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米》故事让所有国人时刻牢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昵称32901809 2018-06-05

《卖米》故事让所有国人时刻牢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文/刘家奴

一个故事,《卖米》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琼宝,今天是这里的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弄点钱给你爹买药。’”这是一篇作文《卖米》的开头。最近,无数人转载这篇文章,并为之深深感动。作者“飞花”实名张培祥,197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1997年考上北大,求学期间写下此文。2003年,正在北大攻读研究生的她,因罹患白血病逝世。

今年34岁的张毅是张培祥的弟弟,《卖米》中的“毅宝”,当过农村小学校长,现在是醴陵市一名公职人员。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写诗,尤其是古体诗。他说, 文章里百分之八九十是真实的经历。事情大概发生在1993到1995年之间。那一年父亲生病,需要送到医院治疗,但那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家里的农作物送到集市去卖。当时上小学的我就跟姐姐说,要不就让我停一年学,把省下来的钱给父亲治疗。姐姐说,要停学不如她来停,她在城里读一年初中花费更多。我说,那不行,姐姐成绩比较好,“你可能更有出息,要停就停我。”

高考之前,我们全家人都不知道。2003年正好是我高考那一年,姐姐怕影响我高考,所以她生病的事一直瞒着我。等我高考完了,我父亲来接我,我才知道这个事情。我们就买了三张去北京的车票。父母陪伴她走完了最后一程。我陪伴了姐姐一段时间,然后回来填大学志愿、报到。我还记得回来之前,跟姐姐有个约定,等我大学报到之后,她就去做骨髓移植手术。当时姐姐还送我出来,跟我相互鼓励,没想到那竟成了永别。

姐姐勤劳、善良、朴实、孝顺,这几点都影响了我。她喜欢文学创作,我大学学的也是中文,这些年陆陆续续写文章,每年都写怀念姐姐的诗歌。《天使的微笑》是我刚读大学那一年写给我姐姐的。还有一首七律《春城夜雨寄亡姐飞花》。到去年4月为止,我一共写了305首诗,我自己戏称已经做到了“诗三百”。

我爸妈身体还可以。一般我们都不太提及这个话题,但是心里面肯定会经常想念,有时候午夜梦回,会想到小时候姐姐带我的一些事。按姐姐的遗愿,骨灰一半留在了北京,一半回了老家。我们每年清明都去看她。父亲给她建了一个怀念亭。

张培祥在给醴陵四中60周年校庆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记得当年我考上北大的时候,也算是全校一大新闻吧。说起来老校长罗定中老师是功不可没,因为我家境不好,我父母想让我考中专,正是罗校长带头亲自到考场拦截我,并许诺说高中三年学杂费全免,于是我才上了高中。

时任醴陵四中校长、今年80岁的罗定中老人说: 她是1993年从乡下的中学转学到醴陵四中读初二下半学期。这个孩子确实是个人才。1994年中考时她已经在中专的考场了,我让老师把张培祥从中专的考场叫出来,张培祥一边哭一边跟爸爸说,“我还是听罗校长的,我要考高中,我不考中专了。她流着泪参加了第一门语文考试,这是她考的最差的一门,满分120分,她考了110分。中考总计满分740分,她考了727分。

我跟每一届学生都会讲她的故事”

汤金怀今年54岁,从教31年,是张培祥在醴陵四中读高一、高二期间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汤金怀说,她记忆力特别好,喜欢看小说,喜欢看古典名著、世界名著,很厚一本的书两三天就可以看完,真的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是她从不上课时看,听课很专注。她最大的优点是专注,认定一件事就要做好。她成绩特别好,高一高二九门功课,她曾经总分比第二名高出100分左右。语文老师说,她每一篇作文都可以当成范文来读。她是我们学校第一个考上北大的,是当年株洲市文科状元。

高中毕业后,还经常联系,逢年过节会给我寄贺卡、明信片,回家过春节也会来看我。2003年春节之后,她返校之前在我家吃饭,然后我送她去火车站。那时候就觉得她脸色比较苍白,后来她就查出了白血病,当年就去世了。送她去火车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听到她去世的消息,觉得很意外,也非常可惜。她在大学就做了很多事情,已经很了不起了。我跟每一届学生都会讲她的故事。

曾祥平今年50岁,现任醴陵四中校长,说: 这篇文章,我最近又在朋友圈重新读了一遍。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文字很淳朴;我跟张培祥尽管年纪差了10多岁,但我也来自农村非常贫苦的家庭,所以我感同身受。现在,学校一共有2947个学生,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有179个。现在,国家的扶贫力度很大,他们不但学杂费全免,而且每个学期有1500块钱生活补助,还是能够解决在学校大部分的生活费用。学校老师对口联系这些孩子,我自己也对口联系了两位,到他们家里开展家访。对没有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社会爱心人士也有助学,醴陵市政府部门也发起了“金秋助学”活动,学校也尽可能为他们免去学杂费。现在的小孩要体会艰辛,比过去更难一些,但还是有一些方法。我们策划过“晒晒我的爸爸妈妈”班会活动,让孩子把父母劳作的镜头和片段分享出来。用这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引导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和生活。

有一种言论,他们说,这其实是大多数农村学生的日常。

不过只有一小部分农村学生学习如她这么优秀,城市里的底层又何尝不是这样,苦难能磨炼人的意志,让人警醒,且珍惜机会而不畏苦寒讥讽,境遇总是这样慢慢变好。老家那边当年还有更苦的,家里完全指望不上,然后就去打工一年,攒点钱,回来接着复读,如此反复,一个高三读了七八年,最终考上大学,改变命运,后来还成了大学教授。现在的农村没这么苦的,而且即使没上大学、高中,只要肯干脑子灵活,依然可以改变命运。

