醉人。《博物志》:“酒树出典逊国,名榐酒。”

《娑罗绵树》

  黎州通望县,有销樟院,在县西一百步。内有天王堂。前古柏树。下有大池。池南有娑罗绵树,三四人连手合抱方匝。先生花而后生叶。其花盛夏方开。谢时不背而堕,宛转至地。其花蕊有绵,谓之娑罗棉。善政郁茂,违时枯凋。古老相传云:是肉齿和尚住持之灵迹也。县界有和尚山和尚庙,皆肉齿也。(出《黎州通望县图经》)

《娑罗绵树》【译文】

  黎州的通望县,有个销樟院,在县府西一百步处。院内有天王堂。堂前有古柏树。树下有大池。池南有一棵娑罗绵树。三四个人扯起手来合抱才能把它围一圈。它先开花而后长叶。花要到盛夏才开。花谢时花瓣互相不离开就掉下来,经过一番旋转才落到地上。它的花蕊上有绵,叫做娑罗棉。遇上善政它就繁茂,政令乖违它就枯凋。古老相传说,这是肉齿和尚住持的灵迹。此县界内有和尚山和尚庙,都得名于肉齿和尚。

《刺 桐》

  苍桐不知所谓,盖南人以桐为苍梧(“梧”原作“桐”,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因以名郡。刺桐,南海至福州皆有之,丛生繁茂,不如(“如”原作“知”,据明抄本改)福建。梧州子城外,有三四株,憔悴不荣,未尝见花。反用名郡,亦未喻也。(出《岭南异物志》)

《刺 桐》【译文】

  苍桐不知指的是什么植物,大概南方人把桐当成苍梧了,于是就用它作了郡的名字。刺桐,从南海到福州都有,丛生。论繁茂各地都不如福建。梧州子城外,有三四棵,干干巴巴的,很不茂盛,不曾见它开花。反而用它作郡名,也不能说明什么呀。

《黄漆树》

  日济国西南海中,有三岛,各相去数十里。其岛出黄漆,似中夏漆树。彼土六月,破树腹,承取汁,以漆器物。若黄金,其光夺目。(出《洽闻记》)

《黄漆树》【译文】

  日济国的西南海域中,有三个小岛,各相距几十里。那些岛上出产黄漆。黄漆就像中国的漆树。那地方到了六月,就把黄漆树的树身割破,收取树汁,用它来漆器物。漆出来的器物像黄金那样,金光闪闪,耀眼夺目。

《木兰树》

  七里洲中,有鲁斑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也。木兰洲(“洲”原作“舟”,据《述异记》改)在浔陽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出《述异记》)

《木兰树》【译文】

  七里洲中,有一条鲁班用木兰木做的船。船至今还在洲中。诗人们诗中的“木兰舟”,就是从这儿来的。木兰洲在浔陽江中,木兰树很多。过去吴王阖闾在这里栽了木兰,用来建造宫殿。

《椰子树》

  椰子树,亦类海棕。实名椰子,大如瓯盂。外有粗皮,如大腹子;次有硬壳,圆而且坚,厚二三分。有圆好者,即截开头,砂石摩之,去其皴皮,其烂斑锦文,以白金装之,以为水罐子,珍奇可爱。壳中有液数合,如乳,亦可饮之而动气。(原阙出处,今见《岭表录异》)

《椰子树》【译文】

  椰子树,也像海棕树。果实名叫椰子,大如小盆。外边有一层粗皮,就像大腹皮。粗皮下是一层硬壳,光圆而坚硬,二三分厚。有圆而好的,就把头部截开,用沙石磨擦,去掉皴皮,蹭出斑斓的花纹,再用白银装饰一下,当水罐子用,珍奇而又可爱。壳中有液汁数盒,像乳汁,可以饮用,有提气的药效。

《菩提树》

  (自此木下,凡二十三种木,并见《酉陽杂俎》)

  菩提树,出摩伽陁国,在摩诃菩提树寺,盖释迦如来成道时树。一名思惟树。茎干黄白,枝叶青翠,经冬不凋。至佛入灭日,变色凋落。过已还生。此日国王人民,大小作佛事,收叶而归,以为瑞也。树高四百尺,下有银塔,周回绕之。彼国人四时常焚香散化,绕树下作礼。唐贞观中,频遣使往,于寺设供,并施袈裟。至高宗显庆五年,于寺立碑,以纪圣德。此树有梵名二:一曰“宾拨梨婆力义”(明抄本作“力叉”),二曰“阿湿曷咃婆刀义”(明抄本“义”作“叉”)。《西域记》谓之“卑钵(“钵”原作“铨”,据《酉陽杂俎十八》改)罗”。以佛于其下成道,即以道为称,故号“菩提婆刀叉”。汉翻为道树。昔中天无忧王翦伐之,令事大婆罗门,积薪焚焉,炽焰之中,忽生两树。无忧王因忏悔,号灰菩提树。遂周以石垣,至赏设迦王。复掘之,至泉,其根不绝。坑火焚之,溉(“溉”字原阙,据《酉陽杂俎》十八补)以甘蔗汁,欲(“欲”字原阙,据《酉陽杂俎》十八补)其焦烂。后摩揭陁国满胄王,无忧之曾孙也,乃以千牛乳浇之。信宿,树生如旧。更增石垣,高二丈四尺。玄奘至西域,见树出石垣上二丈余。

《菩提树》【译文】

  菩提树,出自摩伽陁国,在摩诃菩提树寺。大概是释迦牟尼如来成道之时的树。又名思惟树。茎和干黄白色。枝叶青翠,四季常青,冬季也不凋落。到了僧人死亡的日子,它就变色凋落。过后再还生。这一天,从国王到百姓,大大小小都作佛事。然后拾取几枚菩提树叶回来,视为祥瑞之物。树高四百尺,树下有银塔围绕着。这个国家的人民一年四季经常在此树下烧香散花,绕着大树举行仪式。唐贞观年间,频繁地派使臣前往,在寺中设供,并施舍袈裟。到了高宗显庆五年,又在这寺里立了碑,用来记述圣德。此树有两个梵语名称。一个是“宾拨梨婆力义”;一个是“阿湿曷咃婆刀义”。《西域记》称它是“卑钵罗”。因为佛在它下面成道,就把道作为它的称呼,所以它的号是“菩提婆刀义”。汉时翻译为“道树”。过去中天无忧王剪伐菩提树枝,命令寺中的大婆罗门架柴生火焚烧,结果火焰之中忽然生出两棵小树。无忧王因此而忏悔,号之为“灰菩提树”,又在周围砌起了石墙。到了赏设迦王,又挖此树,挖到黄泉,它的根也没断绝。在坑中点火烧它,再浇上甘蔗的浆液,想要使它焦烂。后来的摩揭陁国满胄王,也就是无忧王的曾孙,就用一千头牛的奶浇灌它。两夜之后,菩提树又焕然一新,葱茏如旧。又加高了石墙,高二丈四尺。唐玄奘当年到达西域时,见菩提树高出石墙两丈多。

《婆罗树》

  巴陵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随伐随长。外国僧见曰:“此婆罗也。”元嘉初,出一花如莲。唐天宝初,安西进婆罗枝。状言:“臣所管四镇,有拔汗那,最为密近。木有婆罗树,特为奇绝,不庇凡草,不止恶禽。耸干无惭于松栝,成陰不愧于桃李。近差官拔汗那,使令采得前件树枝二百茎。如得托根长乐,擢颖建章,布叶垂陰,邻月中之丹桂;连枝接影。对天上之白榆。”

《婆罗树》【译文】

  巴陵有一座寺庙,和尚寝房的床下,忽然长出一棵小树来,把它砍了它还长,随砍随长。一个外国和尚见了说:“这是婆罗树。”元嘉初年,婆罗树开出一朵花,像莲花。唐天宝初年,安西贡进婆罗树枝。呈状说:“为臣所管四个镇子,有个叫拔汗那的人和为臣最为亲密。我们这里有一种树叫婆罗树,甚为奇绝。树下不生长凡草,树上不栖息恶鸟。树干高耸不亚于松柏;给人的片片树荫不亚于桃李。现在派拔汗那让他采得到了这种树的树枝二百根。如果这些树枝能在京城生根发芽,由小到大地成长下去,那就一定能够布叶垂荫,上邻月中的丹桂,连枝接影,遥对天上的白榆。”

《独梪树》

  独梪树。顿丘南有应足山。山上有一树。高十丈余。皮青滑,似流碧。枝干上耸。子若五彩囊,叶如亡子镜。世名之“仙人独梪树”。

《独梪树》【译文】

  独梪树。顿丘的南面有应足山。山上有一棵树。树高十丈有余。树皮青色而光滑,像流动的碧玉。树干高耸向上。果实象五彩的口袋。树叶像亡子镜。世人叫它仙人独梪树。

《波斯皂荚树》

  波斯皂荚,出波斯国,呼为忽野詹默。拂林呼为阿梨去伐。树长三四丈,围五六尺。叶似拘绿而短小,经寒不凋。不花而实。其荚长二尺,中有隔,隔内各有一子。大如指,赤色,至坚硬。中黑如墨。甜如饴。可啖,亦宜药用。

