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想中的教育王国一一剑桥大学

 云天tyf 2018-06-05

  文字原创:张静江

图片来源:网络下载

昨天傍晚才到英国伦敦,从晚上开始下起了小雨,雨越下越大,雨打在屋檐直流落地下,滴滴哒哒,在宁静的夜里十分清晰。两点钟就醒了,辗转反侧,不再有睡意,细算两地时差,已经是家乡的上午,静下心来,夜中听雨也别有一番情趣,开始担心大雨会影响今日去剑桥大学参观的行程。清晨,雨如约而停,站在窗前,扶栏凭眺远方,伦敦城上空笼罩在薄雾下,古老的城池一片静谧和安详。

  早饭后,初升的太阳驱散了薄雾,光芒四放,心情豁然开朗。导游吴先生带着我们穿越伦敦城区,一路南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剑桥。

剑桥位于英国东南部,离伦敦约八十公里,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大学城,也是我几十年来魂牵梦绕,非常想往的地方。剑桥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城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莘莘学子来此求学,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作家、政治家。大约有八十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此执教或学习,七十多人是剑桥大学的学生,其中三一学院就造就了四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牛顿,霍金,达尔文等人都曾是剑桥的校友。令人感叹,天才都聚集到这里,如果说剑桥是世界顶级的科学家摇篮,一点也不过分。

  剑桥大学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大学,31个学院分布在小镇中,历史悠久的百年学府和经典的中世纪建筑构成了今天的剑桥大学。剑桥大学是那么的恢弘,是那么的庄严,是那么的壮观,无不为全世界青年学子所仰慕。

  当我们来到剑河河畔,映入眼眸的是一条环绕剑桥大学的河流,剑桥因剑河而得名。河流绵延60多公里,不宽的河面上架着许多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小桥,叹息桥、三一桥、克莱尔桥、国王桥……。曲折婉蜒的小河两岸,杨柳依依,绿草如茵。平静的河水缓缓流淌,水面上泛游着一艘艘小木船,长长的竹篙撑过,水面荡漾出一道道细细的波纹,直到岸边。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剑桥,与想象中的大不一样,似乎有点让我们失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恢宏,那么高大。连接着皇后学院,横跨剑桥上面的一座木桥。传说牛顿根据数学和力学原理计算,没有用一根螺丝钉,建造了这座闻名遐迩的桥梁杰作。后来好奇的学生把桥拆掉却无法按原样装回,只好安装了螺丝钉,把这座桥保留到今天。是否是一个传说,它所代表的是建筑史上的一个象征。

  漫步进入剑桥大学校园,迎面扑来的是一股花草香味,仿佛感受到的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整个校园安静极了,在初升的太阳下,只听见风儿拂过树叶的声音和鸟儿欢快的歌声。几百年前的建筑和街道,至今都保留着中世纪的风貌,古色古香,庄严肃穆。

最著名的三一学院、国王学院、王后学院成了游客必须要去的参观景点。据说它的学院不是以专业而划分,而是以居住的范围划分。如三一学院,以理工科学为主,当时伟大的诗人班塞就是这个学院的学生,在三一学院教堂先贤的雕塑中,我们看到了这位诗人,这位奇特的学生曾对校方禁养狗猫的规定有意见,竟然饲养了一头浣熊做抗议的故事流传至今。

  在学院的右手边,绿草坪上有一棵碗口粗的苹果树,不很高大,但绿叶茂盛,据说是从牛顿家乡伍尔斯索普庄园嫁接过来的,为了纪念这位剑桥最伟大的科学家。当年牛顿躺在家乡的这颗树下,树上的苹果落到他的脑袋上,受此启发,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那颗神奇苹果树。隔着背后的那面墙,正是牛顿上学时的寝室,在那里,是这位科学巨匠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地方。1661年,18岁的牛顿离开家乡来到剑桥,开始在剑桥大学学习,这位世界近代科学的巨人在大学阶段,已经专注起对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研究,以至于一生在研究自然科学中取得了巨大成果。1727年牛顿去世后,英国为他举行了国葬。经国王特许,牛顿被安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科学家。前不久,霍金去世,也将被安葬在这个大教堂里。

国王学院有剑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曾经是经济学的理论中心,十九世纪初,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在这里学习、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剑桥是一个快乐优雅和知识争论的地方,哲学、经济和自然科学发达,学生戏剧和道德科学俱乐部之间的辩论协会十分兴旺。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提倡政府主导,影响经济,曾经帮助美国罗斯福新政挽救了崩溃中的美国经济。学校八百多年来涌现出牛顿,达尔文等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造就了培根、凯恩斯等贡献突出的文史学家,培养了弥尔顿、拜伦等开创世纪元的艺术大师。

  中国游客来到剑桥,一定会去了解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在剑桥读书的往事;亲眼目睹有着无限遐想诗人徐志摩心中的康桥。

1936年,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本可在两年内获得博士学位。但他不愿意读博士学位,只要求做一名旁听生,对此,剑桥的教授大惑不解。华罗庚认为如果攻读博士学位,只能修一、两门课;当旁听生就可以同时学七、八门学科,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校方同意了他的要求。从此,在两年旁听生的学习中,他掌握了广泛的数学知识,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对于他日后研究的“华氏定理”是大有帮助的。
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后院,有一块白色大理石的石碑,每年成千上万来剑桥参观的中国游客都会为这块石碑而来。石碑上镌刻着20世纪中国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很多中国人都对这首诗怀着深厚的情感。徐志摩1921年赴英国剑桥留学,在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即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1928年,徐志摩再次来到国王学院时写下这首诗。诗中抒发了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幢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声音,无论是对康桥的情思,还是对女友的爱恋,或者两者兼有之,如今斯人已去,只有他才能说得清,道得明。

  如今的剑桥街道上,意大利餐厅、中餐厅、酒吧、商店人头攒动,成了地地道道的旅游景点和休闲场所。桥的两侧不远,便是剑桥那些享誉世界的学院,如此交相辉映。剑桥的房屋、店铺都是那么清淡,那么古朴,都是经过历史风雨侵染的自然色调,给人以保守和刻板的感觉。这里更像英国传统的乡村小镇,一片居民、学生、游客聚集的村社。特别是假期来临,走在剑桥的大街小巷,抬眼望去,满满的都是慕名而来的各国游客,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影响剑桥的静谧、安逸的气氛。

  临近午饭时间,导游领着我们来到一家中餐馆,等候了约二十分钟,才找到了座位。午饭后,我们来到门前的树荫下,稍作休息。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大约二十岁的中国留学生,攀谈后得知,该同学来自青岛,马上就要大学毕业,放暑假没有回家,在此准备毕业论文。当我们问到剑桥大学与中国大学不同之处,他告诉我们,在这里每一个学科在每周都会安排小课,小课只有2一3个学生,老师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进行详系讨论,在讨论中启发和引导学生有独立的见解和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我们又问,这里有没有考试作弊的情况,他摇摇头微笑的说,“完全不可能”。他告诉我们,学生每次实验报告都必须体现自己独立的分析和观点,不可以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更不可以与其他同学的观点雷同,否则就有抄袭的嫌疑,一旦发现抄袭,学生就会被重罚。我们明白了,只有在这种严格的学术氛围中成长的学子,才有可能成为杰出的科学精英。

  告别了康桥,我们踏上了返回的路,穿梭在芳草连绵的田园之间,思绪万千。回头再望一望那充满英伦复古气息的学院,古色古香的教堂和建筑,阳光下的剑桥寂静而安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