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生病,误在家长

 Lynn9018 2018-06-04

上医网
发现有疗效的好中医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真幸福。真幸福吗?在这里不说大环境,只说家庭能掌控的小环境。如今的孩子,看似被“爱”包围着:


想吃什么有什么,各个季节的水果,各地的水果,随时可吃;

餐餐有大鱼大肉,不想吃饭时,大人还追着喂;

每天被家长和老师叮嘱,多喝水;

各种零食,各种饮料,牛奶,酸奶,果汁,豆浆......随便吃,随便喝。

衣服穿得严严实实的,生怕被冻着了;

又是补钙,有是补锌,又是补维生素......

一生病就立马可以送医院,退烧药、抗生素,输液,想用多少用多少;

有疝气、扁桃体红肿什么的,立马可做手术;

穿着漂亮的校服,用着电动橡皮擦,拖着带拉杆的书包;

可以随意发脾气,耍个性,摔东西,不会挨骂,家人反而笑呵呵;

被送去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背各种书,学各种才艺,赢在起跑线上......


拥有这些的孩子真的幸福吗?
给孩子这些真的是爱孩子吗?
从孩子的健康来看,上述是普遍存在的育儿误区。


 如今医院的儿科治疗,值得信赖吗?


我一位学生的朋友,是多年的执业西医师,给无数孩子输液,而自己孩子感冒发烧了,却从来舍不得输液消炎,求助于我的学生用中医疗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医者在给孩子们治疗的时候,都应该扪心问一句:如果这是自己的孩子,还会用这些药吗?还会输这瓶液吗?

 

为人父母者不学医,是为不慈。


并非提倡所有家长都成为医生,社会分工不需要所有人去行医。但是,每一位父母必须有合道的医学观念,我所指的医学观念,不是大多数人被广告被商家被利益集团洗脑的那一套,而是几千年来的常识,是真正贴近人体运行的真相。


孩子缺营养吗?


现在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普遍认为孩子容易生病是因为营养不够,所以身体没有免疫力,才会生病。


一旦病了,首先想到的又是多吃点,说不多吃点,病哪有力气好?
于是,追着孩子喂饭,又是牛奶酸奶,又是钙片,又是维生素片,一通补营养。牛奶、酸奶,偏凉性,多喝的话是耗阳气的,也易上湿气。


很多孩子,其实只是脾胃弱了,不能吸收食物里面的营养成分。去检查,缺锌缺钙,这只是结果,不是原因。不增强脾胃的吸收能力,强行补钙补锌,是会补出问题的,人工合成的营养品,会给身体堆积消化不了的垃圾。


我们不赞成吃零食,也是这个原因,太多的防腐剂添加剂,孩子根本消化不了,伤害了脾胃,所以吃零食的孩子胃口不好。

吃的是多还是少,不是旁人说了算的。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吃,或是吃到打嗝,或是吃到肚子胀,哪怕只给了小半碗,也是多吃了。
孩子不想吃饭,不要勉强。也有些孩子的胃口超好,并非好事,不能由着,需要控制。


小儿咳嗽治疗案例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两岁儿子咳嗽,吃了几天西药不见改善。我一看,典型的寒咳,小青龙证,建议艾灸膻中、足三里、肺俞。反复嘱咐减少饮食。晚上朋友告诉我,孩子母亲很担心,说减少饮食怎么能行呢,孩子正在长身体呢?


持有这种观念的家长不在少数。我说孩子咳嗽不止,是因为气血太弱,没有力量排除邪气。如果再加重积食,必然更加牵制气血,咳嗽更难好。


朋友表示会好好做妻子的工作。两天后,朋友高兴相告,说按我的建议后,很快不怎么咳了。但是孩子妈想问问,之前那些剩下的西药要不要吃掉?我说都已经好了,还吃什么西药呢?以为是补品啊?