《波斯皂荚树》【译文】

  波斯皂荚,出自波斯国,本国叫它“忽野詹默”。拂林人叫它“阿梨去伐”。树高三四丈。树围五六尺。叶子像拘绿但是较短小,冬天也不落。此树不开花就结籽。荚长二尺左右,中间有隔,每隔内有一籽。籽大如手指,红色,极其坚硬,中间墨一样黑,吃起来甜如糖浆,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

《木龙树》

  徐之高冢城南,有木龙寺。寺有三层砖(“砖”原作“转”,据明抄本改)塔,高丈余。塔侧生一大树,萦绕至塔顶。枝干交横,上平,容十余人坐。枝杪四向下垂,如百子帐。莫有识此木者。僧呼为龙木。梁武曾遣人图写焉。

《木龙树》【译文】

  徐之高墓城南,有一座木龙寺。寺中有一座三层的砖塔。塔高一丈多。塔旁长出一棵大树,上下萦绕,直到塔顶。树的枝干交横,上面平,可以坐下十几个人。大枝小枝四面下垂,像百子帐。没有人认识它是什么树。和尚们叫它龙木。梁武帝曾经派人画过它。

《贝多树》

  贝多,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丈”原作“尺”,据明抄本、陈校本改)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婆力义(明抄本“义”作“叉”)多。二者多梨婆力义(明抄本“义”作“叉”)贝多,三者部婆力义(明抄本“义”作“叉”)多罗多梨。并书其,。部阇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是梵语,汉翻为“叶”。“贝多婆力义”(明抄本义作叉。)者汉言“树叶”也。西域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嵩山记》称贝多叶似枇杷,并谬。交趾近出贝多枝,材(“材”原作“林”,据明抄本、陈校本改)中第一。

《贝多树》【译文】

  贝多,出自摩伽陀国,高六七丈,四季常青,入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种是多罗婆力义多;一种是多梨婆力义贝多;一种是部婆力义多罗多梨。寺中的和尚用这三种树的树皮写字,并且用树叶书写。“贝多”是梵语,译成汉语就是“叶”。“贝多婆力义”就是汉语的“树叶”。西域的经书,都是用这三种树叶书写的。如果能好好保护,可以保存五六百年。《嵩山记》称贝多“叶似枇杷”,这是错误的。交趾附近出产贝多枝,质量是木材中最好的。

《没 树》

  没树,出波斯国。拂林呼为阿縒。长一丈许。皮青白色,叶如槐而长,花似橘而大。子黑色,大如山茱萸,其味酸甜,可食。

《没 树》【译文】

  没树,出自波斯国,拂林人称之为“阿縒”。树高一丈左右。树皮青白色。树叶像槐叶而比槐叶长。花像桔树花而比桔花大。种子是黑色的,大小就像山茱萸,味道酸甜,可以吃。

《槃碧穑波树》

  槃碧穑波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国。拂林呼为群汉。树长三丈,围四五尺。叶似细榕,经寒不凋。花似橘,白色。子绿,大如酸枣,其味甜腻,可食。西域人压为油,以涂身,可出风痒。

《槃碧穑波树》【译文】

  槃碧穑波树,出自波斯、拂林等国。拂林人叫它是群汉树。树高三丈,树围五尺,叶子像细榕,入冬也不凋落。花像桔子花,白色。树籽是绿的,大如酸枣,味道甘甜,口感细腻,可以食用。西域人把它压成油,用来涂抹身体,可以驱除风痒。

《齐暾树》

  齐暾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呼为齐匫(陽兮反)。树长二三丈。皮青白。花似柚,极芳香。子似杨桃,六月熟。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如中国之巨胜也。

《齐暾树》【译文】

  齐暾树出自波斯、拂林等国家。拂林把它叫做“齐匫”。树高两三丈。树皮青白色。花像柚花,极其芳香。果实像杨桃,六月成熟。西域人把它压成油,用来炸饼果,犹如中国的胡麻。

《通脱木》

  通脱木,如蜱麻。生山侧,花上粉主治恶疮。如空,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

《通脱木》【译文】

  通脱木,样子像蜱麻,生长在山地,花上粉可以治疗恶疮。通脱木好像是空的,里边有瓤,又轻又白,很是可爱,女人们常用它做装饰品。

《山 桂》

  山桂,叶如麻,细花紫色,黄叶簇生。与慎火草出丹陽山中。

《山 桂》【译文】

  山桂,叶子像麻叶,花细小,紫色,叶黄色,簇生,与慎火草都出自丹陽山中。

《五鬣松》

  松凡言两粒五粒,粒当言鬣。段成式修行里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两株,大才如碗。结实,味与新罗者不别。五鬣松皮不鳞。唐中使仇士良水磑亭子,有两鬣皮不鳞者,又有七鬣者,不知自何而得。俗谓孔雀三鬣松也。松命根,下遇石则偃差,不必千年也。

《五鬣松》【译文】

  松树俗常都说“两粒”、“五粒”,其实“粒”应该说成“鬣”。段成式修行里私宅的大堂前,有两棵五鬣松,碗口那么粗。结果实,味道与新罗的没有区别。五鬣松树皮没有鳞。唐朝中使仇士良的水磨亭子,有两鬣皮不长鳞的松树,还有七鬣的,不知从哪弄来的。一般人叫它是孔雀三鬣松。松树,树根就是生命,地下遇石则树冠偃仰,不一定要等千年。

《三鬣松》

  唐卫公李德裕言,三鬣松与孔雀松别。又云,欲松不长,以石抵其直下根,便偃。(偃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不必千年方偃。

《三鬣松》【译文】

  唐卫公李德裕讲,三鬣松和孔雀松是有区别的。又说,要想使松树不长,用石头抵住它直住下伸的根就行,就能使树盖偃仰,不一定要千年才偃仰。

《鱼甲松》

  洛中有鱼甲松。

《鱼甲松》【译文】

  洛水一带有鱼甲松。

《合掌柏》

  唐太常博士崔石云,汝西有练溪,多异柏。及暮秋,叶敛。俗呼合掌柏。

《合掌柏》【译文】

  唐太常博士崔石讲,汝水之西有个地方叫练溪,那里异柏很多。有一种柏树,到了晚秋叶子就收拢起来,一般人称“合掌柏”。

《黄杨木》

  黄杨木性难长。世重黄杨,以无火。或曰,以水试之,沉则无火。取此木以陰晦,夜无一星,则伐之为枕不裂。

《黄杨木》【译文】

  黄杨木生性长得慢。世人以黄杨木为重,是因为它不易着火。有人说,用水试一试,能沉到水里的就不易着火。伐取此木应该选一个陰晦的天气。夜无一星的时候砍伐的黄杨木做枕头不裂。

《青杨木》

  青杨木,出峡中。为床,卧之无蚤。

《青杨木》【译文】

  青杨木,出自峡谷之中。用青杨木做成床,寝卧多久也不生跳蚤。

《俱那卫》

  俱那卫,叶如竹,三茎一层,茎端分条如贞桐,花小,类木槲。出桂州。

《俱那卫》【译文】

  俱那卫,叶子像竹叶,三根茎为一层,茎端分成条,像贞桐,花很小,类似木檞。此木出自桂州。

《山 茶》

  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蜀地亦有。

《山 茶》【译文】

  山茶很像海石榴,出自桂州。蜀地也有。

《夏州槐》

  夏州唯一邮,有槐树数株。盐州或要叶,行牒求之。

《夏州槐》【译文】

  夏州只有一个邮亭,亭前有几棵槐树。盐州有人想要槐树叶,就以书信相求。

《赤白柽》

  赤白柽出凉州,大者无,灰伤人(“灰伤人”原作“炭人以”,据明抄本改)。灰汁煮铜,可以为银。

《赤白柽》【译文】

  赤白柽出在凉州,没有很大的,其灰可以伤人。用其灰汁煮铜,可以变铜为银。

《楷 木》

  蜀中有木类柞。众木荣时,如枯枿。隆冬方荫芽布陰。蜀人呼为楷木。

《楷 木》【译文】

  蜀地有一种树类似柞树。其它草木繁荣之时,它就像枯萎似的。数九隆冬它倒发芽布荫。蜀人称它是楷木。

《楮》

  壳田久废,必生构(“构”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叶有瓣。大曰楮,小曰构。

《楮》【译文】

  板结的田地长期荒废,一定会长出构来。构的叶有瓣。大的叫楮,小的叫构。

“文理木”

  (凡八种并见《酉陽杂俎》)