记得我读高中之前,我爸说没钱让我读高中,联系了个师傅,做小工,就是和灰沙,抬灰砂铲地面,筛石子,讲好6元一天,做了22天半,最后说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要是急用,算100元算了,最后还是拿了100元结帐。

骨髓移植30万,现在多数家庭咬牙还是能接受的,在当年则是天文数字

有人说,这个孩子可惜了,这才叫天妒英才。

作为一个老人,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想说:这个孩子可惜了,这才叫天妒英才。这篇“卖米”的文章,可以收录进中学的课外读物。让现在大多数没有艰辛生活体验的小孩感悟感悟。

没有真实生活的体会,孩子们看了这篇文章只会说:为什么非要吃米,难道不能吃肉!他们是无论如何从文章中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我给儿子说:像你这么大时,爸爸在城市生活也不过一周吃一次肉,妈妈在农村长大一年才吃一次肉,上大学一件棉衣都置不起。儿子回答说:我宁愿天天不吃肉,只要让我看电视就行!噎得老子真想一巴掌囫囵过去!

这女的也太优秀了,比第二名超100分,我们年级也是1997年考了三个北大一个清华,除了一个文科北大的外,另外两个北大都是我们班的,一个班长一个学习委员,分数一样,一男一女,他们每次考试,总分差距也就在一两分之间,另一个是别的理科班的,考上了清华。我们班主任下一年直接升任高中副校长。

而且,那个考上北大的女同学,跟这文中女的一样,初中毕业打算去读省中专的,家里重男轻女,两个都是女儿,她奶奶不喜欢她们和她妈,最后还是决定读高中了,不过我们这是中考后,再考地级中专,两个考试不冲突,而且省中专也是看中考成绩的,只是志愿填报的问题。

《卖米》只是她的发表一篇文章,她还发表了什么?《飞花读红笔记》、《大话红楼》、《红楼十日谈》。可见这位同学家里这么穷,还特特别喜欢看红楼梦这种古典文学作品。

《卖米》故事让所有国人时刻牢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有人由此思考了教育。

以前的许许多多老师真的是全心全意在为学生考虑,用爱在干教育事业,对得起园丁这个称呼。反过来看现在不少老师把教育当成生意做,变着法儿创收,不少学生更是打不得,骂不得,老师和学校都怕家长找麻烦,只能把学生当成知识流水线上的零件来对待。现在这样好与不好,天知道?

有时候也怪某些家长惯出了教育腐败,我知道前几年教师节某些教师收的各种卡,各种礼已经超出了尊师重道的意思,甚至还有收项链,无非是要求给自己小孩特殊用心的照顾,还有各种暗里的补课。怕磕着怕摔着怕被找麻烦,不敢批评,体育课难点的动作都不上了。动不动跳楼,挫折教育严重缺失。

以前的许许多多老师真的是全心全意在为学生考虑,用爱在干教育事业,对得起园丁这个称呼。反过来看现在不少老师把教育当成生意做,变着法儿创收,不少学生更是打不得,骂不得,老师和学校都怕家长找麻烦,只能把学生当成知识流水线上的零件来对待。现在这样好。

我为什么这么做?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好,希望学生成才,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对学生没有爱心,那就不配当老师。

应该想一想正在北大攻读研究生的她,才两年,就因罹患白血病逝世。显得这学校并不很关心学生,捐款的人还那么多。读研究生应该不是很苦,选修,可以多选点简单一点地,怎么会要命。以后出来还可以学。读完卖米最大的感想,北大怎么也应该补偿她卖米失落钱的差价和为父买药的钱。

也跟家庭教育和性格培养有关。孩子多了一起学好的更不少。孩子多各有所长,每个孩子的天赋点是不同的,容易成才,也容易培养,家长的育儿经验也能够重复利用更好的教育孩子们。

有人想到了中国的工业化发展。

中国的工业化不就是不停地执行工农业剪刀差政策数十年换来的,农业和农村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援国家工业建设,然而今天社保养老似乎完全忘记了还有农村老人这一存在,60岁以上老人每个月60块钱够干什么的?90年代,搞市场经济,为发展工业,用剪刀差剥削农业,把农民赶到城里打工过工厂干活。这是社会必然的发展过程,不是用好坏形容的。

90年代即使是珠三角也没多少工作机会的吧? 真正的农民工兴起是入世之后,90年代农村有一家子一年吃一回肉的,都是地里面刨食,谁能比谁强多一点? 唯一的活钱就是养猪养鸡养羊,然后乡里四邻建房去打个短工

我妈是,82年高考(高二毕业),考得不好,只能去中专,我姥没文化,觉得让我妈去当个女工算了,还是家里老大,早点干活补贴家用。但当时高中组校长觉得我妈是块材料,亲自到家里做我姥我姥爷的工作,讲明再复读一年很正常,城的里都读三年的,相信我妈一定能考上。一年后,我妈果然考上本科了,现在看,还是个211。83年入学的哦,当时全国100个报考的学生中就2个能上本科。

有人想到了农村。

说实话农村增加多点的农机的话,可以省下不少干活的力气和精力。增加技术资金投入的话熬过开头几年就可以走上轨道的。至少会比在城市东跑西跑地生活更容易。

别说什么城市娱乐和服务超前,农村比不上。有到处疯玩的精力还不如多看几本书,多改进几项技术。

有人说,贫穷落后一直是中国的代名词,直到拥抱世界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才慢慢好起来。之前中国完全就是个大点的第三世界国家。直到今天我们任然是第三世界国家,好不好!区别在于现在是第三世界的好学生而已!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争取进入中等发达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