太多孩子,是吃出来的病。
感冒发烧咳嗽了,家长又没有节食和减食意识,必然会加重。比如吃太多,导致发烧引发惊厥的孩子很多。

快过年了,各种水果,各种零食,各种饮料,各种鱼肉在威胁着孩子们。每年春天会有大批孩子生病。其实是过年滥食埋下的“病根”。


现代医学的粗糙


很多家长,孩子一有症状,就往医院送,各种检查,各种化验,各种药物,各种输液。美其名曰:检查清楚,早做治疗。


医院处理孩子们的感冒发烧,看起来很高科技,各种仪器用上了,各种检查用上了,其实处置方法是非常简单,非常粗略的。不管什么样的感冒发热,一律是退热、消炎、输液。

不需要按中医一样去区分感冒的类型,比如是表阳是表阴,是伤寒还是中风,有无半表半里证,有无里证,里证是寒还是热.,寒的程度如何?热得程度如何?有无水饮...... 而这些情况,只要有一样不同,中医的处方用药都不一样。真正的中医,是顺势疗法。


现代医学是干预疗法:你感冒流鼻涕吗?我干预让你鼻子不分泌粘液;你发烧吗,我降弱的机体运行,相当于给人体当头一盆冷水,把体温降下去。鼻子不分泌粘液了,烧退了,感冒治好了吗?代价是,机体内脏的功能被削弱。很多肺炎,白血病,是这样被治出来的。


人体有很多反应,在医院看来是病,其实只是人体排病的反应。比如腹泻,小孩子吃了多了肉,腹泻了,这是孩子的身体在保护他(她),因为吃下去的那些东西,无法消化,无法消化就是垃圾。这个时候,强行去止泻,只会让垃圾贮藏在体内。


首要分清寒热


治孩子感冒,首先,要分寒热。表寒证,桂枝汤,麻黄汤......像生姜红糖水,就有点像麻黄汤,桂枝汤。 身体再寒一点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等;热证,比如温病,我们常用到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白虎汤......
寒和热是不能搞错的。


扁桃体发炎,手足口,有可能是甘草泄心汤症, 甘草泄心汤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上热下寒,肚子是冷的,嘴巴里,喉咙里,有一点虚热。  


现代医学没有温阳的概念,不管你是寒是热,只管消炎。如果碰巧孩子是温病,碰巧是中医的麻杏石甘汤证或白虎汤证,会有效。但如果不是温病呢?输液的后果会严重。 


心肠好一点的护士,冬天会在输液之前温热一下。 但是改变不了消炎药是寒性的实质啊。就好比中医的大黄是寒药,熬成滚开的药汤,还是寒性。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在朋友圈秀给孩子做川贝蒸雪梨,或是做红豆薏米汤,还自我得意爱孩子,自我得意懂些懂中医。不分寒热滥用,板蓝根、小柴胡颗粒等等药物自不必说,即便是生姜红糖水、川贝蒸雪梨、豆薏米汤这类近乎食疗的办法,也是会造成后果的。


比如刚才提到咳嗽的孩子,他是寒咳,如果使用川贝蒸雪梨必然会加重的。生姜红糖水呢,我有学生用来成功退过烧,但前提是不用于温病,否则温病喝了生姜红糖水会烧得更厉害。


怎么分寒热呢?


比如,如果孩子不怕冷,老踢被子,舌头、嘴唇发红,舌苔发黄,口渴,哭闹烦躁,流黄鼻涕,吐黄痰,有口气,鼻息粗热,打屁很臭,胸腹很烫手,一般是热证。


如果舌苔嘴唇发白,不愿喝水,怕冷,不想说话,大便色深,小便清,一般是寒证......


中医的望闻问切,就是为了辨证。一时半会很难学会准确辨证,但家长至少需要具备基本的观念。
不要再笼统地向中医这样发问了:我家孩子咳嗽,怎么治?我家孩子发烧,我家孩子扁桃体发炎了,我家孩子肺炎、我家孩子腹泻......如果有大夫一见你说咳嗽或发烧,光听病名,未经辨证就给你一个方子,不要相信他。


辨证准确的话,中医治感冒发烧是很快的。平常我儿子发烧,服药后一般十分钟的样子退烧。 一些咳嗽什么的,不会用药,只减少饮食,让他自愈。


幼儿园是重灾区


每每看到校医在嘱咐家长和孩子,多喝水。老师们很敬业。但只能怪中医观念普及得太可怜......


多喝水、多喝汤,对很多人而言,是误区。会导致滋生湿气,而湿气一有,会引发各种症状,比如腹泻便溏,比如湿疹荨麻疹,比如咳嗽痰多,比如胃口不好......