《宗庙文木》

  宗庙地中生赤木,人君礼各得其宜也。

《宗庙文木》【译文】

  宗庙的地中央长出红色树木来,这是人、君、礼各方面相宜的征兆。

《文木简》

  齐建元初,延陵季子庙,旧有涌井,井北忽有金石声,掘深二丈,得沸泉。泉中得木简,长尺,广一寸二分。隐起字曰:“庐山道士张陵再拜谒。”木坚而白,字色黄。

《文木简》【译文】

  南齐建元初年,延陵季子庙里,本来有一口井,井北忽然间有金石之声,于是人们就对那里挖掘,挖到两丈深,挖出一眼沸泉,从泉中得到一束木简,长一尺,宽一寸二分,上面的字是:“庐山道士张陵再拜谒。”木简的木质坚硬而且白,字是黄色的。

《古文柱》

  齐建元二年夏,庐陵长溪水冲击山麓崩,长六七尺。下得柱千余根,皆十围,长者一丈,短者八九尺。头题古文,字不可识。江淹以问王俭。俭云:“江东不闲隶书,秦汉时柱也。”

《古文柱》【译文】

  南齐建元二年夏,庐陵长溪水把山麓冲垮了一段,长六七尺。从下面得到一千多根柱子,都是十围粗。长的一丈,短的八九尺。柱头上题写着古文,字不能认。江淹带着这一问题去请教王俭。王俭说:“江东不熟悉隶书,这是秦汉时期的柱子。”

《三字薪》

  齐永明九年,秣陵安时寺,有古树,伐以为薪。木理自然有“法天德”三字。

《三字薪》【译文】

  南齐永明九年,秣陵安时寺里的一棵古树,被砍倒做了烧柴。人们发现这棵树的纹理自然形成了“法天德”三个字。

《天尊薪》

  唐都官员外陈修古言,西川一县,不记名,吏因换狱卒木为薪,有天尊形像存焉。

《天尊薪》【译文】

  唐都官员外陈修古讲,西川有一个县,不记得县名了,县吏因为换狱卒的木头当柴烧,发现木柴上有天尊的形象。

《太平木》

  异木。唐大历中,成都百姓郭远,因樵,获瑞木一茎。理成字曰:“天下太平”。诏藏于秘阁。

《太平木》【译文】

  唐大历年间,成都百姓郭远,因为上山打柴,得到一根祥瑞的木头,那上面的纹理形成四个字:“天下太平”。皇帝下诏书把这根木头藏到秘阁里。

《天王槐》

  长安持国寺,寺门前有槐树数株。金监买一株,令所使巧工解之。及入内回,工言木无他异。金大嗟惋,令胶之。曰:“此不堪矣。但使尔知予工也。”及别理解之,每片一天王,塔戟成就焉。

《天王槐》【译文】

  长安持国寺的门前有几棵槐树。金监买下一棵,让他手下的能工巧匠们分割它。等到割切到树身之内,工匠说这棵树和其它树没什么两样。金监很是惋惜,让工匠们把树胶合起来,说:“这样切割是不行了,仅是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功夫罢了。”等到他另外辨别纹理分割槐树,每片上都有一个天王像,塔和戟也都是木纹生就的。

《色陵木》

  台山有色陵木,理如绫窠。百姓取为枕,呼为色陵枕。

《色陵木》【译文】

  台山有色陵木,纹理像绫子构成的巢穴,当地百姓把它做成枕头,称为“色陵枕”。

《马文木》

  凤翔知客郭璩,其父曾主作坊。将解一木,其间疑有铁石,锯不可入。遂以新锯,兼焚香祝之,其锯乃行。及破,木文有二马形,一黑一赤,相啮,其口鼻鬃尾,蹄脚筋骨,与生无异。(出《闻奇录》)

《马文木》【译文】

  凤翔佛寺中主管接待客人的僧人郭璩,他父亲曾是一个作坊的主人。有一回他分割一块木头,锯不进去。他怀疑木中有铁石。于是他换了一把新锯,又烧香祷告,锯才渐渐锯进去。等到锯开,见木纹生成两个马形图案,一黑一红,互相啮咬,它们的口、鼻、鬃、尾、蹄、脚、筋、骨,与活马没有不同。


【草木卷 2】
异木”

《主一州树》

  东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树主一州。其高千丈,围百丈。本上三百丈,始(“始”原作“本”,据陈校本改)有枝条,敷张如帐。上有玄狐黑猿。树主一州,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凶。斫复,其州有福;创者州伯有病;积岁不复者,其州灭亡(“亡”言州伯死,“复”者木创复也,出《神异经》。“伯”字原阙。出《神异经》四字原在“者”字下,据陈校本补改)。

《主一州树》【译文】

  东方荒野之外,有一棵豫章树。这棵树主一州的吉凶祸福。树高一千多丈,树围一百多丈。树干往上三百多丈的地方才开始有枝条。枝条四下敷张像幔帐一样。树上有黑色的狐狸和猿猴。树主一州的吉凶祸福,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曾有九个大力士,拿着斧子来砍伐它,用这种办法来占卜九个州的吉凶。砍完又平复的,这个州就有福;使树受到创伤的,这个州的首领就会生病;砍完之后好长时间也不平复的,这个州的首领就会死亡。

《偃 桑》

  东方有树焉,高八十丈。敷张自辅。其叶长一丈,广六七尺。名曰桑。其上自有蚕,作茧长三尺。缲一茧,得丝一斤。有椹焉,长三尺五寸,围如长(桑是偃桑,但树长大耳)。(出《神异经》)

《偃 桑》【译文】

  东方有一棵大树,高八十丈。树枝全都张开,自相辅助。树叶长一丈,宽六七尺。树名叫桑。树上自然生长着蚕。此蚕作出来的茧,长三尺。只缲一个茧,就可以缲出一斤丝来。还结有桑椹,长三尺五寸,围长也是三尺五寸(这种桑叫偃桑,比一般的桑树高大)。

不昼木》

  荒外有火山,其中生不昼之木,昼夜火燃,得曝风不猛,猛雨不灭。(出《神异经》)

不昼木》【译文】

  很远的地方有一座火山,山中生长着一种不分白天黑夜的树木,白天黑夜都在燃烧,受到日晒和风吹火势也不变得猛烈,受到大雨的浇泼火也不灭。

蚊子树》

  有树如冬青,实生枝间,形如枇杷子。每熟即坼裂,蚊子群飞,唯皮壳而已。土人谓之蚊子树。(出《岭南异物志》)

蚊子树》【译文】

  有一种树很像冬青,果实生在树枝之间,外形像枇杷子。果实每到成熟期就裂开,一群蚊子从中飞出,所谓果实只是个空壳罢了。当地人叫它蚊子树。

圣鼓枝》

  含洭(“含洭”原作“舍溯”,据《酉陽杂俎》十改)县 水口下东岸,有圣鼓,即杨山之鼓枝也,横在川侧。冲波所激,未尝移动。众鸟飞鸣,莫有萃者。般人误以篙触,以患疟。(出《酉陽杂俎》)

圣鼓枝》【译文】

  含洭县 水口下东岸,有一根圣鼓枝——也就是杨山的鼓枝——横卧在山川之侧。山洪的冲激,不曾使它移动过。各种鸟在附近飞来飞去,鸣叫不已,但是没有往这圣鼓枝上群集的。撑船的误把船篙触到圣鼓枝上,就一定会患上疟疾。

鹿 木》

  武陵郡北,有鹿木二株,马伏波所种。木多节。(出《酉陽杂俎》)

鹿 木》【译文】

  武陵郡北面,有两棵鹿木,是伏波将军当年栽种的。这种树木身上多节。

倒生木》

  倒生木,此木依山生,根在上。有人触则叶翕,人去则叶舒。出东海。(出《酉陽杂俎》)

倒生木》【译文】

  倒生木,依傍着山崖而生,根在上,头在下。如果有人触到它,它的叶子就收拢;人离开之后,叶子又展开。它出在东海。

黝 木》

  黝木,节以盅兽,可以为鞭。(原阙出处,今见《酉陽杂俎续》十)

黝 木》【译文】

  黝木,树节像毒虫猛兽,可以用来做鞭子。

桄榔树》

  古南海县有桄榔树,峰头生叶,有面。大者出面,乃至百斛。以牛乳啖之,甚美。(出《酉陽杂俎》)

桄榔树》【译文】

  古代南海县有一种桄榔树,最顶上生叶。树叶上有面。一棵大一点的桄榔树,出的面可达一百斛。这面和牛奶一起吃,特别好吃。

怪 松》

  南康有怪松。从前刺史,每令画工写松,必数枝衰悴。后因一客与妓,环饮其下,经日松死。(出《酉陽杂俎》)

怪 松》【译文】

  南康有一棵很怪的松树。从前,刺史每次让画工画这棵松,就一定有几个树枝衰败憔悴。后来因为一个客人和一名歌妓在树下环绕着它饮酒作乐,一日之后,这松树居然死了。

枫 人》(种田)

  岭中诸山多枫树。树老多有瘤瘿。忽一夜遇暴雷骤雨,其树赘则暗长三数尺。南人谓之枫人。越巫云,取之雕刻神鬼,异致灵验。(出《岭表录异》)

