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讯】华师大所藏纺车上发现目前最可信的“黄道婆”造像

 cxag 2018-06-05

  即日起至6月10日,“手工棉纺织技艺的物象叙事——上海土布经典纹样展”亮相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展出60余种土布纹样及相应的织布工具、土布衍生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厅中的一架明清脚踏三锭纺车上,发现了一个刻凿于纺车车身的人物像——老妪样貌,头饰布巾,面容慈爱,手捧布卷。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的专家学者认为,这很可能是目前最可信的黄道婆造像。

华东师范大学所藏三锭纺车,其上的老妇像很可能是黄道婆。

土布是织娘的“自传布”

  手工织布也称土布,曾是江南百姓制衣的主要原料。上海曾是中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如今拥有多项棉纺织类非遗项目,如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嘉定药斑布印染技艺、崇明土布纺织技艺、三林标布纺织技艺等。

  上海土布通常分大布、小布、带布三种规格,品种有包衫布、床单布、头饰首巾布、杂用白布等。其中,以洋蓝色和白色为主的细条纹及细小方格,多为男性衬衫用料;掺入红色、绿色和青莲色纱者为女性衬衫用布。“以前,崇明的女孩子从小就要学配色,一定要做到艳而不俗,花纹有立体感。”崇明永娣土布传承馆馆长、土布设计师何永娣说,“永远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土布。”

土布是织娘的自传,这卷“姐妹布”上,记录了织娘王月兰的结婚日期“三月一日”。 

  许多土布纹样也极富时代气息。华师大所藏的“美丽青春”布上,就有“中国工人用大干苦干干出一个美丽青春”等字样;另一卷“十全十美”布,则记载了“中共中央光荣人员”“南京北京东南西北”等字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说:“土布纹样是一种叙事,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织娘对新社会的美好理想。”

土布纹样:“干出一个美丽青春与美丽未来”。 


最可信的黄道婆形象


  今年1月,华师大民俗学研究所在新场镇征集到一辆明清时期的脚踏三锭纺车,团队惊喜地发现,纺车造型精美,至今仍能使用,并且车身上还有一个头戴少数民族头饰、手捧布匹的纺织女工形象。

  专家断定三锭纺车上的老妇为黄道婆,有几个依据:其一,传统民间手工业有供奉行业神、祈愿多产的习俗,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黄婆祭祀几百年香火不断,她已然成为上海地方性民间信仰,在她发明的纺车上刻她的像顺理成章;其二,妇人的头饰带有少数民族风格,这与黄道婆的早年经历相互呼应;此外,她手上捧着布,也更符合大家对黄道婆的期盼。在他看来,华师大首次发现的黄道婆造型来自于民间生产工具,显然有别于以往各种现代建构的黄道婆形象,“更为确定的是,它的时代远比现有虚构形象来得更为真实、久远”。

安亭药斑布制成的“鹿鹤同春”被面,寓意“六合同春”。


消息来源:上海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