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禮儀之邦】淺談漢禮

 龙山墨人 2018-06-04
​漢民族傳統禮儀分為“吉、凶、軍、賓、嘉”五禮
吉禮:天神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列星)、地祗祭(社、稷、五祀、五嶽、山林、川澤、四鎮、四瀆、城隍、六宗、四方百物等)、人鬼祭(先祖、帝王、先聖、先師、賢臣等)
凶禮: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
軍禮:大師之禮、大均之禮、大田之禮、大役之禮、大封之禮
賓禮:朝、宗、覲、遇、相見禮、蕃王來朝禮等
嘉禮:飲食之禮、昏冠之禮、賓射之禮、燕饗之禮、脤膰之禮、賀慶之禮、巡守禮、即位改元禮等

與士庶階層關係較緊密的禮儀有家祭之禮、出生之禮、冠笄之禮、昏禮、士相見禮、鄉射禮、鄉飲酒禮、喪禮等。

五禮之分,可謂華夏禮制宏觀結構的劃分,所謂周禮,本為周官,五禮即國家與統治層面的禮制安排。然華夏之禮為化民成俗、修齊治平之事,拋卻五禮之格而取修齊之意,士民自誕至亡濡染的禮義常可顯真正文“化”煌煌之力。大綱五禮分類之後,並列天漢版主笑非先生《禮學大綱》一文,以求對華夏禮儀分類關注角度更加全面與豐潤。華夏傳統禮儀,分為“吉、凶、軍、賓、嘉”五禮。《周禮》五禮是歷代五禮的藍本。《周禮》對五禮分別闡釋為: 
吉禮:以吉禮祀邦國之鬼神示
凶禮:以凶禮哀邦國之憂
軍禮:以軍禮同邦國
賓禮:以賓禮親邦國
嘉禮:以嘉禮親萬民


【吉禮】
吉禮指祭祀之禮。先民祭祀為求吉祥,故稱吉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吉禮祀邦國之鬼、神、示”,將祭祀物件分為天神、地祗、人鬼等三類,每類之下再細分為若干等。


●天神祭:
第一等:祭昊天上帝(天子行祭)
第二等:祭日月星辰。即日、月、五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十二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十八宿(東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西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北玄武:鬥、牛、女、虛、危、室、壁)
第三等:凡是職有所司、有功於民的列星(司中、司命、風師、雨師、司民、司祿、分野星、房星、靈星、農星、太歲等)

●地祗祭:
第一等:社(土地神)、稷(穀神)、五祀(五行之神)、五嶽(泰、華、恒、衡、嵩山)
第二等:山林、川澤、四鎮(揚州會稽山、青州沂山、幽州醫無閭、冀州霍山)、四瀆(江、河、淮、濟)、城隍、四方山川、五祀、六宗
第三等:四方百物(掌管四方百物的各種小神,如春祀戶,夏祀灶,中央祀中溜,秋祀門,冬祀行)

●人鬼祭: 
先祖、歷代帝王、先聖、先師、賢臣、先農、先蠶、先火、先炊、先醫、先蔔等。

【凶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凶禮是指救患分災的禮儀,包括荒禮和喪禮兩大類,細目則有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等五種。 


●喪禮:“以喪禮哀死亡”。華夏禮儀中最重要的禮儀之一,核心是通過對死者遺體的處理,來表達對死者的敬愛之情。

●荒禮:“以荒禮哀凶劄”。本國或鄰國出現荒年、疫年時,以禮以示同憂。

●吊禮:“以吊禮哀禍災”。鄰國遭遇水火之災,派使者前往吊問。

●禬禮:“以禬禮哀圍敗”。禬是會合財貨的意思。鄰國發生禍難,發生重大物質損失,兄弟之國應該湊集錢財、物品以相救助。

●恤禮:“以恤禮哀寇亂”。鄰國發生外患內亂,應該派遣使者前往存問安否。  

【軍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同邦國”。《周禮》中的軍禮包括大師之禮、大均之禮、大田之禮、大役之禮、大封之禮五種。


●大師之禮:用眾也。天子親自出征的禮儀。天子御駕親征,威儀盛大,是為了調動國民為正義而戰的熱情. 