枫 人》【译文】

  岭中各山中枫树很多。树老之后,很多都长有瘤子。忽然有一天夜里,遇上一场暴雷骤雨,一棵枫树上的瘤子就暗长了好几尺。南方人叫它“枫人”。越地的女巫说,用这种枫树上的瘤子雕刻神鬼,特别灵验。

《枫 鬼》

  《临川记》云,抚州麻姑山,或有登者,望之,庐岳彭蠡,皆在其下。有黄连厚朴,恒山枫树。数千年者,有人形,眼鼻口臂而无脚。入山者见之,或有砟之者,皆出血。人皆以蓝冠于其头,明日看失蓝,为枫子鬼。(出《十道记》)

《枫 鬼》【译文】

  《临川记》说,抚州的麻姑山,有攀登的人,往四外望去,庐、岳、彭蠡,都比不上它。山上有黄连、厚朴和恒山枫树。有棵活了几千年的老树,已经化成人形,眼、鼻、口、臂全有,但是没有脚。进山的人见到它,如果有人从它身上弄掉一小块儿,全都出血。人们都把蓝草像戴帽子那样盖到它的头上,第二天去看就全都没了,是枫子鬼。

《枫生人》

  江东江西山中,多有枫木人,于枫树下生,似人形,长三四尺。夜雷雨,即长与树齐,见人即缩依旧。曾有人合笠于首(“首”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明日看,笠子挂在树头上。旱时欲雨,以竹束其头,禊之即雨。人取以为式盘,极神验。枫木枣地是也。(出《朝野佥载》)

《枫生人》【译文】

  江东江西的山中,有许多枫木人,生长在枫树之下,像人形,高三四尺。夜间有雷雨,它就长得和树一般高。见到人它就依旧缩回去。曾经有人把竹笠扣到它的头上,第二天去看,竹笠居然挂到树头上去了。旱天的时候想要下雨,用竹针扎它的头,然后举行求雨的仪式就下雨了。人们把它从山上弄回来做成占卜用的盘子,极其灵验。枫树长在枣地上,就能出现这种情况。

《灵 枫》

  南中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人形,亦呼为灵枫焉。(出《述异记》)

《灵 枫》【译文】

  南中有“枫子鬼”,树龄极大的老枫树可以化作人形,也称之为“灵枫”。

《破木有肉》

  有人破大木,木中有肉,可五斤,如熟猪肉。(出《稽神录》)

《破木有肉》【译文】

  有人破一根大木头,发现木头里边有肉,能有五斤重,像是熟猪肉。

《江中枫材》

  循海之间,每构屋,即命民踏木于江中,短长细大,唯所取。率松材也。彼俗常用,不知古之何人断截。埋泥沙中,既不朽蠹,又多如是。事可异者。(出《岭南异物志》)

《江中枫材》【译文】

  循海之间,每有人盖房子,就让村民到江中踩寻木材,长短粗细,需要什么样的就找什么样的。大致都是松材。那里的百姓常用它。也不知古时候是谁采伐的。埋在泥沙当中,既不朽烂,没有虫子叮咬,又有如此之多,这事可真够奇的。

《河伯下材》

  中宿县山下有神宇,溱水至此,沸腾鼓怒。槎木泛至此沦没,竟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出《酉陽杂俎》)

《河伯下材》【译文】

  中宿县山下有供奉神像的房屋,溱水流到这里,波浪翻滚如怒。木筏泛到这里就沉没,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世人认为这是河神截下来的木材。

《斗蛟船木》

  樟木,江东人多取为船。船有与蛟龙斗者。(出《酉陽杂俎》)

《斗蛟船木》【译文】

  樟木,江东人大多用它做船。这种船有和蛟龙争斗的。

《交让木》

  武陵郡记,白雉山有木,名交让。众木敷荣后,方萌芽;亦更岁迭荣也。(出《酉陽杂俎》)

《交让木》【译文】

  据武陵郡记载,白雉山上有一种树,名叫“交让”,各种树木普遍茂盛之后,它才萌芽;并且每隔一年才繁荣一次呢。

《千岁松》

  《玉策记》称,千岁松树,四边披越,上杪不长。望而视之,有如偃盖。其中有物,如青犬,或如人。皆寿万岁。(出《抱朴子》)

《千岁松》【译文】

  《玉策记》说,千岁之松,树皮破裂,凹凸不平,树梢长年不长,远远望去,树冠如偃仰的车盖,那里面有东西,像青色的狗,有的像人,凡是这样的,都有一万年的寿命了。

《汗 杖》

  东方朔西那汗国回。得声木十枚。帝以赐大臣。人有疾则杖汗,将死则折。里语:“生年未半杖不汗。”(出《酉陽杂俎》)

《汗 杖》【译文】

  东方朔从西那汗国回来,带回来十根声木。皇上把这些声木赐给大臣。人有病,木杖就出汗;人将死,木杖就折断。俚俗有这样的谚语:“生年未半杖不汗。”

《化蝶树》

  长安城禁苑内一大树,冬月雪中,忽花叶茂盛。及凋落结实,其子光明璨烂,如火之明焉。数日,皆化为红蛱蝶飞去。至明年,唐高祖自唐国入长安。此必前兆也。(出《潇湘录》)

《化蝶树》【译文】

  长安城禁苑中有一棵大树,在冬天的风雪里,忽然间它就长出茂盛的花叶来。等到花落结果,那些果都光灿灿的,像火一样光明。几天之后,这些果子都变成蝴蝶飞去。到了第二年,唐高祖从唐国进入长安。这一定是前兆。

《涪水材》

  梓童郪县,唐大历七年,夏六月甲子,涪水泛溢,流木数千条。梁栋欀桷具备。补内城屋,悉此木。乔林为之记。(出《洽闻记》)

《涪水材》【译文】

  梓童郪县,唐大历七年夏天六月甲子日,涪水暴涨,冲下来几千根木头,大大小小做梁做柁的都有。补修城内的房屋,全都用这些木材。乔林把这事记了下来。

《端正树》

  长安西端正树,去马嵬一舍之程,乃唐德宗皇帝幸奉天,睹其蔽芾,锡以美名。后有文士经过,题诗逆旅,不显姓名。诗曰:“昔日偏沾雨露荣,德皇西幸赐嘉名。马嵬此去无多地,合向杨妃冢上生。”风雅有如此焉。(出《抒情诗》)

《端正树》【译文】

  长安之西的端正树,离马嵬坡三十里路程,是唐德宗皇帝驾临奉天,看到它葱茏茂盛才赐给它美名的。后来有一个文士从这里经过,在客栈里题了诗,没有署名。诗说:“昔日偏沾雨露荣,德皇西幸赐嘉名。马嵬此去无多地,合向杨妃冢上生。”竟是如此风雅!

《崇贤里槐》

  唐陈朴者,元和中,崇贤里此街大门外,有槐树,尝黄昏徙倚窥外。见若妇人及老狐异鸟之类,进入树中。遂伐视之。树凡三槎,并空中,一槎中有独头栗一百二十一枚,中襁一死儿,长尺余。(出《酉陽杂俎》)

《崇贤里槐》【译文】

  唐元和年间,一个叫陈朴的人,从崇贤里北街大门外自己的家里,依着门往外看。这正是黄昏时候,他看见一些好像妇人及老狐异鸟之类的东西,飞入一棵大槐树里。于是他就把大槐树砍倒,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大槐树一共三个杈,中间都是空的,一个杈中装有独头栗子一百二十一个,中间用布包着一个死孩子,一尺多长。

《三枝槐》

  唐相国李石,河中永乐有宅。庭槐一本,抽三枝,直过堂前屋脊,一枝不及。相国同堂昆弟三人,曰石,曰而(陈校本“而”作“程”),皆登宰执;唯福一人,历七镇使相而已。(原阙出处,今见《酉陽杂俎续》十)

《三枝槐》【译文】

  唐相国李石,在河中永乐有一所宅子。庭中有一棵槐树,三个枝,其中有两枝直过堂前的屋脊,有一枝达不到。李石兄弟三人,他和一个叫李而的都登相位,而一个叫李福的只做过七镇使相而已。

《瘿 槐》

  华州三家店西北道边,有槐甚大,葱郁周回,可荫数亩。槐有瘿,形如二猪,相趂奔走。其回顾口耳头足,一如塑者。(出《闻奇录》)

《瘿 槐》【译文】

  华州三家店西北的道边上,有一棵槐树,特别高大,枝叶葱郁,环绕萦回,可以荫盖好几亩地。槐树上有瘤子,形状就像两头猪在互相追逐奔跑。反复地看那两头猪的口、耳、头、足,全都象用泥塑的。

《荆根枕》

  贾人张弘者,行至华岳庙前,忽昏懵,前进不可,系马于一金荆树而酣睡。马惊,拽出树根而去。寤,逐而及之。树根形如狮子,毛爪眼耳足尾,无不悉具。乃于华陰县,求木工修之为一枕,献于庙。守庙者常以匮锁之。行人闻者,赂守庙者百钱,始获一见。(出《闻奇录》)