如果一见发烧就多喝水,一见感冒就多喝水,很多情况下会加重的,比如加入孩子的感冒时桂枝去芍加白术茯苓证、小青龙证、五苓散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什么情况的感冒需要多喝水?温病,体内无水湿的热证,才宜多喝水。人在不渴的情况下强迫喝水是会生湿气伤脾胃的。


收费贵一点的幼儿园,就好些吗?没有。一些收费高的幼儿园,每天给孩子喝酸奶,喝牛奶,喝豆浆,喝汤,吃生冷水果,好像不多吃这些不足以显示档次高。可是,大冬天的,这么多液体,这么多生冷,孩子弱小的胃能受得了吗?会耗掉阳气,阳气耗掉了,就会禁不起风寒,禁不起一点点所谓的传染病毒。


幼儿园每天或隔天都安排有水果,也不能全怪幼儿园,我亲眼看见一位家长高声抗议,说交了这么多学费,水果给吃得这么少.....我们老早和老师说过的,不必给我儿子发水果,也不必用餐时给我儿子盛一碗汤。如果多一些家长有类似的观念,幼儿园自然不会去迎合家长了。


快乐的孩子不生病


网络上有一种观点很流行,很多人在转发。
大意是说宁愿孩子的童年苦一点,要发狠心,要多学东西,要读名校,长大了才有尊严......

看起来似很有道理。可是,没有快乐的童年,何来幸福的人生?长大后的幸福感,一定是童年快乐的放大和延续。


现在的孩子懂事得特别早,思虑也特别早,忧郁得特别早。思虑重的孩子,气血消耗大,容易生病。


一个十岁的孩子,在某名校读书,每晚做作业到晚上十二点。有一晚,作业还没做完,孩子撑不住了,和他妈妈说,我就睡一会儿,你记得叫我啊,孩子的母亲却不忍心叫醒儿子了。第二天早上,孩子一睁眼,看到天亮了,嚎啕大哭,说妈妈你怎么不叫醒我啊,我的作业还没做完.....


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虽然主要是教育体质的弊端,但是之所以总居主流,家长是有责任的,在一定程度上是默许甚至推波助澜的。找我诊治过的有一位名校小学的英语老师,她提到过一件事,有次期中考试刚结束,她班上的几十位家长就通过各种渠道,加她的微信,问她的电话号码,加微信,问电话号码干什么呢?急不可耐地问孩子的分数.....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有意无意的成了体制的同谋和帮凶?我们用成山的作业占据孩子的童年,用刁钻却没有意义的考题不停考他们,用分数排名羞辱他们......


昨天有一位十岁的孩子看湿疹,脸上、脚上都是,很严重,一问家长,每顿吃得很多,喜吃肉,喜欢酸奶牛奶......一摸脉,肝气很郁结,血瘀也厉害。一问,果然平常脾气很暴躁。湿疹治了很多年,医院说是遗传性过敏体质。我说,哪有这么多遗传病呢,如果非说是遗传,那也不过是遗传了家长的生活习惯和性情。


历来都说,治儿科不需考虑情志方面的因素。

如今不同了,肝气郁结,思虑过度,忧心惊恐的孩子太多了。结果是:孩子们普遍情绪波动大,性情急躁.......很多男孩,十多岁,就尿频尿不尽甚至尿床......很多女孩,十三四岁就月经不正常......


我时常在想,孩子们花二三十年时间应付各种考试,学那么多技能,甚至留学归来,却还有很多人在为找工作而发愁,还在为人生迷惘。
这在中国古代,是不可思议的。


古时念过几年私塾的人,学的不是技能,学的是根本,是圣贤经典,学的是道。学的是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培养心念。用今天的实用眼光看起来,学的尽是些“没有用”的东西。可正是这些只学了“没用东西”的人,真要做起事来,为医,带兵,为政......都是能手。


此即道为本。一生万物。“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我从未指望儿子能成为什么大人物,我也不盼望他读名校。我只希望他天然、纯朴和灵动,身心健全。儿子从小就喜欢小石子,沙子,树叶子,远远胜过那些光电玩具。我想,其他小孩的内心,应该是一样。因为天性如此。


多带孩子们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吧。去看看日出日落,星空彩虹,去关注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去感受四季,去感受二十四节气......


