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务业融合的起源

 许永硕 2018-06-05

编者:最近几年一直研究物联网的发展,发现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将会对人类的经济、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对社会的影响将是与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影响相当的一次变革,而物联网带来的变革将改变的是服务业的效率。我提出了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会引发服务业革命,所以2017年写了一本书《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

我是从技术发展趋势作出的判断,最近搜集了一些服务业的书籍学习,发现这个趋势很早以前就有书籍论述。

本文引自2007年出版、李美云著的《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扩散,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分工基础上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型的产业业态,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和动力。首先关注到这一现象并对之投以巨大兴趣的是来自实业界的日本公司NEC,该公司在1977年就描绘出了“电脑与通信”融合的图景,并将“C&C”(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作为公司的口号,认为以半导体技术为核心,伴随着真空管到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电脑将趋于分散式处理,而通信将趋于数字网络化,随着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以及通信技术可以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计算机和通信将不可避免地趋于技术融合。此后,学术界和政界也对此表现出了广泛兴趣,纷纷预测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所带来的深刻影响。197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N.Negrouponte用三个重叠的圆圈图形来描述计算、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处,并且认为圆圈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同年,法国的S.Nora和A.Manc为了反应电气通信(Telecommunication)和信息处理(Information)相互融合这一现实,将两个词合成一个新的词,即“Telematiqu”。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关于产业融合的学术论坛“冲突的世界:计算机、电信及消费电子学”。1997年,在加州伯克利分校召开的“在数字技术与管理范式之间搭桥”的会议,对产业融合与相关的管制政策进行了讨论。1997年,欧洲委员会根据马丁.班吉曼和马塞利诺.奥加的提议,发表了关于电信业、媒体业和信息技术部门融合的绿皮书。此外、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纷纷发表了关于产业融合的报告,讨论了应对这一融合趋势的管制政策。美国更是两度发表了《浮现中的数字经济》揭示出未来数字化融合的趋势。

进入到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政策管制政策的放松,信息通信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深化,不但信息通信业内部行业之间的跨媒体、跨产业并购活动频频出现,信息通信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也频繁的发生。当学者们对信息通信领域不断深入地融合展开研究时,实业界又在“企业重组”、“流程再造”等管理创新的推动下实践着另一类融合,那就是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不只是制造实物产品,而是提供服务,为用户提供包括制造品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而使得原来具有明显产业边界特征的制造业越来越具有服务业的特征,即制造业变得越来越像服务业了,这一现象最早被维德门威和瑞达(Wandermerwe & Rada, 1993)称之为"服务化(Servitization)";而一些服务业在用大量的机遇信息技术的高科技设备装备时,其服务传递过程的标准化程度大为提高,并开始提供一些方便顾客接受服务的实物产品(如各类信用卡),这样服务业也越来越具有制造业的特征,即服务业的制造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或称“服务业的跨产业融合”,自然也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界的关注,纷纷从其动因、影响及战略意义,尤其是所带来的环境生态效益等方面展开分析,但研究的角度多是从企业层面展开,而且更多的是将这种制造业的服务化看成是制造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种服务战略。

上述两类有关产业融合的研究甚少交叉与“融合”,都是沿着各自的领域边界深入。而实际上这两类融合都展现出了颇多相似的特点,如参与融合的主体都涉及到服务业:一类是在服务业内部行业之间展开,另一类是服务业跨界产业展开;两类融合的发展过程都内生于经济服务化的全球化发展过程,并推动着经济的服务化和全球化发展。因此两类融合实际上是相互“融合”的,归结到一起都可以称之为“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只不过一类为“服务业内的产业融合”,另一类为“服务业的产业外融合”(或者称“服务业的跨产业融合”)。接下来所产生的问题就是:“产业融合为什么会发生?”“产业融合为什么最先在服务业出现,又为什么主要围绕服务业展开?”“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为什么总是与经济服务化和全球化相联的,两者之间到底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在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历程,进入服务经济时代而出现的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对于正在工业化道路上前行的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我国又应该如何推进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以实现工业化?”寻求这些问题的解答便构成了本书的中心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