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发展历程-《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谢先莹著

 泊木沐 2021-11-19

魏晋时期是完成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更是篆、隶、真、行、草诸体日臻完善的时期。这一时期,写字不再只是作为记事行文的工具,而被作为一门艺术潜心研究,进而上升为哲理进行探讨,既具时代精神和个人品格,又具形神兼备的艺术品质,成为今日所说的“书法”作品。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首次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各具特色,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

卢禹舜绘画作品

一是书法艺术理论初步形成体系,出现了一批书法理论家和书学著作。如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南朝梁代虞龢的《论书表》、庾肩吾的《书品论》、袁昂的《古今书评》、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的《论书启》等。《论书启》是陶弘景与梁武帝君臣之间就书法艺术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奏折、批答等,由后人汇编而成的书法论著,从中可见当时书法风气之盛。

二是书体发生很大变化,逐步从篆、隶、章草中蜕变出来,形成了真书、行书、今草书(所谓“今草”书,按徐邦达先生的解释,是一种“二字二字连接以至结构也不同于章草即古草”的草书)。这一时期,篆、隶、真、草、行五种书体已全部具备。之后,各领风骚的书法大师,均是在此五种书体上发展、变化、创新而已。

齐白石常用印章

三是产生了一大批书艺超群的大书法家。如三国时期的钟繇、皇象,西晋的卫夫人(名铄,字茂漪),东晋的陆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珣,南朝的羊欣、王增虔等。王羲之的成就、名望尤其突出,被称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圣人即“书圣”。他的书法作品,唐代初年即已珍若拱璧,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大力搜求,死后将《兰亭序》殉葬(文献记载)。其创作的《兰亭序》唐代大书法家几乎都有临本。北宋晚期宣和内府所藏临本就有243件之多,可见世人珍爱之深。2010年11月20日,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高古摹本)在北京嘉德秋拍夜场中以3.08亿元成交。

启功书法作品

四是流传后世一大批书法艺术珍品。最为重要的有钟繇《贺克捷表》(唐代拓本)、《荐季直表》、《墓田丙舍帖》、《力命帖》、《还示帖》、《调元帖》等,均为拓本或后人摹写本,钟氏真迹早在南朝已渺难寻觅;皇象《天发神谶碑》、《谷朗碑》,摹本《急就章》等;陆机的《平复帖》、《望想帖》,均为墨迹,虽其真伪尚有争论,然其科学艺术价值早已为世人肯定;王羲之的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序》、《初月帖》等,《兰亭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唐摹本)、《中秋帖》(宋米芾临摹本)、《二十九日帖》(许多人认为应为王献之真迹);王殉的《伯远帖》(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至今所存晋代书法作品中唯一一件无争论的晋人真迹,为后世提供了“直入晋室”、“书追二王”的途径,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里评之,“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王献之的《中秋帖》被清乾隆帝视为“三希”之一。1999年3月,笔者陪启功先生游览北京故宫博物院,当看到这件《伯远帖》作品时,启功先生无不感慨地说:“此件乃绝世之宝也”。

元桢墓志(拓片)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方形墓志,又是隶书向楷书转变时期的代表作,为北魏墓志中的精品。

平复帖

西晋陆机

此帖共9行,尺许,钤有宋代“宣和”、“政和”印玺,上有宋徽宗赵佶泥金题签。此帖内容是陆机问候友人疾病的一通笔札。因1700多年的流转,纸面损伤,有些字已无法辨认。

兰亭序帖

东晋王羲之

此帖是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谢安等41人到山清水秀的山阴兰亭(浙江绍兴市郊)行“修禊”礼,祓除晦气。其时共饮酒赋诗26首,最后由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写下脍炙人口的《兰亭序帖》,全文28行,324字,字字精妙。

启功书法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