我们不反对孩子们学习,不反对认字,不反对背经典,不反对学乐器,不是反对学拳脚……但我们需要意识到,学这些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具备技能,不是为了考级,不是让孩子有炫耀的资本。所有这些,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通过这些途径,与自己的内心相遇。


生活习惯、健康观念、性格情绪,都是家长“遗传”给孩子的。想教育孩子,我们首先得教育好自己。想让孩子不生病,我们首先得自己“不生病”。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家长起居有常,孩子必然饮食有节。

家长心定神闲,孩子必然神形具备。


所有成功的人,幸福的人,都是呵护好本性的人。让孩子们成为他们每一个自己。只要呵护好孩子的本性,我们无需担心他们长大后没有立足之地,无需担心他们没有获取自我幸福的能力。


让孩子身心安宁,每晚有一个香甜的梦,

家长所期待的未来,才不会只是一场梦。



作者:夏正安



推荐阅读

吃出来的笨和叛逆

(部分)


城市里的孩子,包括城镇上条件好的孩子,现在十有八九积食里瘀。平时很多父母都问我,孩子怎么才几岁,就有口臭了,然后又说,给他喝了凉茶好像也没有用。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家长直接给孩子王老吉喝。


案例:9岁女孩,长期腹痛


我遇到过一个小女孩,9岁,长期腹痛,而且专门是在放学的时候容易痛,每次痛了就回不了家,妈妈就赶着下班去接孩子,由于没到下班时间,妈妈本身自己又有点怨气,长此以往,见了孩子就生气,每次都是悻悻归家。

 

小女孩很胖,话特别多,来看诊的时候,说个不停,而且多动。我问她,你平时瞌睡吗。上课时经常犯困。她妈妈说她不是读书的料。女儿就特别不高兴。反正母女经常互呛。给小女孩做腹诊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硬块,按下就痛。她妈妈告诉我,小孩子要么便秘要么拉稀。我说,小孩子少吃点了。再这样吃下去要出问题。妈妈就拍了一掌女儿的大腿:叫你还吃辣条。

 

我说,咱们三七开好吧。我七你三。妈妈问三啥,我说减食吧。对方说,可是我女儿胃口好啊,我说别了,她都腹痛了还那么能吃。肠胃里一把火烧着,当然能吃了,这一类的小儿腹痛,吃药调理是一方面,减食也是一方面。不停地乱吃东西,各种进补,将来家长要吃苦头。怎么说呢。

 

其实很多孩子由于乱吃东西,长期积食,胃肠不干净,头脑就会不空灵。因而上课就容易瞌睡,多眠睡哈。因为人体内有瘀,积在腹内,长此以往胃肠功能就变弱了,磨不开。可是人体自身是有应急机制的,自己会想去排这个瘀积,可是由于中焦能力不强,排得不理想,所以还需要调动周身气血。所以慢慢的,人的上部就空虚起来,自然头脑不灵光。家长们都不知道这些深层原因,有时会责怪孩子在学校不努力,其实孩子可能是已经很努力了,但就是学不进去,回头来又被责骂。时间长了,随着孩子的长大,叛逆就有了。这是个恶性循环。


包括这个叛逆,由于有里瘀的孩子本身身体需要调集气血力量,周身也是亢奋的状态,所以常常行为也是冲动的。就这样,在多眠睡的阴态与叛逆抗拒热血的阳态下反复交替着。于是诸多的排病反应就出现了,比如腹痛,口臭,便秘,头晕,贪吃,多动,自卑,自闭,撒谎,多嘴等,这些都是排病反应。


但这些排病反应同时也会作用于父母身上,父母又产生出了愤怒,无奈,心急,责骂,叹气等排病反应。于是大人就陷入在一种迷茫中,觉得自己欠了孩子什么,孩子才变得这样的笨和叛逆不听话。于是又尽之补食,以为鱼肉厚味可以让孩子有脑力。

 

于是接下来,双方继续陷入在排病反应的互相不相容中。

 

