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点说| 小儿急性寻麻疹的常用配穴

 沙发ing 2018-06-05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发作时全身出现白色风团,

或米粒状,或片状,伴有剧痒,

手指抓挠之处可见红色带状抓痕。

中医称“稳疹”,俗称为“风疹”、“风才”。


急性荨麻疹的风团具有面积大、分布广、

出现迅速、消退也迅速的特点,

易反复发作。

若持续4周左右未能治愈,

易转变化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的风团时多时少,

此起彼伏,病程持续时间长。

荨麻疹是过敏性疾病,

任何季节,成人或儿童均可发病。

如果家庭成员中爸爸或妈妈是过敏体质,

小孩则容易继承这种过敏体质,易发荨麻疹。

从中医辩证的角度上看,

风寒、风热袭表会导致肺卫失宣,

此外

阴血不足,血虚受风或心脾两虚也会生风,引发荨麻疹。

小儿荨麻疹一般问题比较简单,

常以风寒、风热袭表为病机。



下面

我就结合我家二宝急性荨麻疹的推拿与艾灸方案,

分析一下小儿急性荨麻疹的治疗思路。

前几日早晨,小宝左侧大腿前后侧均出现大片丘疹,

有片状的,有零散分布的米粒状,

分布面积较大,几乎占了大腿2/3的面积。

难怪那晚睡得不安宁,一直翻来覆去,

原来体内有风毒。

我的第一想法是小宝可能碰到了过敏源,

导致局部皮肤过敏。

赶紧把家里的刮痧神器拿出来,

预热后滴上艾油,

在出疹部位来回按摩

(这也是根据前面其他师姐的成功经验),

果然,

不到5分钟的时间,按摩部位的疹子全部消失了,

包括成片状出疹部位的皮肤,都慢慢变平整了。

因为疹部位会很痒,

这样把疹子消掉,可以减少宝宝的痒症。

为了怕反复,还让婆婆煮了一锅艾草水给小宝泡澡。

我当时简单地认为问题应该解决了,

然后就去上班了。



待晚上下班回来,

发现小宝身上其他部位均在出疹子,

面部、耳后、肩、前胸、后背、腿,

甚至脚掌部分都有风团,

这些风团到处乱窜,跑到哪里哪里就出风团,

过一阵消失后,又跑到其他部位。

我立刻意识到,小宝这是得荨麻疹了。


中医古语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人体中祛风、活血的主要穴位有:

膈俞、风池、百虫、三阴交


膈俞穴是血之会,治疗一切血证;

风池穴乃是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百虫穴有祛风活血、驱虫止痒的作用;

三阴交是三条阴经:肝、脾、肾的交汇穴位,

可将足三阴气血重阻后再分流,

应用广泛,也是治疗隐疹的要穴;


因此在治疗荨麻疹是,

膈俞、风池、百虫和三阴交是基本的配穴组合。

我第一步就先给宝宝搓摩后背的膀胱经,

然后在膈俞穴区域吮痧

果然,

两侧膈俞都出痧很多,

痧的颜色较深,偏紫。

然后拿了风池

然后打算继续拿百虫、揉三阴交

但宝宝嫌痛,怎么也不配合,

于是我只好拿出艾灸仪

分别绑在宝宝的百虫穴上(双侧对称),

然后是三阴交,每个穴位各半小时。

此外合谷加曲池也是治疗过敏症状的常用配穴,

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

可以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

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合穴,

曲池穴即可清外在风热,

也可泻内火,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之效;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外合皮毛,

因此合谷加曲池

常用来作为治疗过敏症状的必要配穴。

所以我又后来又分别灸了曲池穴

同时边揉合谷穴,如此配穴,每天早晚各一次,

到第二天,疹子就明显减少了,

第三天,只有零星几个小米粒了,初战告捷。


古语说得好: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小儿脏腑娇嫩,腠理不固,

特别容易受外邪侵犯在给小宝治疗急性荨麻疹的过程。

孩子得了荨麻疹,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自身正气不足,

所以在推拿的时候,

除了选择治疗荨麻疹的穴位外,

还要加上扶持正气的手法,

比如捏脊可以刺激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能疏通经络,调理阴阳,促进气血运行,

改善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按揉中脘、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胃,调理中气。

足三里是个多气多血的穴位,


俗话说得好:常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可见足三里对于全身的保健功效。


总结下来,

小儿急性荨麻疹的常用配穴

主要有:

膈俞、风池、百虫、三阴交、合谷加曲池

同时,

加上扶正的手法和穴位:捏脊、中脘、足三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