《荆根枕》【译文】

  商人张弘,走到华岳庙前,忽然感到晕眩,不能继续前进,就把马拴到一棵金荆树上,自己就地酣睡。马好像受到惊吓,拽出树根来拖着就跑。张弘醒来,追上马,发现那树根形状很像一只狮子,毛、爪、眼、耳、足、尾,全都具备。于是他就到华陰县,找木工修理加工成一个狮形的枕头,献给庙里。守庙的常用柜子锁着它。听说这事的行人,要拿一百钱送给守庙的,才能获准看一看。

《五重桑》

  洛中愿会寺,魏中书侍郎王翊舍宅立也。佛堂前生桑树一株,直上五尺,枝条横绕,柯叶旁布,形如羽盖。复高五尺,又然。凡为五重。每一重,叶椹各异。京师道俗,谓之神桑。观者甚众。帝闻而恶之,以为惑众,命给事黄门侍郎元纪,伐杀之。其日云雾晦冥,下斧之处,流血至地,见者莫不悲泣。(出《洛陽伽蓝记》)

《五重桑》【译文】

  洛中的愿会寺,是魏时中书侍郎王翊舍宅建起来的。佛堂前长出一棵桑树,直上五尺,枝条横出,树叶旁生,葱茏茂密,形如羽盖。又高五尺,又是这样一重枝叶,共是五重。每一重的叶和椹都不一样。京城的人们,不管是道是俗,都说这是神桑。前来观看的人很多。皇帝听了这事很厌恶,认为这是惑众,就命令给事黄门侍郎元纪前去砍伐这棵桑树。这一天云低雾重,陰沉昏暗。斧子砍到树上,被砍之处立刻就流血到地,在场观看的人,没有不感到悲伤而哭泣的。

《蜻蜓树》

  昔娄约居常山,据禅座。有一野妪,手持一树。植之于庭,言此是蜻蜓树。岁久芬芳郁茂。有一乌,身赤尾长,常止息其上。(出《酉陽杂俎》)

《蜻蜓树》【译文】

  过去娄约住在常山,坐在座上。有一个村野中的老女人,手持一棵小树,把它栽到娄约的庭院当中,说这是蜻蜓树。年头多了,这树枝叶繁茂,气味芬芳。有一种身体赤红尾巴很长的鸟雀,常常止息在这棵树上。

《无患木》

  无患木,烧之极香,避恶气。一名噤娄,一名桓。昔有神巫曰瑶眊,能符劾百鬼,擒魑魅,以无患木击杀之。世人竞取此木为器,用却鬼,因曰无患木。(出《酉陽杂俎》)

《无患木》【译文】

  无患木,把它点燃,气味极香,避邪恶之气。一名叫“噤娄”,一名叫“桓”。过去有个神巫叫瑶眊,能用符咒降伏百鬼,擒妖捉怪,用无患木击杀这些鬼怪。世人争抢着弄这种木头做器县,用它驱鬼避邪,因而就叫无患木。

《醋心树》

  杜师仁尝赁居。庭有巨杏树。邻居老人,每担水至树侧,必叹曰:“此树可惜。”杜诘之。老人云:“某善知木病,此树有疾,某请治。”乃诊树一处,曰:“树病醋心。”杜染指于蠹处尝之,味若薄醋。老人持小钩披蠹,再三钩之,得一白虫,如蝠。乃傅药于疮中。复戒曰:“有实,自青皮时,必标之。十去八九,则树活。”如其言,树益茂盛矣。又云:“尝见《栽植经》三卷,言木有病醋心者。(出《酉陽杂俎》)

《醋心树》【译文】

  杜筛仁曾经租房子住。庭院里有一棵大杏树。邻居的一位老人,每当挑水走到树旁,一定会叹息说:“这树可惜了!”杜师仁问老人怎么回事。老人说:“我会给树木看病。这棵树病了,让我给它看看吧。”于是他就诊视树的一处,然后说,树得的是醋心病。杜师仁用手指在虫咬处醮一下放到嘴里一尝,味道确实像薄醋。老人拿着一把小钩子往外钩虫子,再三地钩,钩出一条小白虫,样子像蝙蝠。于是就在树的疮中敷了药。又警告说:“结了果之后,从青皮的时候起,就要标有记号,除去十分之八九,树就能活。”杜师仁照他说的去做,果然那树更加茂盛了。又说,杜师仁曾经读过《栽植经》三卷,那上面说树木确实有患醋心病的。

《登第皂荚》

  泉州文宣王庙,庭宇严峻,学校之盛,冠于藩府。庭中有皂荚树,每州人将登第,则生一荚。以为常矣。梁真明中,忽然生一荚有半,人莫谕其意。乃其年,州人陈逖,进士及第;黄仁颖,学究及第。仁颖耻之,复应(“应”原作“登”,据明抄本改)进士举。至同光中,旧生半荚之所,复生全荚。其年,仁颖及第。后数年,庙为火焚。其年,闽自称尊号,不复贡士,遂至于今。(出《稽神录》)

《登第皂荚》【译文】

  泉州的文宣王庙,庭院屋宇庄严高峻,开办学校的盛况,在藩府是数第一的。庭院中有一棵皂荚树,每当州中将有人登第,它就生出一荚。人们都习以为常了。梁贞明年间,它忽然生出一个半荚来,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在这一年里,本州人陈逖,进士科及第;黄仁颖,学究科及第。黄仁颖感到羞耻,又去参加进士科考试。到了同光年间,原先生半荚的地方,长出一个完整的荚来。就是这一年,黄仁颖及第了。以后过了几年,文宣王庙被火烧。那一年闽地自称尊号,不再向朝廷举荐人才,直到如今。

《辨白檀树》

  剑门之左峭岩间(“间”原作“闻”,据明抄本改)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晴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栝树也。自历大小漫天。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仍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出《玉堂闲话》)

《辨白檀树》【译文】

  剑门左边的峭岩之间,有一棵大树,生长在石缝中,好几围粗,枝干纯白色。人们都传说这是一棵白檀树。树下常常有一条大毒蛇,蟠踞在那里守护着,村民不敢去采伐它。又说西岩壁的半腰处,有志公和尚的影像。路人从这里走过的时候,都要朝西方擎起双手顶礼膜拜,就像亲眼见到了如来一样。王仁裕于癸未年进入蜀地。他走到那岩下时,尤其注意地观察了一番,来判断向来的传说是否属实。这时候正赶上天气晴朗,溪谷青翠,就像用水洗过的样子。于是他就勒住马辔久久观望。那白檀,原来竟是一棵白栝树!他亲自经历的大小事情漫天皆是。道路被夹在溪谷中,这类情形特别多,哪有什么毒蛇盘绕香檀树的事!他又向西看那志公和尚的影像。在岩间有圆柏一棵,那就是志公戴着竹笠的头;两边有上下走向的石缝,画出了志公的身形;斜向的石缝,就是袈裟上的花纹了;那上面有斑斑驳驳的苔藓,就勾勒描画出山水图案来。这才审定,那树不是白檀树,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弄明白了,才知道人们的误传没有边际呢!

“藟 蔓”

藤实杯

  藤实杯出西域。藤大如臂。叶似葛花实如梧桐。实成坚固,皆可酌酒。自有文章,映澈可爱。实大如杯,味如豆蔻,香美消酒。士人提酒,来至藤下,摘花酌酒,乃以其实消醒。国人宝之,不传于中土。张骞入宛得之。事在《张骞出关志》。(出《炙毂子》)

藤实杯》【译文】

  藤实杯来自西域。藤有胳膊那么粗。叶子像葛花的叶,果实像梧桐的果。果实成熟之后坚硬结实,都可以酌酒。那上面自然生有花纹,明澈可爱。果实有杯子那么大,味道像豆蔻,既香美又有消酒的功效。士人提着酒来到藤下,摘花舀酒,竟然又用它的果实解酒。国人把它当成宝贝,不传给东土。张骞通西域的时候入大宛而得之。这事记在《张骞出关志》里。

钟 藤

  松桢,即钟藤也。叶大者,晋安人以为盘。(出《酉陽杂俎》)

钟 藤》【译文】

  松桢就是钟藤。晋安人用较大的钟藤叶做盘子。

人子藤

  安南有人子藤,红色,在蔓端有刺。其子如人状。昆仑烧之集象。南中亦难得。(出《酉陽杂俎》)

人子藤》【译文】

  安南有一种叫做人子藤的植物,红色,藤蔓的顶端有刺。它的籽实有如人形。昆仑岛一带焚烧它的籽实召集大象。即使在南中,人子藤也是难得的。

蜜草蔓

  北天竺国出蜜草,蔓生大叶,秋冬不死。因重霜露,遂结成蜜,如塞上蓬盐。(出《酉陽杂俎》)

蜜草蔓》【译文】

  北天竺国出产一种植物叫蜜草,蔓生,大叶,秋冬也不凋落。由于屡经霜露,便积结成蜜,就像塞外大地上的蓬盐。

胡蔓草

  胡蔓草,此草在邕间,丛生。花偏如栀子,稍大,不成朵,色黄白。叶稍异。误食之,数日卒死。饮白鹅白鸭血(“血”字原阙,据明抄本补)则解。或以物投之,祝曰:“我买你,食之不死。”(出《酉陽杂俎》)

