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长期居住在外国的行为规范

 解决人生问题 2018-06-05

5.长期居住在外国的行为规范

译解  武老夫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人生问题

【原文】君子行礼1,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2其法而审行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若兄弟宗族犹存,则反告于宗3后。

【译文】君子行为于社会行为规范,不要求改变习俗。祭祀的社会行为规范,居丧的服制,哭泣的位置,都如同在自己国内的原样,小心遵从法度而谨慎去做。离开国家已有三代,家中还有在朝廷做官的,或有来往的,以及兄弟宗族还有在国内的,就要回去告诉族长的后裔。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长期居住在外国的行为规范,不论是为官、经商,还是其它原因,长期居住在外国,都要遵行自己本国的一些行为规范,才叫做不忘本。

——————————————————

【注释】1.礼:(lǐ李)《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诗·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礼则然矣。”《管子·五辅》:“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韩非子·解老》:“礼者,所以情貌也。”这里专指为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

2.脩:(xiū修)古通修。修:有修饰义。《诗·小雅·六月》:“四牡脩广。”毛传:“脩,长。”《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国语·晋语》:“修武之德。”《礼记·大学》:“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字汇补·肉部》:“脩,与修通。”这里用为修养、修业之意。

3.宗:(zōng枞)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管子·轻重己》:“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盐铁论·结和》:“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