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微博用户增长的逻辑

 亲斤彳正禾呈 2018-06-06

从一个客观现象出发:WB和TWTR的用户增长(MAU)的状态截然不同,WB—匀速增长;TWTR—减速增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对社交媒体的第一个理解维度是年龄分层,这是所有平台通用的维度。对中国的互联网来说,还多了一个地域分层的维度。在US Canada这些成熟的互联网市场,往往是铁板一块,不存在着地域下沉这么一个“机会”。而中国的行政区域结构,形成了省-市-县-镇-村的金字塔结构,按照经济发达水平,又分成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也因此带来一个产品/模式的扩散周期。 微博在一线城市的用户渗透率在2012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70%,增长空间已非常有限,如果遭遇网络舆论环境的恶化,还会出现间歇性下滑的现象。而三四线及以下的用户渗透率只有30%-40%,这支撑了过去两年多来用户的增长。


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年龄维度难以解释全部,因为智能手机的低龄化(学生群体)和高龄化(中老年群体)同时在发生,地域下沉提供了更丰富的解释维度,智能手机在一二线城市面临的是“换机”的机会,但对互联网用户基数并无太大的增益,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面临的是“普及”的机会,是重要的增量市场。


新用户的触网,同样会面临一个从轻到重的过程,就像老用户当年一样,娱乐类和资讯类是他们最容易上手的应用类型,微博、新闻、视频很顺理成章的成为他们的第一批选择的用户,三四线城市人群以及农村地区的人际圈子和网络相对封闭,对社交沟通的需求会不如一二线城市用户那么强烈,最难渗透的,当然是电商了,是否敢在网上花钱,这是区分新老(成熟)用户的一个重要分界线,JD和BABA任重道远。


说白了,就是老网虫玩剩下的,新网民接过来继续玩。


把这个逻辑放到FB.US身上可以吗?把世界看成一个大中国,US是一线城市,Asia和其他国家是三四线城市及农村。

理论上是可以的。不过这个逻辑应用在FB身上存在两个不利点:

1)新兴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提升和硬件的普及程度(internet.org想干的事情),肯定不如中国式增长那么猛;

2)产品跨越国别之后,会存在文化及语言的障碍,而WB不存在这个问题。


QQ的用户增长和微信的用户增长适用哪个解释维度呢?

QQ的用户更加适用于年龄分层,微信最早是一二线的商务群体使用开始,后来逐步扩散到三四线及以下城市。QQ的年龄分层的增长逻辑已经走完了,微信的地域维度的增长逻辑已经进入中后半场。


那么,互联网产品中有农村包围城市的可能性吗(地域下沉是可逆吗?)

可能性较低。很难想象,一二线的商务人士和小白领会接过乡村非主流手里的玩物。Gif快手这样的产品,到一二线城市就变成了小咖秀和秒拍、美拍这样的产品。 实际上,连地域下沉的机会,也不是每个产品都能做到的,尤其是一些定位过于高冷、市场过于细分的产品,产品缺乏群体的兼容性,用户增长到瓶颈之后,沉不下去的,譬如MOMO.US的用户增长状况是匀速下降。相比之下,新闻是一个“产品人格”偏中性的品类,对群体的兼容性更好。


关键的问题来了,WB.US的地域下沉的用户增长逻辑还能走远呢?

两个维度看这个问题,一是三四线以及农村城市的大池子是否还在增长,这是基础。根据CNNIC披露的数据,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这里面有1694万(占43%)来自农村地区,城镇网民新增2257万(占57%),在城镇网民的增长中,渗透率最高的TOP 10个省的增速已经是个位数,譬如北京和上海的年增长率只有~3%,广东的年增长~6.6%,城镇新增网民这2257万里面,来自头部地区的规模也就在1000万,这么毛估估一下,来自三四线及农村地区的新增网民占total新增的70% 。所以,我们需要警惕的时刻来自于这个新增池子的状态的改变,从加速增长改变到匀速,从匀速增长改变到减速增长,甚至从减速增长到停滞增长。


第二个维度来自于WB对这个群体的渗透率,如果我们参考科技史的发展,如果用户渗透率50%就进入减速过程中,超过70%渗透就会进入极端缓慢增长或停滞中,保守情况下,可以拿50%-60%的渗透率作为一个隐形的天花板来看待。


一鱼多吃,在这个话题上还能扯出一些什么灵感来呢?

继续往下想一层,地域下沉的机会,来源于中国独特的政经环境及历史沿革,导致在很多领域都出现“平行世界”。国外媒体观察中国,往往会发现有两个中国,一个是北上广里的中国,一个是穷山恶水里的中国。 就算在北京,也有一个金融街和国贸里的北京,和一个唐家岭里的北京。毕竟中国社会是进步的,人都是向往美好的,covergence会发生,底层群体消费意识的觉醒,中产消费的升级,高层对理财意识的勃发,都在持续发生,譬如说:在电影领域,一二线城市白领看电影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三四线城市的观影力量也在喷发,全国3.1万块荧幕,有1.3万块在县级影院,这还是一个供给能创造需求的幸福行业;教育培训,学习中心的开设往往只在一二线城市,因为需求更加集中,三四线以及小城镇的孩子/家长的需求,也是未来的重要力量,好未来(XRS.US)要把现在覆盖的19个城市未来拓展到100个城市,地域下沉也是必然的路径。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