胡蔓草》【译文】

  胡蔓草生在邕间,是丛生植物。花偏,像栀子花,比栀子花稍大,不成朵,黄白色。叶与栀子叶略有不同。误吃了胡蔓草,几天之内就死。喝白鹅白鸭血就能解。有的人把什么东西扔向它,祷告说:“我买你,吃了别让我死。”

《野狐丝》

  有草蔓生,色白,花微红,大如粟。秦人呼为野狐丝。(出《酉陽杂俎》)

《野狐丝》【译文】

  有一种草,蔓生,色白,花微红,大小如同米粒,秦地人叫它野狐丝。


【草木卷 3】
《柰祗草》

  柰祗,出拂林国。苗长三四尺。根大如鸭卵。叶似蒜,叶中心抽条甚长。茎端有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子。其草冬生夏死,与荠麦相类。取其花,压以为油,涂身,除风气。拂林国王及国内贵人用之。(出《酉陽杂俎》)

《柰祗草》【译文】

  柰祗,出在拂林国。苗高三四尺。根挺大,形如鸭蛋。叶像蒜叶,叶中心抽出一根长长的条。茎端开花,花六个瓣,红白色,花心是橙红色的。只开花不结籽。这种草冬天生长夏天枯萎,和荠麦类似。把它的花压成油,用油涂身,可以驱除风寒湿气。拂林国王以及国中的贵族们用它。

《三赖草》

  曹州及扬州淮口,出夏梨三赖草。如金色,出于高崖。魅药中最切用。(出《酉陽杂俎》)

《三赖草》【译文】

  曹州及扬州的淮口,出产一种植物叫“夏梨三赖草”。金黄色,生长在高山脚下。此草最适用于做魅药。

《席箕草》

  席箕一名塞芦,生北胡地。古诗云:“千里席箕草。”(出《述异记》)

《席箕草》【译文】

  席箕,还有一名“塞芦”,生长在北方胡人境内。古诗云:“千里席箕草。”

《护门草》

  常山北有草,名护门。置诸门上,夜有人过,辄叱之。(出《酉陽杂俎》)

《护门草》【译文】

  常山北有一种草,名叫“护门草”。把它放到门上,夜间有人通过,它就发出呵斥声。

《仙人绦》

  衡岳出仙人绦。无根,多生石上。状如带,三股,色绿。亦不常有。(出《酉陽杂俎》)

《仙人绦》【译文】

  衡山出一种叫“仙人绦”的植物,没有根,多半生长在石头上,形状像带子,共三股,绿颜色。不过并不常见。

《合离草》

  合离,根如芋(“芋”原作“草”,据许本改)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一名独摇,一名离母。若土人所食者,呼为“赤箭”矣。(出《酉陽杂俎》)

《合离草》【译文】

  合离草,它的根像芋魁,有十二个“游子”环绕着。这十二个“游子”由根须互相牵连着。但实际上并不相连,以气势相连属罢了。一名叫“独摇”,还有一名叫“离母”。那些本地人吃的,就被叫做“赤箭”了。

《老鸦笊篱草》

  老鸦笊篱,叶如牛蒡而狭。子熟时,色黑。状如笊篱。(出《酉陽杂俎》)

《老鸦笊篱草》【译文】

  老鸦笊篱草,它的叶像牛蒡叶而比牛蒡叶窄。种子成熟时,颜色发黑。它的形状像笊篱。

《鬼皂荚》

  鬼皂荚,生江南地泽,如皂荚,高一二尺。沐之长发,叶亦去衣垢。(出《酉陽杂俎》)

《鬼皂荚》【译文】

  鬼皂荚,生长在江南沼泽地中,样子很像皂荚,高一二尺左右。用鬼皂荚煮水洗头,有益于头发的生长。它的叶也有除去衣垢的功效。

《青草槐》

  龙陽县裨牛山南,有青草槐。丛生,高尺余。花若金灯,仲夏发花。(出《酉陽杂俎》)

《青草槐》【译文】

  龙陽县裨牛山南,有一种叫做“青草槐”的植物,丛生,高一尺多,花像金色小灯,五月开花。

《铜匙草》

  铜匙草,生水中,叶如剪刀。(出《酉陽杂俎》)

《铜匙草》【译文】

  铜匙草,生长在水中。叶子像剪刀。

《水耐冬》

  水耐冬,此草终冬在水不死。段成式城南别墅池中有之。(出《酉陽杂俎》)

《水耐冬》【译文】

  水耐冬,这种草整个冬天都泡在水里但是不死。段成式城南的别墅池子里有这种草。

《三白草》

  三白草,初生不白。入夏,叶端方白。农人候之莳田。三叶白,草毕秀矣。其叶似署预。(出《酉陽杂俎》)

《三白草》【译文】

  三白草,刚生长出时并不白。进入夏季,叶尖儿上才开始发白。农人等到这个时候才把它移栽到田里莳弄。三个叶发白时,就全都抽穗开花了。它的叶子很像署预。

《无心草》

  蚍蜉酒草,一曰鼠耳,像形也。亦曰无心草。(出《酉陽杂俎》)

《无心草》【译文】

  蚍蜉酒草,一名叫“鼠耳”,是因为像鼠耳之形。此草也叫“无心草”。

《盆甑草》

  盆甑草,即牵牛子也。秋节后断之,状如盆甑。其中有子,似龟蔓署预。(出《酉陽杂俎》)

《盆甑草》【译文】

  盆甑草,就是牵牛子。中秋节之后它就不再生长。形状像小盆,里边有籽。此草像龟蔓署预。

《女 草》

  葳蕤草,一名丽草,亦呼为女草。江湖中呼为娃草。美女曰娃,故以为名。(出《酉陽杂俎》)

《女 草》【译文】

  葳蕤草,一名叫做“丽草”,也叫它“女草”。江湖中人叫它“娃草”。娃就是美女,所以又用“娃草”来称呼。

《媚 草》

  鹤子草,蔓生也。其花曲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又呼为“绿花绿叶”),南人云是媚草。采之曝干,以代面靥。形如飞鹤,翅尾觜足,无所不具。此草蔓至春生双虫,只食其叶。越女收于妆奁中,养之如(“如”原作“知”,据明抄本改)蚕。摘其草饲之。虫老不食,而蜕为蝶,赤黄色。妇女收而带之,谓之媚蝶。(出《岭表录异》)

《媚 草》【译文】

  鹤子草,是一种蔓生植物。它的花呈曲尘色,蒂呈浅紫色,叶像柳叶而比柳叶短。正当夏天开花。南方人说它是“媚草”。把它采回来晒干,可以做成女人面部的化妆品。它的形状象飞鹤,翅、尾、嘴、脚,没有不具备的。这种草的蔓到了春天生双虫,只吃它的叶。越地女子把这虫捉回去放到妆奁中,像养蚕那样养着,摘媚草叶喂它。虫老之后蜕化成蝴蝶,赤黄色。妇女把这蝶带在身上,叫它“媚蝶”。

《醉 草》

  《尸子》:赤县洲为昆仑之墟。其东则卤水岛。山左右,玉红之草生焉。食其一实,醉卧三百岁。(出《文枢镜要》)

《醉 草》【译文】

  《尸子》里有这样的记述:赤县洲,是依傍于昆仑的大土丘。它的东面就是卤水岛。山左右,生长着玉红色的草。吃这种草的一粒果实,就会醉卧三百年。

《舞 草》

  舞草出雅州。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半。相对。人或近之则欹;抵掌讴曲,则摇动如舞矣。(出《酉陽杂俎》)

《舞 草》【译文】

  舞草出在雅州。它一根茎三片叶。叶的形状像决明。一片叶长在茎端,两片叶相对长在茎半腰。人走近它它就倾斜。人如果在它跟前击掌唱曲儿,它就像跳舞那样摇动起来了。

《相思草》

  秦赵间有相思草。状若石竹,而节节相续。一名断肠草,又名愁妇草,亦名孀草,又呼为寡妇莎。盖相思之流也。(出《述异记》)

《相思草》【译文】

  秦地赵地一带有“相思草”。这种草样子像石竹,一节一节地连续而生。一名叫“断肠草”,又名叫“愁妇草”,也叫“孀草”,还有人叫它“寡妇莎”。这类叫法都含有“相思”的意思。

《无情草》

  左行草。使人无情。范陽长贡。(出《酉陽杂俎》)

《无情草》【译文】

  左行草,能使人无情。范陽经常进贡。

《忘忧草》

  萱草一名紫萱,又名忘忧草。吴中书生谓之疗愁。嵇康《养生论》云:“萱草忘忧”。(出《述异记》)

《忘忧草》【译文】

  萱草,一个名叫“紫萱”,又一个名叫“忘忧草”。吴地的书生们叫它“疗愁”。嵇康《养生论》说:“萱草忘忧”。

《睡 草》

  桂林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懒妇箴。出《南海地记》。(出《述异记》)

