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十四小时开放 2018-06-05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仔细学习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第十二章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进行如下思考。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等老师要求学生交流时,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例如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在分析为什么“3+4=7”时,可安排一次小组讨论。我旁观了一个小组的合作:

组长:“为什么3+4会等于7呢?我们每个人先想一下吧!”(约一分钟)。

组长:“你们想到了吗?”(其中有两个人点点头,一个人没说话,似乎还没什么思路。)“那么A(没说话的那个学生),你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A:“是不是因为3和4合成7,所以3+4等于7呀!”

“对呀!老师上节课讲5以内的加法就是这么讲的呀!”其他三个伙伴纷纷说,A的表情立刻舒展了许多。同时两个没有说过的组员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想法。组长便请他们说。

其中一位学生说:“可以用摆小棒,原来有3根小棒,又拿来4根,那现在是几根?”组长连忙请操作员拿出小棒摆一摆,很快大家便理解了3+4=7。

另外一位又补充说:“4+3=7,那3+4和4+3是好朋友,他们的得数应该都是7.他的这个说法其他三位学生纷纷表示赞同,还直夸他聪明。在全班交流时,他们小组成员很流利地说出了三种想法,赢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这时,教师再讲解也是多余的了。

熟练掌握合作技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就变得井然有序。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这样很值,因为课堂是属于所有孩子的,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