案例:小男孩,间歇性腹痛三年


我手上有一个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案例。小男孩,间歇性腹痛三年,他的妈妈因此都抑郁了,然后又造成了和丈夫之间的隔阂:觉得丈夫不够关心自己的小孩子,整天出去应酬。在朋友的介绍下,这个妈妈把小孩带到我这里来。初次接触,我就发现了问题出在小孩妈妈身上。这是一个过于敏感又溺爱儿子的人,而丈夫呢,非常压抑的样子,印堂都是皱的。起初,我不打算接这个诊的,因为事情太极端了。这个小孩的母亲是个巨婴型的。

 

来诊的时候,小孩已经休学了,因为腹痛完全不能去学校。这个母亲,强迫自己的小孩子吃很多的补品。因为长期腹痛,变瘦了,想补回来。在调理期间,我劝不动这位母亲,还是拼命地喂食太多。理由有点荒诞:吃中药了,一定伤胃的,不吃点补品怎么行。我只有哦。一般,我只要说了哦,就是我不想搞这个事情了。果然,吃药后反反复复。于是就回家去了,家是外地的。

 

一个月后又来,因为找了个博士,也没搞定。来的时候,反复和我说,看了个博士也没好,你说孩子怎么回事。我不知道说什么。一般很多病人就这个想法,博士搞不定,你民间医生的能耐有多大。所以,我特别清楚,这种情况下不管病人说他多相信你,都是姑且的。所有的恭维话,都目的性太强。但我无所谓啦。病人都是认知不到位才有病,认知到位,也不至于生活那么苦恼。


第二次来诊的时候,这个妈妈反复向我哭诉小孩昨夜不舒服,我问哪里不舒服,她说反正就是不舒服。她说你要救救他。我坐在主人椅上,听着外面正在嗨玩赛车的小孩一句话也不想说。沉默了片刻之后,我说叫他进来。

 

于是小孩蹦蹦跳跳地进来了,满头大汗。我问他,昨天哪里不舒服啦,等等,我猜看啊,你一定是不喜欢昨晚睡的床,对不对。小孩说,是呀,床太硬了。我再问,肚子不痛吧,他说没有。又蹦蹦跳跳地去玩赛车去了。


所以,我不得不用比较严肃地口气对他母亲说,你这样要害死他,小孩子只要活动力强,能玩,就不要那么担心好不好,妈妈又说了,对不起,给你添乱了,不过呢,我现在也很担心。我说担心什么,她说担心孩子晚上肚子痛。就这样担心下去吧,这位母亲就在这样的排病反应里变胖,变得多食,因为多食才能解决焦虑,至少她从电视剧上学到了这个本领。这位母亲也是个可怜人噢,痞中而满,肋下不爽,眼皮膨肿。

 

我问她,你累吗。

她说,好累。

我说,你放过孩子吧,你的孩子是你自己搞病的。

她用怪异的眼神看着我,不说话,然后说,到底要多久你能看好他。

我说,不知道。

 

因为我知道,这个孩子我看不好。这位母亲小时候生活太苦,如今也怕孩子苦,每天依然给他吃下很多补品。我用了药,稍微有点腹泻,妈妈又紧张起来,怕拉坏了,拉虚了,于是又补。小孩子的牙齿都已经龋齿了,居然还想让孩子吃虫草。我说,你实在要补,就吃草虫吧,蛋白质更多。后来,这位母亲失望地带着小孩子走了,回去后没多久,我就听说她和丈夫大闹一架,差不多要离婚的地步,这排病反应得多大。

 

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处决于妈妈的厨艺程度。但一个孩子的幸福程度,也处决于一个孩子的合理饮食程度。知道一个小孩子为什么会容易反复感冒吗,经常地扁桃发炎,咳反复吗,一个是因为内中有瘀,身体能量循环于是就不通畅,体表防御能力就变差,只要不注重到这个内瘀,情况永远是反复的。打消炎针有用吗,吃凉药有用吗,都没太多用。有的只是暂时地压制起来。有的病人对我说,别人说啦,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对,没错,一部分孩子可能长大后会变好,也可能更糟糕。长大后会变好,那也是因为饮食结构改变了,腻补进食少了(去寄宿了吃食堂饭,油水少了)。再者,这也是因为人有智能性的排解能力,但这个排解能力也常常容易因为腹内瘀积过多而发挥得有限。现在有多少孩子,小小年纪,肚子大得和县委书记的一样。好吃而贪婪。


作者:曾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