《睡 草》【译文】

  桂林有一种草叫“睡草”,见了就让人睡觉。一名“醉草”,也叫做“懒妇箴”。此说见于《南海地记》。

《千步香草》

  南海出百步香,风(“风”原作“枫”,据明抄本改)闻于千步也。今海隅有千步香,是其种也。叶似杜若,而红碧间杂。《贡籍》云:“日南郡贡千步香。”(出《述异记》)

《千步香草》【译文】

  南海出产百步香,百步之外可以嗅到它的香味。现在海边有千步香,是南海百步香的种繁育的。叶似杜若,红碧间杂。《贡籍》说:“日南郡进贡千步香。”

《麝 草》

  龟甲香即桂香。善者紫术香。一名金杜香,一名麝草香。出苍梧桂林二郡界。今吴中有麝草,似红而甚芳香。(出《述异记》)

《麝 草》【译文】

  龟甲香就是“桂香”。上品是紫术香。一名叫“金杜香”,一名叫“麝草香”。出自苍梧、桂林二郡地界。现在吴地有一种草叫“麝草”,颜色红而特别芳香。

《治盅草》

  新州郡境有药,土人呼为吉财。解诸毒及盅,神用无比。昔有人尝至雷州,途中遇毒,面貌颇异,自谓即毙。以吉财数寸饮之,一吐而愈。俗云,昔人有遇毒,其奴吉财得是药,因以奴名名之。实草根也,类芍药。遇毒者,夜中潜取二三寸,或剉或磨,少加甘草,诘旦煎饮之,得吐即愈。俗传将服是药,不欲显言,故云潜取。而不详其故。或云,昔有里媪病盅,其子为小胥,邑宰命以吉财饮之,暮乃具药。及旦,其母谓曰:“吾梦人告我,若饮是且死,亟去之。”即仆于地。其子又告县尹,县尹固令饮之,果愈。岂中盅者亦有神,若二竖哉!(出《投荒杂录》)

《治盅草》【译文】

  新州郡境内有一种药,当地人叫它“吉财”。这种药解各种毒和毒虫,神效无以伦比。过去曾经有一个人到雷州去,半路上中了毒,脸肿得变了模样,他自己说马上就要死了。但是只用几寸的吉财做药让他服下,他吐过一阵之后就痊愈了。当地人说,过去有一个人中了毒,他的家奴弄到这种药,家奴名叫吉财,因此就用奴名做了药名。其实就是一种草根,类似芍药。中毒的人,夜里潜取吉财二三寸,搓磨弄碎,稍微加一些甘草在里面,次日早晨煎服,能吐就好。一般人传说,要服这种药,不要公开说明,所以叫做“潜取”,但是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有人说,过去有一个乡间老太太患上了毒虫病,她的儿子是个小官。县令得知小官的母亲害的是毒虫病,就让他弄吉财为母亲治病。天黑才弄到药。等到第二天早晨,小官的母亲说:“我梦见有人告诉我,要是吃这药就会死,赶快离开它!”说完她就倒在地上。她儿子又去告诉了县令,县令坚决让他给母亲吃下。果然就好了。难道中盅毒者也有盅神,就像潜入“膏”、“肓”之间的“二竖”呢?

《蛇衔草》

  《异苑》云: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馀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能续已断之指如故。”是也。(出《感应经》)

《蛇衔草》【译文】

  《异苑》说:过去有一位老农耕地,遇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另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疮,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就用“蛇衔草”当草名了。《抱朴子》说:“蛇衔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起来,接得和原先一样。”说的就是这回事。

《鹿活草》

  天名精,一曰鹿活草。青州刘炳,宋元嘉中。射一鹿。剖五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炳密录此草种之,多愈伤折。俗呼为刘炳草。(出《酉陽杂俎》)

《鹿活草》【译文】

  天名精,另一个叫法是“鹿活草”。青州有个叫刘炳的人,宋元嘉年间,他射到一头鹿。他剖去鹿的五脏,把鹿活草塞进去,那鹿就像跌倒了似的,又站起来了。刘炳秘密地收取此草栽种它,治好很多断折之伤。因而鹿活草俗称“刘炳草”。

《解毒草》

  建宁郡乌句山南五百里,生牧靡草,可以解毒。百卉方盛,乌多误食乌啄。中毒,必急飞牧靡山,啄牧靡以解。(出《酉陽杂俎》)

《解毒草》【译文】

  建宁郡乌句山南五百里,生长一种草叫做“牧靡草”。这种草可以解毒。百草正茂盛,许多鸟雀都可能误吃毒草而中毒。鸟雀一旦中了毒,就一定紧急飞到牧靡山,啄食牧靡草来解毒。

《毒 草》

  博落回有大毒,生江淮山谷中。茎叶如麻,茎中空,吹作声,如勃逻。故名之。(出《酉陽杂俎》)

《毒 草》【译文】

  博落回毒性很大,生在江淮一带的山谷中,茎和叶很像麻。茎中间是空的,一吹能发出“勃逻”、“勃逻”的声音,所以叫它“博落回”。

《蕉毒草》

  蕉毒草如芋巨,状如雀头。置干地则润,置湿地则干。炊饭时种于灶上,比饭熟,即著花结子。人食之立死。(出《感应经》)

《蕉毒草》【译文】

  蕉毒草像芋巨,形状似麻雀的脑袋。把它放在干地儿上,地就湿润;把它放在湿地上,地就干爽。做饭的时候把它种到灶台上,等到饭熟时,它就开花结果。人吃了立刻就死。

《牧麻草》

  有牧麻草,大毒。有此草,值风吹其气所至,则数里内稻皆即死。李淳风云:“其汁本清,得水则稠,见日则湿,入荫即干,在夏欲凉,在冬欲温。”(出《感应经》)

《牧麻草》【译文】

  有一种草叫“牧麻草”,有巨毒。这种草,凡是风能把它的气味吹到的地方,那就几里之内的禾苗全都会立即死掉。李淳风说:“这种草的浆汁本来是清的,见了水就变稠了,见了日光它就湿,入到荫处它就干,在夏天它喜凉,在冬天,它喜暖。”

《龙 刍》

  东海岛龙驹川,穆天子养八骏处。岛中有草名龙刍。马食之,日行千里。古语:“一株龙刍,化为龙驹。”(出《述异记》)

《龙 刍》【译文】

  东海岛的龙驹川,是穆天子养八骏的地方。岛中有一种草名叫“龙刍”,马吃了它,可以日行千里。古话说:“一棵龙刍,化成龙驹。”

《红 草》

  山戎之北有草,茎长一丈,叶如车轮,色如朝霞。齐桓时,山戎献其种,乃植于庭,以表霸者之瑞。(出《酉陽杂俎》)

《红 草》【译文】

  山戎的北部有一种草,茎长一丈,叶如车轮,色似朝霞。齐桓公的时候,山戎献来这种草的种子,于是就种在庭院里,作为成就霸业者吉瑞的标志。

《宫人草》

  楚中往往有宫人草。状似金橙,而甚芬氲。花似红翠。俗说:“楚灵王时,宫人数千,皆多怨旷。有因死于宫中者,葬之,墓上悉生此草。(出《述异记》)

《宫人草》【译文】

  楚地处处有宫人草。形状像金橙,特别芬芳氤氲。花像红色小鸟。楚灵王的时候,宫中美人数千,大都哀怨空虚孤独。有因此死于宫中的,埋葬后,坟墓上全长这种草。

《焦 茅》

  焦茅,高五丈。火燃之成灰,以水灌之,复成茅。是谓灵茅。

《焦 茅》【译文】

  焦茅,高可达五丈。用火把它烧成灰,再用水浇灌,它就又长成茅。这种茅叫“灵茅”。

《销明草》

  销明草,夜视如列星,昼则光自销灭也。

《销明草》【译文】

  销明草,夜晚看它像群星,到了白天它的光便自行消灭。

《黄渠草》

  黄渠,照日如火。实甚坚。内食者,焚身不热。

《黄渠草》【译文】

  黄渠,在陽光照耀下就像一片火。它的果实很坚硬。吃下这种果实的人,有火烧身也不觉得热。

《闻遐草》

  闻遐草,服者轻身。叶如桂,茎如兰。其国献根,植之多不生实,草叶多萎黄。诏并除焉。(焦茅、销明、黄渠、闻遐四种,并出《王子年拾遗记》)

《闻遐草》【译文】

  闻遐草,服用它的人能使体重减轻。它的叶像桂树,茎像兰草。产闻遐草的国家将闻遐草根献来,种植以后大多数不结果实,大多数草叶枯萎发黄。皇上下令把它们全拔掉了。

《始皇蒲》

  齐南城东有蒲台,秦始皇所顿处。时始皇在台下,萦蒲以系马。至今蒲生犹荣,俗谓之秦始皇蒲。(出《殷芸小说》)

