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很多字东倒西歪,如何理解其中的美感?

 lhb无极 2018-06-04

谢摩力先生邀!

(一) 题主提这样的问题,表明你的美学基础不是一般的欠缺,对中国书法的认识水平几近于零。自头条频烦展开对当代书法的讨论,相当多的评论留言已背离了书法的范畴,或多或少夹带了别的成份(略)

(二)以自己认识不识,书写端正不端正为评判标准,似乎只有二田的书法才是独一无二的范本;这固然由于当代书坛群魔乱舞,丑书横行,致群情激愤,大力讨伐(有积极的一面),但捧楷书为“至尊”,视行、草为“猛兽”,由否定当下到质疑先圣,就自觉不自觉走向另一极端,题主的问题就是这种极端的典型。

(三)一切的艺术,都关乎气韵,作为世界上独有的中国书法艺术,更是如此。要有气韵一一美的姿态,就必须动。

A:动物之美,在于动:或跳跃的斑豹、巨爬的猛虎,或麋鹿的捷足、骏马的劲力,或熊罴的抖毛、鹰隼的振翅。

B:树木之美,在于动:或杨叶婆娑、柳条拂动,或松枝盘结、劲松倒折,或红杏出墙、梅枝吻雪。

C:人物之美,在于动:或球棒正挥、足球起脚、蓝球出手,或身手敏捷、步履矫健,或娉娉袅袅、步伐轻盈,或腰肢杨柳舞、花颜海棠笑,或玉臂缓舒、惊鸿一瞥。

D:书法之美,在于动:“划如列阵排云,挠如劲弩折节,点的高峰坠石,直如万岁枯藤,撇如足行趋骤,捺如崩浪雷奔,侧钩如百钧弩发”(王羲之语)。此谓之“笔势”。

(四)我们常说,生命在运动中有了活力、有了灵性,同理,做为艺术的中国书法也是这样,甚至更甚。书法的美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因为它表现生动的美,所以具有生气,千变万化无止境。

(五)险中求稳,侧中求正,不对称中求平衡,动力的美,正是书法秘奥的关健。一味横平竖直,端端正正,那是印刷体,说它实用都影响了书写的速度,不要说行、草,就是以楷书著称的欧、褚、虞、颜、柳以至赵孟頫,那一帖那一字不是横笔左低右高?这只是总体笔势,即便是同一人写同一字,也线条有别,神态各异,一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兰亭序》中的“之”字就是明证。

(六)王羲之的伟大不但在于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这点人人尽知;还有一点不常提及,知道的人也不多,就是他对后世书法界以外普通人的实用书写之贡献,也是巨大、甚至是不可估量的,即便是现代人的钢笔书写也受惠于他,对照一下隶书和楷、行,再参比一下日、韩,笔法变换带来的速度加快实在是功德无量。

(七) 题主提书法方面的问题,想必也喜爱书法艺术,见议你买一本赵孟頫的千字文,里面大小篆、隶、真、行、草六种书体,可以学习各种书体的演变,当然还可以多认些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