●大均之禮:恤眾也。應徵的士兵必須自備車馬、盔甲等。意在平攤軍賦,使民眾負擔均衡。唐宋以後廢。

●大田之禮:簡眾也。古代諸侯都親自參加四時田獵,分別稱為春搜、夏苗、秋獮、冬狩。

●大役之禮:任眾也。為了營造宮邑、堤防等而役使民眾。要求根據民力的強弱分派任務。

●大封之禮:合眾也。諸侯征戰,當侵略一方受到征討之後,要確認原有的疆界,聚集失散的居民。古代疆界都要封土植樹。

【賓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賓禮親邦國。” 周為華夏正朔,天子與諸侯之間,大多有親戚關係。為了聯絡感情,彼此親附,需要有定期的禮節性的會見。據《周禮》,賓禮就是天子、諸侯接待賓客的禮儀,其名目有六種:“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朝禮:包括天子的五門(皋門、庫門、路門、雉門、應門)三朝(外朝、治朝、燕朝)、朝位(三公、孤、卿、大夫等在朝廷中站立的位置)、朝服(冠冕、帶韠、黻黼、佩玉等)等,以及君臣出入、揖讓、登降、聽朝等的禮儀。  

●相見禮:古代人際交往的禮儀,並非局限于天子、諸侯之間,在士與士之間也有相應的禮儀,《儀禮》有《士相見禮》。

●蕃王來朝禮:據《明集禮》,洪武初年制定蕃王來朝禮,載番王來朝禮儀。

【嘉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嘉禮親萬民。” 嘉禮是飲食、婚冠、賓射、燕饗、脤膰、賀慶之禮的總稱。嘉是善、好的意思。嘉禮是按照人心之所善者制定的禮儀,故稱嘉禮。 


●飲食之禮:國君通過賓射、燕享之禮,與族族兄弟、四方賓客等飲酒聚食,以聯絡和加深感情,所以說“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  

●昏冠之禮: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許嫁,十五而笄,有冠笄之禮,表示成年。成年男女用昏禮使之恩愛相親,所以說“以昏冠之禮親成男女”。  

●賓射之禮:古代鄉有鄉射禮,朝廷有大射禮。在射禮中,即使有天子參與,也必須立賓主,所以稱賓射之禮。射禮主為親近舊知新友,所以說“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  

●燕饗之禮:四方前來朝聘的諸侯,是天子的賓客。天子要通過燕饗的方式,與之相親。所以說"以燕饗之禮,親四方之賓客"。  

●脤膰之禮:脤膰是宗廟社稷的祭肉。在祭祀結束後,將脤膰分給兄弟之國,藉以增進彼此的感情,所以說“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  

●賀慶之禮:對於有婚姻甥舅關係的異姓之國,在他們有喜慶之事時,要用致送禮物,以相慶賀。所以說“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  

●巡守禮:據文獻記載,上古時代帝王有定期巡守的制度。所到之處,要祭祀當地的名山大川,觀察風俗民情,並聽取諸侯的述職,考論政績,施行賞罰。  

●即位改元禮:古人把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子夜為冬至之時稱為初元(或者上元)。政權的更迭,往往選擇元日,帝王即位必有盛典,典禮的儀式也日益繁複。  

嘉禮的範圍很廣,除上述諸禮外,還包括正旦朝賀禮、冬至朝賀禮、聖節朝賀禮、皇后受賀禮、皇太子受賀禮、尊太上皇禮、學校禮、養老禮、職官禮、會盟禮,乃至觀象授時、政區劃分等等。《禮學大綱》 吳飛(字笑非) 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