《始皇蒲》【译文】

  齐南城东有个地方叫蒲台,是秦始皇停留过的地方。当时秦始皇在台下,缠绕蒲草拴马。至今蒲草生长得还很茂盛,一般都叫它秦始皇蒲。

《梦 草》

  汉武时,异国献梦草。似蒲。昼缩入地,夜若抽萌。怀其草,自知梦之善恶。帝思李夫人,怀之辄梦。(出《酉陽杂俎》)

《梦 草》【译文】

  汉武帝的时候,外国献来一种草叫“梦草”。这种草像蒲。它白天缩进地里,夜晚才抽发出来。怀揣这种草睡觉,自己就能知道梦的好坏。汉武帝思念李夫人,怀揣这草就总能梦到她。

《汉武牧马草》

  汉武于湖中牧马处,至今野草皆有嚼啮之状。湖中呼为马泽。泽中有汉武弹棋方石,上有勒铭焉。(出《述异记》)

《汉武牧马草》【译文】

  汉武帝在湖中牧马的地方,至今野草还有被马啃咬过的痕迹。湖中人称这地方叫“马泽”。泽中有汉武帝下棋的方石,石上有铭刻。

《水网藻》

  汉武昆灵池中,有水网藻。枝横倒水上,长八九尺,有似网目。凫鸭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因名之。(出《酉陽杂俎》)

《水网藻》【译文】

  汉武帝的昆灵池中,有一种草叫“水网藻”。枝条横倒在水上,长八九尺。枝条纵横,好像网眼。野鸭进入紫草之中,宛如进入一张大网,全都不能逃出。因此而得此名。

《地日草》

  南方有地日草。三足乌欲下食此草,羲和之驭,以手掩乌目(“目”原作“日”,据明抄本改,陈校本作“口”),食此则闷不复动。东方朔言,为小儿时,井陷,坠至地下,数十年无所寄托。有人引之,令往此草。中隔红泉,不得渡。其人以一只履,因乘泛红泉,得草处,食之。(出《酉陽杂俎》)

《地日草》【译文】

  南方有一种草叫地日草。三足乌想要下来吃这草。羲和为它驾御马匹,用手掩住它的眼睛,它吃了这草就闷闷地不再动了。东方朔说,他小时候,掉到一口井里,他坠入地下,几十年没有着落。有一个人拉住他,让他到有地日草的地方去。但是中间隔着红泉,渡不过去。那人把一只鞋送给他当船用,于是他乘着这只“鞋船”泛于红泉,找到有地日草的地方,终于吃到它。

《书带草》

  郑司农,常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黄巾乱,乃避。遣生徒崔琰、王经诸贤于此,挥涕而散。所居山下草如薤,叶长尺余许,坚韧异常。时人名作康成书带。(出《三齐记》)

《书带草》【译文】

  郑司农一直居住在不其城南山中,向学生们传授道业,直到黄巾军作乱他才避开。他和学生崔琰、王经等贤士们在这里分手。师生挥泪而别。他所居住的山下,草如薤,叶长一尺左右,非常坚韧,当时的人给它起名叫“康成书带”。

《金橙草》

  晋武帝为抚军时,府内后堂砌下,忽生异草三株。茎黄叶绿,若惣金抽翠。花蓧苒弱,状如金橙。时人未得知是何祥瑞也,故隐蔽,不听外人窥眎。有羌人姓姚名馥,字世芬,充厩养马,妙解陰陽之术。云,此草以应金德之瑞。馥年九十岁,姚襄即其祖也。馥好读书,嗜酒,每醉历月不醒。于醉时,好言王者兴亡之事。善戏笑,滑稽无穷。常叹云:“九河之水,不足以为蒸薪;七泽麋鹿,不足以充庖俎。”每言凡人禀天地精灵,不知饮酒者,动肉含气耳,何必土木之偶而无心识乎?好啜浊嚼糟,恒言渴于醇酒。群辈常弄狎之,呼为渴羌。及晋武践位,忽见馥立于阶下。帝奇其倜傥,擢为朝歌邑宰。馥辞曰:“氐羌异域,远隔风化,得游中华,已为殊幸。请辞朝歌之县,长充马圉之役。时赐美酒,以乐余年。”帝曰:“朝歌郡纣之故都,地有酒池,故使老羌不复呼渴。”馥于阶下,高声而应曰:“马圉老羌,渐染皇教,溥天夷貊,皆为王臣。今者欢酒池之乐,受朝歌之地,更为殷纣之比乎?”帝抚玉几大悦,即迁为酒泉太守。其地有青泉,其味如酒。馥乘酒而拜之。遂为善政。民为立生祠。后以府地赐张华,犹有此草。故茂先《金橙赋》云:“擢九茎于汉庭,美二株于兹馆。贵表祥乎金德,名比类而相乱。”至惠帝咸熙元年,三株草化为树,条叶似杨树,高五尺,以应三杨擅(“三”字原阙,“擅”原作“璮”,据《拾遗记》九补改)之事。时有杨隽,弟瑶,弟济,号曰三杨。醉羌之验也。(出《拾遗录》)

《金橙草》【译文】

  晋武帝做抚军的时候,府内后堂的墙下,忽然间长出三棵奇怪的草来。这草茎黄叶绿,宛若在整体的金块上抽出翠芽。花的形状有如金橙。当时的人没有能够知道这是什么祥瑞之兆的,所以就把这三棵草隐蔽起来,不让外人看见。有一个羌人姓姚名馥,字世芬。他在马厩里养马,却懂得陰陽之术。他说,这三棵草是预示主人将有美德的。姚馥年龄已经九十岁,姚襄就是他的祖父。他喜欢读书,对酒有特殊的嗜好,往往一醉就是一个多月不醒。在醉了的时候,他喜欢说些帝王的兴亡之事。他爱开玩笑,幽默有趣,特别滑稽。他常常叹息道:“九河里的水,不够用来蒸饭的;七泽里的鹿,不够用来做菜的。”他常常谈到所有人都是禀承天地的精灵的,不会喝酒的,只是有一口气的行尸走肉罢了,何必要做一个没有思想意识的木偶石像呢?他喜欢喝浓浊的劣酒,嚼其沉淀渣滓,却总说渴于美酒。同辈们经常捉弄他,呼他为“渴羌”。到了晋武帝登上尊位的时候,忽然有一天他看到姚馥站在阶下。他惊奇地发现姚馥也很倜傥,就要提拔姚馥做朝歌郡的郡守。姚馥推辞说:“我生在氏羌异域,远离华夏文化,能到中原来客居,已经是格外的荣幸。请别把我派到那里去。长期当一个喂马的,时常赐我一点好酒,让我好好打发晚年就行了!”晋武帝说:“朝歌是商纣的故都,地上有酒池子,所以才让你去,你再也用不着喊渴了!”姚馥在阶下高声答应说:“喂马的老羌,渐渐懂得皇家礼教,普天下的各族百姓,都是帝王的臣子,今天尽享酒池之乐,我就接受朝歌之地,可以与商纣王相提并论吗!”晋武帝抚按着玉几,很是高兴,立即改派姚馥为酒泉太守。酒泉这地方有一眼清泉,水的味道像酒。姚馥乘着酒兴拜谢晋武帝。于是姚馥成为一个实行善政的好官,老百姓为他立了“活人祠”。后来晋武帝把府地赐给张华的时候,那三棵草还在。所以茂先的《金橙赋》说:“擢九茎于汉庭,美二株于兹馆。贵表祥乎金德,名比类而相乱。”到了惠帝咸熙元年,三棵草变成树,枝条叶子全都像杨树,高五尺,以应“三杨”拥有大权。当时有杨隽、杨瑶、杨济三兄弟,号为“三杨”。是姚馥的话应验了。

《望舒草》

  晋太始十年,立河桥之岁,有扶支国,献望舒草。其色红,叶如荷。近望则如卷荷,远望则如舒荷,团团如盖。亦云,月出则叶舒,月没则叶卷。植于宫内,穿池广百步,名曰“望舒池”。愍帝之末,胡人移其种于胡中。至今绝矣。其池寻亦平也。(出《拾遗录》)

《望舒草》【译文】

  晋太始十年,也就是修建河桥的那年,有个扶支国献来了望舒草。那草是红色的,叶子像荷叶,近看就像卷荷,远望就像舒荷,圆圆的,就像车盖。也有人说,月出的时候叶子就舒展,月落时叶子就卷拢。这种草被种植在宫内,穿凿水池宽百步,叫做“望舒池”。愍帝末年,胡人把望舒草移植到胡地。到如今望舒草已经绝种了。那个望舒池不久也成为平地。

《神 草》

  魏明时,苑中有合欢草。状如蓍,一株百茎。昼则众条扶疏,夜乃合作一茎。谓之神。(出《酉陽杂俎》)

《神 草》【译文】

  魏明帝的时候,御花园里有一种草叫合欢草。这种草样子像蓍草,一棵草有上百的茎,白天则百条纷纷垂挂疏密有致,到了晚上就百茎并为一茎,人人都说神。



【草木卷(1 ~ 3 卷)文理木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