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庭

 汐钰文艺范 2018-06-04

  我的岳父家是贫农,他说他们祖上也并不是很穷,据说曾经还有过一匹骡子和一挂大车,但不知为什么后来就穷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主要是指当年的农村,所谓“富”也不过只有几十亩土地而已。像我们镇上最大的地主,也就是最富有的人家,当年据说是最气派最豪华的门楼还在,现在看上去也不过是仅仅能赶得上一个普通的农村人家。天灾人祸,那点家当败起来也不用费多大事。像我爷爷抽上大烟,根本就用不了三代,几年就败光了。岳父弟兄三人,从小就很有志气,哥儿仨发誓要重振家业。老大学木匠,老三学织匠,老二独自一个承担起家里那几亩山地的春种秋收。老二身体最强壮,干起活儿来从不知休息,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公社化后当生产队长,大公无私,对自己的亲侄子亲侄女一点儿也不照顾。我家老韩到现在还抱怨说,二大大当队长总是分配给她最苦最累的活儿。据我这位二伯父说,当年凭他们哥儿仨的拼命劳作省吃俭用,已经买了几亩山地,他说再有十几年的工夫,他们家就可以把祖上的家业重新挣回来。中国长期的农耕社会就是这样贫富更替的,富不过三代,穷也不过三代,不出大格儿,也永远不会有什么大的进步。但是解放了,停止了他们重振家业的雄心。岳父是老三,辛辛苦苦地学织布技术,三年出徒,拼上全家的财力购置了一架织布机,结果没织上几匹布就废了。我见过那种织布机,全木头的,咔嗒咔嗒很慢,半天能织巴掌长的布,而且幅面很窄,大约也只有三四十厘米吧?手工纺的纱线粗细不匀,织出来的布也疙疙瘩瘩。倒是老大长年在外给人做木匠活儿,虽然钱是没挣多少,但吃了个肚子饱。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大家庭的日常生活,老大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八口人;老二四个女儿四个儿子,十口人;最少的是老三,我的岳父,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五口人;他们的父亲早死,加上他们的母亲,一个老太太,共是二十四口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重振家业,他们哥儿仨坚持不分家。在当年也是全村唯一的一家。无法想象那么狭窄的几间小土屋里这一大家人是怎样睡觉,二十多口人一口铁锅里是怎样吃饭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啊!大人还好,孩子们是如何吵闹的?妯娌三人在这个大家庭里喂猪,养鸡,做饭,搂草劈柴,缝缝补补,抚养孩子。一个孩子哭了,跟前的那个女人不管是不是自己生的,一把抓过就用奶子塞住——这很像是非洲狮群里的母狮们,共同哺育,无分你我。这个轰轰烈烈的大家庭一直坚持到人民公社成立,公社食堂化,大家都到食堂打饭吃,他们也只好各自分开。据妻子说,在她的记忆中,她的大娘、二娘和三娘——也就是她母亲,从来没吵过架。中国古语说,臭妯娌,意思是妯娌之间关系从来都是搞不好的。这三个妯娌能一起居住到1958年,真是个奇迹。

  老大去世时七十五岁,老三去世时七十一岁,倒是老二出力最大却活到了八十八岁,三人都患了癌。老二葬在了东北那条小山沟里,那年夏天,远在黑龙江省的二娘回到故乡来了,一把抓住岳母的手说,他婶儿他婶儿,我就是想你啊,想你啊……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岳母也背过脸哽咽着说不出话。我半夜起来,看到两个老女人还手拉着手脸对着脸坐在炕上。第二天我就给她们叫了一辆车去看大娘,其实三人当中大娘岁数最小,比二娘三娘小一岁。二娘三娘都是缠的小脚,倒是大娘小时候没经过缠脚长了一双大脚,她稳稳当当地站在院子里不停地抚摸着两个妯娌的头发说,哟,也都白了头啊。我给三个老太太照了张相,背景是黄瓜架,一片翠绿。心里想,这大约是老妯娌三个最后一次聚会了。大娘先去世,八十九岁,岳母第二年去世九十一岁。二娘九十三岁了,还活在那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娘因为是大脚,一辈子都被大伯所不满,所以死时坚决要求不和老伴儿埋在一起。这给我们增添了麻烦,每年清明上坟烧纸都要多跑一处坟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